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烏云??
摘要: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實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振興活動,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日本通過諸多改革一躍成為經(jīng)濟大國和教育大國。在這教育改革過程中,高考改革是重點之一。本文在梳理日本高考改革歷程的基礎(chǔ)上,對其在改革過程中體現(xiàn)的特點進行總結(jié),并對未來的改革方向進行展望。
關(guān)鍵詞:日本;高考改革;特點;方向
日本的高等教育機構(gòu)包括大學、大學院(研究生院)、短期大學和高等專門學校,其中,4年制的大學是其主體。高考在高校選拔人才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 日本高考改革歷程
1868年明治維新以后,日本從歐洲引進大學制度,從此開始有了高考制度。二戰(zhàn)后,日本進行了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推行新制大學。新制大學制度于1949年正式實施,此后,高考政策與制度也進行了多次改革調(diào)整。以下將圍繞新制大學建立后日本高考改革發(fā)展歷程進行梳理總結(jié)。
1. 各大學分別組織考試階段
1949年—1978年,日本國立大學入學考試由各大學分別組織實施,時間在每年的3月上旬或下旬。
2. “共通一次學力考試”階段
1979年—1989年實施的是“共通一次學力考試”。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判斷考生高中階段基礎(chǔ)性學習的完成情況,所有日本國立、公立大學報考者必須參加此考試??荚嚨奶攸c是兩個“同一”:同一日期,同一考題。雖然這一考試有高度的統(tǒng)一性,但在錄取過程中如何利用此考試結(jié)果由各大學自行決定。
3. “大學入試中心考試”階段
“大學入試中心考試”于1990年開始實施并沿用至今。該考試由獨立行政法人·大學入試中心實施。國立和公立大學采用此考試,部分私立大學也以此考試成績?yōu)殇浫⒖家罁?jù)。該考試每年1月舉行,也被稱為“共通一次考試”,各大學將其與各自舉行的二次考試結(jié)果和高中的調(diào)查書一起綜合選拔入學者。二次考試注重考查學生能力、資質(zhì)、適合性。除進行學力測試,還實施小論文、面試等。其他私立大學可以采用獨立實施的學力測驗、小論文、實技、面試等來錄取學生。
除了參加一次考試、二次考試之外,采用推薦入學方法的大學也在增多。自2000年度起,日本東北大學、筑波大學等知名大學開始實施了AO入學考試。
日本文部?。ìF(xiàn)稱文部科學?。┯?997、1998年兩次修訂《教育改革計劃》后,在2001年正式頒布了《21世紀教育新生計劃》并組織實施。該計劃將新世紀的教育理念寫進教育基本法,通過中央教育審議會制訂教育振興計劃,并將2001年定為“日本教育新生元年”。該計劃中制定了4項實施目標和具體措施。指出要改變只注重記憶能力的選拔考試,實現(xiàn)大學入學考試的多樣化。
二、 日本高考改革的特點
1. 改革時機與時俱進
隨著經(jīng)濟政治的發(fā)展,教育政策也在不斷調(diào)整。日本的高考政策改革也從未止步。例如,1985年6月26日《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關(guān)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審議報告》中提出了高等教育結(jié)構(gòu)的多樣化、個性化。同時指出要考慮到大學與后期中等教育的銜接問題,努力擴大高中畢業(yè)生的升學選擇機會。“究竟要有多大規(guī)模和以什么為內(nèi)容來辦高等教育”這一問題,需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需要不斷地進行探討。正如這一報告中所言,日本高考政策今后也將在順應(yīng)時代變化、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要求的背景下不斷進行下去。
2. 改革過程較為嚴謹
與其他公共政策一樣,日本教育政策的制定也受到其三權(quán)分立的國家體制的制約。除此之外,影響教育政策制定的團體多樣,如教育研究團體、教職工團體、產(chǎn)業(yè)界、學術(shù)研究團體、市民團體等。因此,日本教育政策的制訂要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下尋求平衡點,并在政策實施階段進行調(diào)查,以便及時進行調(diào)整。
