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世祥??
摘要: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共同教育。徐小明是我曾經(jīng)教過的一名小男生,父親在外打工,偶爾回家還對孩子不是打就是罵,母親又特別溺愛,長此以往造成了孩子經(jīng)常頂撞父母和老師、逃學、說謊,最終導致學習成績較差,情緒偏激,不愿與人交往。作為班主任,經(jīng)過一年的教育我發(fā)現(xiàn)他的思想進步了,他的學習成績提高了,他與人交往的能力改善了。
關(guān)鍵詞:逃學;說謊;樹立信心;進步
一、 主要問題
鏡頭1:在學校里和老師、同學都很少溝通,不愿意交流。
鏡頭2:不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紀律較差,上課不專心聽講,交頭接耳,甚至會故意發(fā)出聲響,破壞課堂紀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課下不完成作業(yè)、學習成績差。
鏡頭3:無故曠課、說謊、打架。
二、 背景資料
徐小明同學家住農(nóng)村,離縣城較近,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媽媽偶爾也出去打工,爸爸每到農(nóng)忙的季節(jié)回來收莊稼,收完就離開家,平常媽媽帶孩子,媽媽一離開就有奶奶來管,奶奶不僅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而且健康狀況還很差,很難盡到監(jiān)護人的責任。孩子爸爸文化素質(zhì)低,性格粗暴,還有很多的不良嗜好,如喝酒、抽煙、打牌等,有時還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與人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非打即罵,給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 初步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學習的直接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缺少父母關(guān)愛的留守兒童,就像那缺少陽光的花朵一樣,消極而萎靡。小明同學的爸爸為了家庭生計長期奔波在外務工,自小就與父母長期分離的他,因為與親人相處的少,感受到的親情和溫暖少,心靈脆弱,敏感,不合群,而且對周圍的人和事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甚至發(fā)生肢體攻擊。小明產(chǎn)生這種心理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沒能在完整、溫暖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柔弱的他,只能用“刺猬的皮”包裹自己,保護自己甚至說是隔離自己。長期的自我封閉會導致他更加的自卑,對周圍人產(chǎn)生戒備和敵對。
溫暖、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基礎,只有在良性的親子關(guān)系下,孩子才能形成對社會、對他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態(tài)度。反之,缺乏親子互動、不良的親子關(guān)系會中斷孩子對于父母的信任和依戀關(guān)系,同時也對外界環(huán)境和人產(chǎn)生恐懼感和不信任的態(tài)度。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父母的關(guān)愛、教育和幫助,小明生活習慣差,內(nèi)心脆弱,敏感。同時還會對長期在外的父母產(chǎn)生怨恨的心理,即使父母回家后,也會不自覺的疏遠他們。小明的父母在外打工,干的都是一些體力活,勞動強度高,空閑時間少,但是收入?yún)s很微薄,生活較為艱難,沒有條件與遠在農(nóng)村的孩子及時聯(lián)系,溝通。而當小明想父母或者遇到困難時,也無法與父母取得聯(lián)系,得不到幫助和安慰。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guān)懷,小明表現(xiàn)出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與人交往能力較差,對社會、對他人缺乏安全感、信任感。
留守兒童基本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出了名的“隔輩親”,對于孩子的錯誤,只要不是大錯,就會給予認可的態(tài)度。對于孩子的錯誤行為缺乏及時、有效的管束,所以孩子在家任性,霸道,不聽話,有時候不開心了,甚至會打罵爺爺奶奶,行為惡劣。在幼兒園的道德品行也比較差,不遵守幼兒園的規(guī)章制度,常有遲到、打架、欺負同學的現(xiàn)象。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共同教育和努力。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nèi)狈χ苯颖O(jiān)護人,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外出務工,孩子只能由年邁且沒什么文化的爺爺奶奶看管,然而,爺爺奶奶除了管飽孩子的一日三餐,不讓孩子丟失或者出意外之外,根本無法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所以,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教育都會比正常家庭的孩子要差,表現(xiàn)為學習成績、生活習慣遠遠不如別的孩子。
四、 輔導措施
(一) 家長配合
通過多重方法的嘗試,與徐小明的父母取得了聯(lián)系,我給他們簡單講述了小明同學在校的基本情況,講解了留守兒童的困難和問題,讓家長意識到他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經(jīng)過一系列的溝通,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上達成一致意見。他的父母商量后,決定父親外出繼續(xù)打工,讓母親專門照顧孩子。我勸導他父親不可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孩子,要用溫情和孩子溝通。勸導他母親不能將孩子全交給爺爺、奶奶管,平時多和孩子相處,多與他談心,注意文明習慣的培養(yǎng)。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的壞習慣發(fā)生微妙變化時,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也可以通過物質(zhì)上的獎勵來激勵孩子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他的父母接受了我的勸告,愿意支持配合我們的工作。
(二) 建立信任
我積極地與徐小明進行交流,每周至少會找他聊天兩次,和他談天說地,有時候會就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彼此交換遇到的新鮮事兒,學習到的新技能;有時候會就他家里的情況展開話題:談談父母的工作,談談爺爺奶奶的身體,談談家里的牲畜,莊稼的收成,當然最后也談到前途理想,也談到了人生的意義。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交流,小明身上的“刺”慢慢地退化了,有時候還會主動找老師聊天,與老師之間建立了信任。此外,還會主動與其他小朋友玩耍,變得活潑,開朗了。
(三) 喚起信心
學生學習的成績并不能代表他的智力,同樣也不能說明他學習不夠刻苦,有時候他只是被自己心里的“惡魔”控制并壓垮,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自然對成功沒有什么憧憬。于是,我和其他任課老師商討之后決定在上課時多關(guān)注小明,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就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如果他上課開小差,要給予善意的提醒;當課上做練習的時候,應格外給予他輔導和幫助。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進步的他就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習也就變得更加積極了。
五、 輔導效果
通過一學期全面的幫助和輔導,徐小明進步很大。首先是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了。今年六月順利通過了學期終檢測。其次他一些不良行為已得到了克服。現(xiàn)在他已進入新的學校學習,通過我的跟蹤了解,他在學校的表現(xiàn)還不錯,老師對他的評價也很好。
參考文獻:
[1] 心理健康輔導基礎理論.主編:明宏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2012,2.
[2] 心理健康輔導個體輔導.主編:明宏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2012,2.
作者簡介:連世祥,甘肅省民勤縣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