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彩芳??
摘要:自主學習是近些年來新課改下的一種重要學習模式,對確立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師課堂質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中專;政治教學
一、 自主學習的內涵
當今自主學習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其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方式、學習興趣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那么究竟什么是自主學習呢?自主學習是相對于接受學習而言的,自主學習的開展是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促進學生主體的自主學習,學生主體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展開的關于新內容的學習。具體來說,自主學習的方式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學生主體個人展開的關于教材內容的學習,對教學內容進行初步的吸收和理解;另一種是學生同伴圍繞學習主題展開的同伴互動交流過程,學生主體在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展開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目標是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以學生的自主建構促進知識的吸收。這就是自主學習的內涵。
二、 自主學習在中專政治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 有利于學生把政治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學習知識,在這個基礎上,學生要想對知識的了解從廣度擴展到深度,就需要把知識放在實際生活中,用實踐檢驗知識。對于中專政治而言,有許多內容都可以放在生活中觀察甚至實踐,包括我國的經濟制度,我國的政體、國體,還有哲學里的許多觀點:矛盾、發(fā)展、聯系以及群眾觀點等,這些內容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但在實際生活中沒有運用過。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就會把這些課本上的內容放在生活中,去檢驗這些知識的層次性、局限性和實用性等,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深層次的理解。
(二) 有利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而自主學習要求教師變主動為被動,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下,機械式、灌輸式教學不但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而且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在中專政治教學中,文字性、理論性的知識占據較多,這些內容本來就讓政治課堂缺乏生動性,如果教師再在講臺上一味講解,和學生沒有互動,那么政治課很容易變成一潭死水。自主學習則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讓學生探究式學習,這樣既可以增加課堂活力,也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 有利于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以往的教學中,教就是教,學就是學,兩者之間涇渭分明,其實教學是一個師生之間相互交往、相互促進的過程,通過這種交往的促進,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淡化了知識的簡單傳授,通過學生自己的研究和探索,逐漸的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教師作為學生問題的解答者,會遇到很多之前從沒有遇到過的問題,對于教師自身也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同時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實踐的考查,對自己的行為、方法和策略進行有針對性的改善和優(yōu)化,從而使得教學朝著良性循環(huán)的道路發(fā)展。最后,在師生不斷的交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也會越來越融洽,使進一步的學習有了一個良好的情感基礎。
三、 中專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學生的課堂地位仍處于邊緣狀態(tài)
自主學習要求確立學生在課堂的中心地位,但在實際教學中,中專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中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多年來教學模式單一,導致思維固化;另一面是政治課理論性知識居多,教師也很難找到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的時間段。因此,政治課堂便成了講是講,聽是聽,二者沒有更多的交集,教師和學生唯一可以交流的地方就是教師課堂提出問題,學生回答。
(二) 中專政治理論不能聯系實際
政治課中的哲學觀點有一條非常重要:實踐的觀點,即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毛主席曾經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由此可見實踐之于理論是多么重要。當前的中專政治課,重理論而輕實踐,教師在課堂讓學生學習了理論知識,接下來就是讓學生背誦、考試,而這些知識是否真的有用,學生仍然感到十分迷惑。政治本來就屬于上層建筑,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東西,學生如果不在生活中運用,那政治對學生而言便十分遙遠。
四、 提高自主學習在中專政治教學中的運用效率
(一)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也就是要在思想上重視學生地位。中專政治教師要勇于突破傳統政治教學方式的思維觀念,樹立學生主體地位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什么時候自己是課堂的主體,什么時候讓學生接管課堂,中間如何過渡,各自占的時間是多少,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后,教師又該如何控制課堂紀律、確保課堂質量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前認真研究。
(二) 把生活實踐搬進課堂
把生活實踐搬進課堂,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在課堂上模擬生活中的真實現象,讓學生用政治理論去思考,用政治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而學生面對這些沖突,必然會自主探索解決方式,政治教師在一旁作為指引者,給學生確立一個解答方向,幫助學生在正確的引導下找出解決認知沖突的方式,這就是自主學習的最佳實現途徑。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課堂實踐中,教師需要注意一點,就是實踐內容的真實性,教師不能自己憑空創(chuàng)造一個生活場景,否則學生的認知沖突就會偏離實際,那么就沒有必要去解決學生的這些沖突。
(三) 構建師生平等的課堂氛圍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課堂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既能獨立思考,又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這個過程需要政治教師的全力支持。如果課堂上,教師給學生一種威嚴、高高在上的感覺,這種課堂氛圍會讓學生有壓迫感,而在這種壓力下,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受到限制,就很難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童欣欣.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2]唐利霞.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N].瀘州日報,2009-09-21004.
[3]鐘珍.在職業(yè)中專政治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J].考試周刊,2012,(51):137-138.
作者簡介:
段彩芳,河南省長葛市許昌技術經濟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