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李桂新 李紅艷 張博
五角楓是彰武縣人工引種培育最多的綠化樹種之一,對當地的苗木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人們對五角楓育苗技術不了解,造成播種苗出苗率非常低,苗木質量差異很大。為保證合理的苗木產量及質量,選擇合理的育苗技術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從種實采集、處理、播種育苗和幼苗田問管理等幾個方面,總結了五角楓壯苗培育技術,為育苗戶提供幫助。
1種實采集
五角楓為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小喬木,能吸附煙塵及有害氣體,分泌殺菌物質,并具有揮發(fā)性,凈化空氣。樹皮顏色呈灰棕色或暗灰色,單葉對生,葉片五裂,花序頂生,花葉同放,樹姿優(yōu)美,葉色多變,是重要的園林庭院綠化樹種,以播種育苗為主要繁育途徑。由于整個樹體中含水量其樹含水量較大,而含油量較小,因此落下的枝葉比較容易分解,但不易燃燒,可以用于充當防火帶。
2采種
應選擇品質好、長勢好的壯年是進行采種。在秋季五角楓翅果由綠色轉為黃褐色時進行,采種后曬2至3天,去雜后袋藏。
3種子處理
種子消毒時,要將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小時,撈出后再密封0.5小時。然后,再用清水沖洗。種子催芽采用層積催芽時,將種子與含水量為60%~70%的濕沙以1:3的體積比混合,在室內用容器或選背風向陽、地勢高燥處挖深80cm、寬100cm的貯藏坑,具體長度要根據種子播種量來確定??拥卒仢裆?0 cm左右,置入種子與濕沙的混合物至距地面10cm~20 cm,四周挖排水溝以防積水。種子入坑后,每10天~15天翻動檢查一次,嚴防坑內沙過干、過濕或種子霉變。層積時間45天~60天。待種子有30%裂口露白即可播種。播種前如種子未發(fā)芽萌動,應按上法在背風向陽處挖淺坑(30cm)層積,上覆蓋塑料薄膜,或置于室內(20℃~30℃)催芽。種子催芽采用中溫水浸催芽時,將50℃~60℃水倒入容器內,然后邊倒種子邊攪拌,倒完種子后,水面要高出種子10cm以上。自然放涼后浸泡24小時,中間換水1~2次。種子撈出置于室溫25℃~30℃環(huán)境中保濕,每天沖洗1次~2次,當種子逐漸裂口、露白率達30%后,即可進行播種。
4圃地選擇
苗圃地要求地勢平坦且背風向陽,并具備便利的灌溉條件。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肥沃,呈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質壤土、輕粘壤土或壤土。如果選用粘土地、沙土地,要提前進行土壤改良作業(yè),通過施加腐熟有機肥,并加入混沙或客土來減輕土壤的粘度。
5方式
大田育苗時,整地用低床或低垅。秋深翻,春淺耕,春耕深度為15~20 cm。耕地時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0~5000kg,速效性氮肥10~15kg,過磷酸鈣20kg。同時用2%~3%的硫酸亞鐵的水溶液4 kg/m3或5%~6%的敵克松1.5~2 kg/畝,進行土壤消毒。播種方法為條播,行距15 cm。播種深度為2 cm~3 cm。播種量225g~300g/m2。播種以春播為主,宜早不宜晚,在4月中下旬,氣溫上升到25℃以上,采用條播方式,每畝播種量為5~8kg,播后先鎮(zhèn)壓1次再覆土,覆土厚度為2 cm。覆土后再輕輕鎮(zhèn)壓,并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播后3~4周左右出土,10~15天內出齊苗,出苗率為50%播后可以覆蓋地膜或細碎作物秸稈。
6苗期管理
當出苗率達到40%時,要立即掀開覆蓋物。如果覆蓋地膜,要破膜放苗,保證出苗率;覆蓋了物為作物秸稈,要分2次~3次清除覆蓋秸稈。等到樹苗蓋度達到10厘米時開始進可間苗、定苗,株距8 cm~10 cm。定苗后,每10天~15天灌溉并施肥一次,施尿素7.5 g~12g/m2,或腐熟人糞尿750g~1000g/m2。在9月份后,要進行一次中耕除草,并停止施氮與澆水。在除草要本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做到見草就除,每除必凈。
7防治病蟲害
五角楓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褐斑病,多發(fā)生于雨季,為了防治病害,可在幼苗全部出土后7~10天,噴灑0.1%的敵克松或采用五氯硝基苯混合劑即五氯硝基苯3份、多菌靈與敵克松1份,殺死或抑制土壤多種病原菌。幼苗發(fā)病后來勢快,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噴布1:2:200波爾多液或噴布五氯硝基苯混合劑。蟲害有蚜蟲和天牛,前者危害嫩枝葉,后者蛀干,可用40%的樂果乳油O.2%的溶液或90%的敵敵畏乳劑0.3%的溶液,注入樹干入孔處,并用黃泥封口。
(作者單位:1.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柳河林場;
2.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勝利林場;
3.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林業(yè)局;
4.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高山臺林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