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近些年來全球一體化的加強,英語被廣泛應用。我國更是加強了對英語教育的重視,從小學三年級就開設英語課程,在我國英語成為僅次于國語的最常用語言。本文針對初中英語學習中的有效閱讀,提高在閱讀中學生的中心地位,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學生主體;教學研究
一、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1)教師晦澀的口語發(fā)音。初中英語閱讀重點就是閱讀,在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的示范者是英語教師。而大部分英語教師的口語水平真的不敢恭維,口語水平差,可以說是中國式英語,發(fā)音不標準,有時候連學生都聽不懂。這樣的口語水平,教出來的學生口語可想而知,如何能和世界接軌,能與外國朋友交流?即使有的英語教師口語水平較高,也難以適應國際發(fā)展潮流。因為在歐美國家,人家交流的方式都是口語通俗化,沒有語法和時態(tài)那么多規(guī)則。比如說在歐美口語中,go就是表示滾,而中國卻說get out。表達復雜與外國人交流很困難,一般需要出國的留學生都要在美國繼續(xù)學習。
(2)學生依舊是英語教學中的客體。我國初中英語的教學模式,依舊延續(xù)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有的英語課文本來需要學生大量多次誦讀,但在我國傳統(tǒng)教學中,英語老師往往成為主體。大量的引讀,泛讀,精講細練,把本來屬于學生的閱讀時間大量占用。采用滿堂灌、一條龍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生成為教師的附屬品。
(3)考試制度的制約。我國雖然早已提出素質教育,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還是以分數多少來評價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果??谡Z表達好的學生考試沒有認真學習單詞語法的學生成績高。在當下以成績作為評定考核的標準情況下,導致多數學生重筆試輕聽力,輕表達。雖然近幾年英語聽力作為中考的一部分,但英語閱讀和英語聽力在考試中占的比重還是相對較低。這樣的考試模式,大大降低了學生對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視,認為通過單詞和語法等其他的強項能彌補英語閱讀的不足。
二、 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手段的改變
(1)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指的是學生要走出去,去到英語閱讀氛圍好的地方和學校進行學習和交流。一個好的環(huán)境土壤是英語閱讀能力提高的關鍵,就好像好的土壤才能長成茁壯的禾苗,英語閱讀也是如此。在英語老師帶領下,學生可以到外國語大學感受一下語言氛圍,和一些外國朋友交流。這樣會大大增強閱讀表達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表現欲,對英語教學大有好處。請進來是把一些外教請到學校來,和學生溝通交流,談體會,教方法。在學校中舉行英語閱讀大賽,請外教作為評委,這樣增強了英語閱讀比賽結果的含金量。
(2)教學觀念的轉變。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依然是教師為主體,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摒棄教師高高在上的思想,平等交流。在課堂中教師作為設計者、引導者,而具體執(zhí)行交給學生。老師可以設計新式的教學模式,比如可以讓學生當老師,換位置。這樣學生既能增強自信心和表達力,又能高效的提高閱讀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把英語課文加以改變,變成小品,進行編排。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能動性,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學主體的轉變,使原來沉悶的課堂活躍,富有激情。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采用communication,question,explaining,listening and repeating,practicing。comparing和role playing的教學方法,利用教學圖片、多媒體和錄音機的等教學輔助手段,通過男女生的pk、拋硬幣決定回答問題的資格等學生喜愛的小游戲激活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活潑、快樂的氛圍中學習。
(3)教學手段的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是以英語教師導讀,有的時候聽錄音。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師的閱讀能力和口語水平直接關系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而大部分英語教師的閱讀能力和口語水平都不高,不能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和國際最新發(fā)展?,F在網絡多媒體時代,英語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聽讀最新的口語閱讀范文,與外國朋友或學生通過網絡視頻互動。進行口語交流,增強了英語口語水平又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把握最新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資訊。在教學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和英語語音設備聽閱讀范文,能避免教師閱讀能力差的不足,學生能自己熟練地進行閱讀,改變了過去教師一人讀,大家聽的模式。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轉變了師生間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4)改變原來的評價機制。教師檢測學生閱讀能力的結果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小品表演、玩游戲等評價方式。如:“The Great Green Wall”一課讓學生談談綠色長城的好處和意義,與我們國家發(fā)展理念的切合,再讓學生談談植樹對我們每一個的好處,植樹能改善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為造福后代做一些綿薄之力。在“Standing Room Only”一課中,可以采用小組互動,讓學生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建議。教師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隨時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學生既能作為教學的主體,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議,老師又能發(fā)現問題,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這樣的評價機制改變了單純的分數評價機制,學生愛學,又能提高閱讀能力。
三、 總結
隨著我國在國際經濟中地位的不斷增強,與國際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尤其是英語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那么在初中階段就應該培養(yǎng)好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工作打好基礎,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愛學英語,會學英語。
參考文獻:
[1]鄔穗萍.運用圖式理論.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5,01.
[2]陳桂妍.語言水平、閱讀策略、文章主題熟悉度對韓國留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
[3]楊小惠.英語閱讀中的詞頻效應與語境效應研究[J].華東船舶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作者簡介:何益娟,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詔安縣四都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