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寒娜
摘要:教育教學理念的改革可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教育教學近年來的一個新起點是綜合教學。美術是一門陶冶情操,具有人文情懷的學科,對新型的教學理念增添新意。現(xiàn)階段小學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該將美術與多個學科進行滲透、整合式教學,全面推動美術教學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敢于探索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氣質(zhì),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綜合提升。
關鍵詞:小學美術;綜合教學;整合
近年來,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學質(zhì)量的要求逐漸提高,現(xiàn)階段,我國教學教育方面主要提倡的是綜合教學。小學美術對學生來說較為重要,將其與其他多個學科進行滲透融合教學,可提升學生對美術的理解以及自身的藝術細胞的培養(yǎng),拓展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本次研究重點是小學美術綜合教學中的整合效果,報告如下。
一、美術與相關藝術課程的整合
美術與音樂、舞蹈等藝術類課程之間的滲透教學可促進其共同發(fā)展,產(chǎn)生不可想象的一種現(xiàn)象。我國古代有詩書畫印于一體的說法[1],也較為流行,屬于藝術綜合的一種典型代表。教師在講述《小幽沙沙》時將美術結合多個領域進行教學,通過聽覺、視覺等最直接的感官感受,使學生更加了解和認識藝術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藝術。美術與音樂之間的融合可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其審美情趣,通過美術和音樂將心中的情感表達出來。美術與繪畫之間的融合可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好享受,將美術的層次進行提高,從而抒發(fā)人們心中的情感。兩者之間的融合均是對學生精神層面的良好培養(yǎng)以及熏陶,有助于學生將自身的情感表達出來,并不斷挖掘?qū)W生自身的潛能。
二、美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從甲骨文到現(xiàn)在的簡體漢字都有象形之說,即像實物之形,就是把客觀事物的形狀描繪出來。中國文字中形聲字、象形字、會意字占90%以上,而這些文字產(chǎn)生都是與其最初的“象形”字分不開,可以說中國的文字其實是一種圖畫式或者是部分抽象的圖畫式文字,它與美術的淵源極深,本就是同祖同宗、同根同源。只不過是因為后來學科發(fā)展把它們分裂開來。小時候看圖識字,看圖說話,看圖寫作,到現(xiàn)在小學使用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的語文教材中的插圖,都和美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傳統(tǒng)語文單科教學注重單一的教學模式,聽、說、讀、寫都有現(xiàn)成的教學案例,教學者只需機械的理解和使用。然而在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學科整合,綜合性拓展學習。美術在語文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科的綜合,讓語文教學變得多元化。語文課堂中引用美術,就是在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類型的課文教學中,配以繪畫的形式展現(xiàn)文字的內(nèi)容、以及借助圖像、促進大腦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再加工成文字的過程。它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彌補語文課堂只是讀讀、寫寫、講講的不足,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術和語文的學科整合是新課程標準的真實體現(xiàn),整合后的語文課程資源開放而有活力,使學生在生活、自然、社會廣闊的天地里鍛煉了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記憶"是提高語言文字理解、掌握、運用的一項重要手段。狹義上說,它指的是對課文精彩語段,中心內(nèi)容的記憶,而從廣義上去看的話,記憶更是對整篇文章核心內(nèi)容的深刻感受進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認知。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過多地注重學生的認知活動,忽視了學生內(nèi)在的情趣體驗,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滿足。其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形式除了認知以外還包括了感受、體驗、內(nèi)省等形式。讓學生自己把難以記憶的知識點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例如:給古詩配畫,給成語配畫。這樣既自身參與,添加樂趣;又加深理解,增加記憶。
如《夜雨寄北》形象記憶圖
教師在美術課堂上將其與文學作品進行整合,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同時感受美術背后的人文情懷,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通過自身的感受描繪出具有人文風情的一幅畫。如在《風兒吹過》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閉眼想象出一幅風兒吹過的畫面,之后教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其描述出來:風兒吹起來了,小草發(fā)芽了,樹木逐漸變綠了,鳥兒在樹枝上開始嘰嘰喳喳的歡唱著,我們歡快的走在路上等待著路邊花兒的綻放,從而給學生設定一定的情景,使學生在繪畫之前有一定的素材,同時也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3]。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緊緊抓住美術的特點進行詳細性的描述,達到美術教育的本質(zhì)。兩者之間的整合教學可豐富美術課堂的語言知識,同時發(fā)揮學生對美術的無限想象。
三、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美術可以滿足人們的視覺享受,但是以往美術工具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美術的高質(zhì)量要求,這就需要信息技術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腦美術在美術領域有一定的突出貢獻,對美術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同時也促進美術向未知的世界不斷前進,豐富美術的色彩以及寓意。美術與信息技術方面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如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可以得知大部分的動畫、圖像均是以美術為基礎呈現(xiàn)的。美術與信息技術之間的整合可促進其共同發(fā)展和完善,在陶冶學生的情操的同時使學生對信息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并不斷借助信息技術對美術進行研究,以便取得更高的美術成就。學生可以在賀卡設計和制作時,信息技術老師對其進行指導,借助畫圖軟件輔助完成賀卡的圖案,并不斷教會學生使用畫圖軟件,方便學生的操作,同時有利于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學生提前準備好賀卡上的賀詞,教師教會學生設計、上色的簡單應用,之后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對賀卡進行設計。這樣成本較小、簡單快捷、還具有創(chuàng)意,可提高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
四、美術與外語的整合
教師在講述《有趣的臉》這一課時采用的是雙語美術課的形式,美術本身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就有很深的表達性,學生憑借自身的想象設計出一張自己認為最具有幽默感以及搞笑形式的臉。將美術和外語結合進行教學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美術功底。外語形式的教學[2],首先采用兒歌的形式讓學生簡單記憶五官的單詞,促進學生對英語單詞的掌握,同時對學生來說沒有形成壓力。兩者之間的整合教學可大大提高學生對外語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
五、結束語
小學美術與多個學科之間的整合教學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可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自身情感得到準確性的表達,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美術的理解,更深層次的對美術表面進行剖析,并作出最美的一幅畫。因此,小學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將其與多個學科進行整合,以便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豐富課堂教學,提高美術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李曉慧.淺談小學美術綜合教學中的"整合"[J].美術教育研究,2016,11 (2):143.
[2]張清妍.整合勞技元素優(yōu)化小學美術手工課堂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7,6 (20):133.
[3]吳光霞.如何將生活化教學法與小學美術教學進行有效地整合探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9 (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