在現(xiàn)階段,為進一步促進各大學的入學選拔方式及切實實施,文部科學省在國立、公立、私立大學以及高中相關(guān)人員的審議基礎(chǔ)上,制定每年度的《大學入學者選拔實施要項》并通知各大學,對入學者選拔的實施狀況進行調(diào)查并公布調(diào)查結(jié)果?!?1世紀教育新生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過程中文部省征求了學校、產(chǎn)業(yè)界、社會團體和國民的意見和建議。
3. 改革思路注重公平
日本高考改革內(nèi)容越來越細化,高考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人性化。
例如,高考日程采用“分離·分割方式”,極大地促進了高考的公平性改革。這一方式是指將各大學的招生名額分成“前期”和“后期”兩部分,目的是使考試機會增多,考生可以同一年報考兩個以上的國立或公立大學。即使在“前期”考試中落榜或沒有辦理入學手續(xù),也可以參加“后期”的考試。私立大學的考試日期因校而異,沒有統(tǒng)一,也方便考生同年參加多個高校的選拔,雙向選擇,提高被錄取幾率。
另以《平成29年度大學入學者選拔實施要項》為例,其基本方針中指出,大學入學者選拔是各大學在入口階段多方面、綜合評價入學者能力的環(huán)節(jié)。各大學在實施選拔時,要使用公正、妥當?shù)姆椒?,對入學志愿者的能力、意欲、適合性等進行綜合判定。各大學要考慮招收年齡、性別、國籍、家庭環(huán)境等背景多樣的學生。要努力做到入學考試多樣化、評價尺度多元化。入學者的選拔方法包括一般入試和其他方式。希望各大學根據(jù)自身情況對一部分學生進行AO入試、推薦考試、專門學科·綜合學科畢業(yè)生入試、歸國子女入試·社會人入試等。并且希望對體育·文化活動、志愿者活動等各種活動、海外留學等豐富經(jīng)歷以及在特定領(lǐng)域有突出能力的學生進行恰當評價。
因此,無論是各高校自行組織考試階段,還是全國統(tǒng)一考試+各高校二次考查階段,高考改革反映出的整體思路是注重公平,力求保證為高校選拔合適的人才。
三、 日本現(xiàn)行高考的問題點以及未來改革趨勢
目前,“大學入學中心考試”與各高校二次考試結(jié)合的方式仍為日本高考主流方式。雖然大學入學考試方式趨于多樣化,一年一度的“大學入學中心考試”仍被指出有一考定終身的弊病。因此,日本正在進行新一輪高考改革,討論引入“達成度考試”(暫定名稱),這一考試將包括“基礎(chǔ)級別”和“發(fā)展級別”,旨在測試學生的學力水平。日本首相咨詢機構(gòu)“教育再生實行會議”于2013年向首相提交了新一輪改革議案。
此外,高大銜接體系改革會議在經(jīng)過探討后,于2016年3月形成了包括改革的基本內(nèi)容、“高中基礎(chǔ)學力測試(暫定名稱)”、大學選拔學生詳細方法等在內(nèi)的《最終報告》。
中央教育審議會指出自2021年起,高考將有如下兩點大的改革。一是廢除“大學入學中心考試”,實施“大學入學希望者學力評價測試(暫定名稱)”。二是在“大學入學希望者學力評價測試(暫定名稱)”題目注重考查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和表現(xiàn)力。
總之,日本高考改革趨于重視測試學生高中階段達到的學力水平,并有望打破一年一度的統(tǒng)考制度,實現(xiàn)高中階段多次參考,以保公平。這一改革趨勢將接收未來實踐的檢驗。
四、 小結(jié)
自引入新制大學以來,日本的高考在多方協(xié)調(diào)下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改革過程。其政策改革的特點包括與時俱進、過程嚴謹、注重公平等。未來日本高考將有望廢除一年一度的統(tǒng)一考試,向高中期間多次參加學力測試轉(zhuǎn)變,并將進一步細化其他招生政策。
參考文獻:
[1]吳遵民.教育政策國際比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何致瑜.國際教育政策發(fā)展報告2004[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3]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政策與發(fā)展趨勢年度報告2013[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呂達,周滿生,劉立德,鄒海燕.當代外國教育改革著名文獻(日本、澳大利亞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渡邉雅子.大學入試に見る知識の型と能力観——日本·アメリカ·ヨーロッパの比較から[J].
日本教育社會學會大會発表要旨集録(62),2010(09):180-181.
作者簡介:陶烏云,遼寧省沈陽市,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