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成為我國數學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為了踐行這一教學模式,廣大教師一直在積極探索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該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出發(fā),對生活化教學的現實意義進行探討,并詳細論述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生活化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指出:“數學課程的內容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fā)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钡v觀當前的教學實際,不難發(fā)現很多教師對生活化的理解存在偏差,不是不夠重視,就是過分看重,結果時常發(fā)生偏離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生活脫節(jié)等現象。面對這一形勢,探索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有效策略已成必然。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實意義
所謂數學教學生活化,指的就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進行連接,使其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和運用。當前,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作為小學生,不僅要能夠全面掌握書本知識,更要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綜合素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數學問題生活化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深入的學習與探究。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的問題
(一)與學生實際生活脫節(jié)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將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更有利于數學能力的提升。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教師忽略了學生已有的社會經驗,認為只有圍繞教材進行知識的講解才是最有效的。殊不知,這樣的做法過于生硬,學生學習起來晦澀難懂,不僅提不起學習興趣,更會對數學學習敬而遠之。
(二)偏離數學教學目標
一堂成功的數學課,教學目標必不可少。所以,教師教學一定要有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尤其在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根據實際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與之相關的生活情境。但事實上,很多教師常常過于極端,一味盲目地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不僅浪費了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更偏離了教學目標,使學生的思維游離于教學目標之外,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課堂導入生活化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痹谏罨虒W中,課堂導入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與學生的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在教學有關“可能性”的內容時,上課伊始,我先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動畫:風和日麗的春日清晨,小鳥在天空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小鳥也飛走了。學生對此很意外。這時,我順勢拋出問題:“突然陰天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由于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經歷,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爭相表達自己的想法?!翱赡軙蚶住薄翱赡軙掠辍薄翱赡軙卵?“可能會刮風” “可能很快就會晴天”……在此基礎上,我接著說道:“大家剛才所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只是有些現象發(fā)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你們想不想知道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fā)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fā)生呢?”這種貼近生活的情境導入,讓學生對“可能性”這一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增強了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十分理想。
(二)依托教材,學習材料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進行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在數學教學生活化過程中,教師要依托現行教材,同時結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和生活實際,科學地選擇、構建、調整教材內容,打通“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隔閡,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思考、合作與交流。比如,在教學“百分數”一般應用題時,我先讓學生試著描述學校周邊道路的環(huán)境狀況,然后從中篩選一個方面組織應用題:為綠化道路環(huán)境,在校外公路栽種樹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求這批樹木的成活率。這樣的應用題既符合教材的要求,又貼近學生的生活,只要學生認真思考與交流,很快就能得出正確答案。
(三)精心組織,教學活動生活化
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能夠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數學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因此,新課程改革鼓勵教師將書本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積極開展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去主動感受、驗證及應用。比如,學生一周用幾只筆,一共需多少錢;家里每星期要支出多少錢買米買菜;對最近的天氣情況進行調查匯總等。這樣的小調查活動符合學生的能力范圍,貼近生活實際,能夠促使學生從中獲得直接經驗,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目的。
總之,數學是生活中的一分子,離開了生活,數學將是一片死海。同樣,生活中離開了數學便是一個空洞虛無的世界。毫不夸張地說,生活化改變了數學課堂枯燥乏味的狀態(tài),增強了趣味性,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對此引起重視,在教學中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學習過程趣味化、生活化,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更好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