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縣中醫(yī)院內三科,河南 滑縣 456400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逐漸加劇,心腦血管疾病患病人數(shù)逐年上升,比如腦梗死,可造成患者肢體感覺障礙,甚至偏癱失語等,使患者生活能力和質量大幅度下降。腦梗死病情復雜多變,遷延難愈,很容易被其他疾病所掩蓋,往往在患者精神上尚未接受病情及自身臨床表現(xiàn)時,其病情已經發(fā)生大幅度惡化,導致其出現(xiàn)肢體活動障礙、意識障礙、記憶力下降等情況。近幾年來,急性腦梗死單用西藥治療效果不佳,但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方案可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神經功能障礙[1-2]。腦梗死在傳統(tǒng)醫(yī)學中可歸屬于“中風”范疇,病機為血阻經絡,故需活血化瘀,而血府逐瘀湯是活血化瘀類方劑中的常用方,且臨床效果明顯。巴曲酶是西醫(yī)治療急性腦梗死最常用的藥物之一,多在發(fā)病后3d內給藥。筆者采用血府逐瘀湯加減聯(lián)合巴曲酶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45例,獲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齡46~75歲,年齡平均(59.13±5.47)歲,病程1~3d,平均病程(1.65±0.61)d;合并高血壓23例,合并冠心病22例,合并高脂血癥15例。觀察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齡45~72歲,年齡平均(58.76±5.89)歲,病程0.5~3d,平均病程(1.57±0.43)d;合并高血壓25例,合并冠心病20例,合并高脂血癥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均在本院經急診入院治療,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規(guī)、X線、CT等檢查結果,結合臨床表現(xiàn),明確腦梗死診斷;②意識清楚,精神系統(tǒng)正常;③所有患者、家屬、法定代理人均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同醫(yī)院簽訂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重度感染;③血液系統(tǒng)疾病、嚴重貧血、傳染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腫瘤患者;④本次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
1.4 方法 兩組均施行基礎性治療方案,比如保持氣道通暢、降糖、降低顱內壓、降低血壓、營養(yǎng)神經、脫水、預防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發(fā)生風險等。對照組經靜脈途徑向體內注入巴曲酶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31074,北京托畢西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1 mL:10 BU),其中入院后第1天,10 BU/d,靜滴時間不少于60 min,入院后第3天、第5天均給予5 BU,用藥3次,共20 BU。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方藥如下:紅花、川芎各20 g,桃仁、生地黃、當歸、柴胡、枳殼各10 g,牛膝、地龍各15 g,甘草12 g。上方1劑/d,水煎取藥液,150 mL/次早晚口服。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1 d。
1.5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包括治療效果、NIHSS卒中量表評分[3]、ADL評分[4]、MMSE評分[5]及不良反應。參照2002年發(fā)布的《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判斷臨床表現(xiàn),根據療效指數(shù)降低幅度判斷,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后積分差/治療前積分×100%。療效指數(shù)﹤30%為無效,在30%~70%之間為有效,在70%~95%之間為顯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NIHSS卒中量表評分用于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分數(shù)越高,提示神經功能受損情況越嚴重;ADL評分以及MMSE評分分別用于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及認知情況,分數(shù)越高,提示生活質量及認知情況越好。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5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卒中量表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為(4.38±1.30)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的(8.85±2.11)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ADL及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卒中量表評分、ADL及MMSE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急性腦梗死具有發(fā)病急驟、進展迅速,病情危重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6]。而且,腦梗死后腦組織局部血液灌流量不足,局部缺氧,進一步加重腦組織損傷,因此在發(fā)病早期開展積極有效的治療能夠顯著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促使腦組織功能盡快恢復,降低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目前,腦梗死治療措施主要包括基礎治療措施、溶栓治療,緩解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吸氧擴容,抗凝等,均可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7]。
血府逐瘀湯是臨床常用方劑,多適用于氣滯血瘀為病因引發(fā)的諸多疾病,比如血管神經性頭痛、冠心病、腦梗死等,具有行氣活血、祛瘀通絡等功效。血府逐瘀湯側重于氣血雙補,緩解腦組織缺血,改善該區(qū)域神經元功能障礙,抑制血栓形成[8]。桃仁、當歸、丹參均具有活血化瘀之效,桔梗、枳殼及地龍可行氣通絡,生地黃滋陰生津;諸藥合用,可緩解局部腦組織供血補足,進而減輕腦組織損傷[9]。巴曲酶具有較強的抑制纖維蛋白原作用,能夠改善腦組織血管痙攣情況,減輕腦水腫程度,清除血液中自由基,從而緩解腦組織局部供血不足情況[10]。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巴曲酶聯(lián)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發(fā)病3d內的急性腦梗死,其臨床效果、腦組織功能改善情況均好于單用巴曲酶的對照組(P<0.05),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降低。
綜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能夠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減輕治療后認知障礙及腦組織受損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忠芳.加減血府逐瘀湯治療急性糖尿病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光明中醫(yī),2016,31(3):370-372.
[2]瞿慶慶,何冠華.加減血府逐瘀湯聯(lián)合巴曲酶治療畸形腦梗死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11):161-163.
[3]張玉姣,李玉琴.腦梗死規(guī)范化治療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6):76-78.
[4]趙習明.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綜合康復訓練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1):1357-1358.
[5]宓特,屈傳強,王翔,等.不同部位急性腦梗死的認知功能障礙特點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6,96(15):1205-1207.
[6]米全喜.黃芪加血府逐瘀湯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1):100-101.
[7]蔡鴻潮.影響進展性腦梗塞預后的相關因素探討[D].福州: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
[8]程茂維.血府逐瘀湯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7,15(10):1274-1276.
[9]廖美容,周義杰,蘇丹,等.新血府逐瘀湯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中醫(yī)藥,2013(3):54-56.
[10]蔣海飛,黃進,黃平,等.急性腦梗死降纖治療出血性轉化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6,15(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