陳傳夫
(武漢大學,湖北武漢 430072)
科技報告是對科研活動實際過程、進展與具體成果的記錄,是一種重要的國家基礎資源和戰(zhàn)略資源??萍紙蟾嬷贫冉ㄔO也是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基礎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受重視。近幾年來,學者們對科技報告的關注主要在科技報告內涵、制度與體系建設、服務模式等方面,對科技報告有了較多的認識和見解。然而,對于具有復雜系統(tǒng)性特征的科技報告價值轉化及其應用問題,一直是一個研究盲區(qū)。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孫建軍教授等編著的《科技報告質量管理理論與實踐》一書從質量管理的角度對科技報告體系建設與綜合利用進行了系統(tǒng)探究,既是對科技報告基礎理論體系的一次有效擴充,也是對國家科技報告長效性質量管理與建設的學理性回答。該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共有9章,研究內容兼顧理論與實踐、案例與實證、國外與國內、當前與長遠,重點關注科技報告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與應用、質量分類評價體系、實證研究等問題。筆者有幸成為該書的首批閱讀者,感覺很有必要向讀者推介此書,并分享關于該書的重要內容以及一些看法。
第一,理論融合基礎上的內涵式創(chuàng)新:此前的研究多關注科技報告的文獻屬性,該書進一步剖析了科技報告的雙重屬性內涵,認為科技報告的內涵應兼具工具價值和信息價值,并認為科技報告已經(jīng)從一種單純的文獻形態(tài),發(fā)展為一種科技資源治理機制與制度安排。同時指出,科技報告質量是科技活動質量的直接反映,包括文獻論述、專業(yè)內容和應用效益3個方面。該書將質量管理相關理論融入到科技報告管理與服務中,提出科技報告質量管理理論模型,呈現(xiàn)了科技報告質量管理主體依照相應的控制流程對科技報告進行質量管理的過程。
第二,比較研究基礎上的特色體系建構:該書系統(tǒng)總結了我國科技報告質量管理的體系建設與應用框架,參考和觀察了國際上科技報告質量管理的經(jīng)驗、模式、技術和實踐,從科技報告質量管理的組織保障、標準規(guī)范、操作流程、監(jiān)督工作等方面提出了科技報告質量管理機制與運轉體系,為科技報告質量管理工作實踐提供參考和指南??萍紙蟾尜|量管理包括質量標準設置、質量評價、質量反饋與質量改進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該書部分內容既借鑒了發(fā)達國家技術報告質量管理的經(jīng)驗,也考慮到了我國的國情,對推進我國科技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第三,凸顯以本土為導向的評價與實證研究:現(xiàn)今科技報告質量評價尚未形成一套系統(tǒng)、科學和完善的評價體系與評價制度。該書開展了科技報告質量管理的綜合評價研究,結合信息質量評價的相關指標和評價方法,考慮到科技報告撰寫階段、提交檢測與驗收階段、后期評估階段的差異性特點,構建了科技報告分類評價體系,并展開了較為系統(tǒng)的實證研究,從而便于診斷和鑒定國內已有科技報告質量管理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彌補了國內關于科技報告質量評價實證研究的不足。
第四,面向需求與問題的策略組合設計:當前,科技報告質量管理體系和分類評價體系在建設、實施和落實過程中仍面臨一系列關鍵問題與挑戰(zhàn),需要考慮科技報告價值認知、科技報告質量源控制、科技報告質量控制主體與方法等。該書系統(tǒng)地提出了科技報告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推進策略。從綜合治理的宏觀、中觀與微觀角度出發(fā),提出了科技報告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前期質量規(guī)范策略、事中質量控制策略、事后質量控制策略等,可作為科技報告質量管理建設實施與落實的策略體系參考。
《科技報告質量管理理論與實踐》一書從不同學科視角進一步探討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的深度和廣度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該書的問世響應了國家關于推動科技報告管理與服務水平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相關的研究思想、研究觀點與策略體系等可為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科技報告呈報、存儲、管理乃至開放共享政策的實施提供理論參考與實踐指導,是情報學領域面向決策層面的一次智庫式“發(fā)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