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楠
摘要:中介語是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產生的不同于學習者第一語言和目的語的過渡性語言系統(tǒng),對第二語言教學有重要意義。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通過研究不同語言背景的學生的中介語使用情況及其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方能使學習者語言不斷接近目的語系統(tǒng)。本文主要談中介語理論研究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中介語理論;二語習得;對外漢語;教學啟示
中介語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它的規(guī)律性變化反映了學習者學習目的語的過程。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對于中介語進行正確地區(qū)分、認識,并根據學生在語言習得中的出錯原因和類型進行系統(tǒng)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方法糾正,就能將學生錯誤變成教學資源,從而有效地應用于教學。
中介語理論的研究能夠給予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一些啟示:
一、正確對待學生在語言習得中的錯誤,防止中介語“石化”
學生在不同的語言學習期有不同的語言狀態(tài),教師在不同階段應該對癥下藥,才能保證學生更好地習得。
(一)無規(guī)律的錯誤階段
學生在習得漢語的初期呈現(xiàn)的中介語的語言狀態(tài)處于無規(guī)律的錯誤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者對于漢語的規(guī)則只有模糊的感性認識,他們有交際意圖,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圖。在這一階段學生犯的語用錯誤,無法解釋和糾正。漢語教師應對這一時期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采取容忍態(tài)度,不必有錯必糾或給予過多解釋,示意學生,并給予正確的說法即可。這一時期學生的漢語水平低下,教師如果糾正和解釋過多,反而會造成學生在學習初期的畏難情緒。
(二)突生階段
突生階段是學生的目的語系統(tǒng)已形成規(guī)則,但仍需進一步內化的階段。這一階段學生不能解釋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教師對待此時期的錯誤應該糾正并且做出解釋,及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完整的概念,提高學生語言的內化程度。
(三)在系統(tǒng)形成與穩(wěn)定階段
在系統(tǒng)形成與穩(wěn)定階段,教師對學生這一時期錯誤只需點到為止,不必多做解釋,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形成正確的語言習慣。
當學生的語言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時,教師要利用各種手段,觀察并記錄典型與普遍的中介語,在教學中采取主動引導的方式,防患于未然,促進學生中介語的健康發(fā)展,避免“化石化”的發(fā)生。
二、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安排教學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準確達到目的語的程度,只能達到中介語的某一階段,因此對于處于不同中介語階段的教學方法、難度要求也應隨之調整以保證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興趣和信心。
教師應正確估計學生的中介語所處的階段,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制定大綱、選擇教材、設計教學。教材是學習語言的載體,而教師是語言的傳授者,好的教材對于學習者來說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他們在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的誤區(qū)。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進程有固定的次序,那么根據教材所設計的教學過程也應當考慮這種固定的次序,這樣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增強學習任務的挑戰(zhàn)性。
三、提高二語教師的專業(yè)素質,保證語言的有效輸入
學習的成效與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技巧相關。教師授課時所犯的錯誤會被學生當作正確的輸入,如果這種錯誤沒有被意識到也沒有得到及時地糾正,那就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作為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語言技能,防止語言失誤。其次,教師應深刻認識中介語產生的內部機制,對學生的中介語仔細觀察與分析。然后,教師要把握好語言輸入的難易程度以確保學生的有效輸入,把語言的輸入控制在“i+1”的輸入模式。最后,教師應盡可能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供原版電視節(jié)目、影片,鼓勵學生多讀原版文章,提高學生目的語輸入的質量。
四、重視漢文化引入
漢語是漢文化的載體,它深深打上了漢民族文化的烙印。在學習中,學習者往往會以母語文化的風俗習慣價值標準來和中國人進行交際,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不符合漢語交際規(guī)范的一些話語,從而造成漢語的語用失誤。因此,教師應該重視漢文化的輸入。
教師應指導學生多閱讀與文化相關的書籍,使學生熟悉漢語語用習慣,分析母語和漢語的不同表達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識、不同的句法結構。此外,教師可采用主題教學的模式,引導學習者發(fā)現(xiàn)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內涵與價值觀念,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交際模式,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五、適當引入中介語助學生克服語言習得中的沉默期
在學習初期,由于學生掌握的漢語詞匯和規(guī)則有限,往往不愿意開口說話。教師適當?shù)剌斎肽刚Z的表達方式,可促進學生更加大膽而輕松地交流。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應適當?shù)厥褂弥薪檎Z,鼓勵和引導學生勇于開口表達。
中介語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一種過渡性語言,它既是一種知識體系,又是一種交際手段。在語言交際過程中,中介語的介入有時可以促進交際的成功。因為教學過程實質上也是教師和學生的交際過程。教師適度地引入中介語,促成了師生交際的成功,有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
我們試圖運用中介語理論并結合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經驗,探索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以豐富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隨著來華留學生的增加,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教師日益增多,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迫切需要相關理論的指導。語言教學的關鍵是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對外漢語教學也是如此,我們對中介語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應用研究,也是為了能夠解決這兩個問題。
參考文獻:
[1]Selinker,Interlangu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 (10).
[2]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3]魯健冀.對外漢語教學思考集[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4]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學院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