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彧,那 琳,劉姝璇,代丹丹,魏 剛
(遼寧省遼陽市中醫(yī)醫(yī)院:1.老年病科;2.糖尿病科;3.心腦病科;4.藥劑科 111000)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HBV能夠通過母嬰、不安全注射、血液制品、破損的皮膚黏膜及性接觸等方式在人群中廣泛傳播。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全球約20億人感染HBV[1]。在世界范圍內(nèi)每年約有65萬人死于由HBV感染導致的肝衰竭、肝硬化(30%)和肝細胞癌(HCC,45%)[2-3]。而在我國,由HBV引起的肝硬化和HCC所占比例極高,分別為60%和80%[4]。近年來,由于人們防范意識提高,加上乙肝疫苗的普及,HBV感染或攜帶者的老齡化,以及抗病毒藥物的廣泛應用,使急性HBV感染明顯減少[5]。雖然近些年對于CHB的防治取得了積極進展,但遠未獲得滿意療效,患者生活質量依然很低。筆者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聯(lián)合應用中藥垂苓湯和西藥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CHB患者,并與單一使用西藥恩替卡韋分散片作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50例CHB患者,分成兩組。聯(lián)合用藥組75例,其中男50例、女25例,年齡18~60歲、平均(33.61±5.31)歲。對照組75例,其中男52例、女23例,年齡19~60歲、平均(32.22±7.34)歲。所有患者臨床診斷均符合2015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6]的診斷標準。所有CHB受試者在用藥開始前均簽署了患者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年齡18~60歲;臨床診斷為CHB;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持續(xù)時間≥6個月,血清HBV DNA 水平≥1×105U/m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值升高為正常水平最大值的2~10倍。
1.2.2排除標準 處于妊娠或哺乳期;有心血管、呼吸、泌尿、神經(jīng)、消化等系統(tǒng)性重大疾?。徽邮芑?個月內(nèi)接受過抗病毒如核苷類藥物治療的患者;有腹水、靜脈曲張出血或肝性腦病;伴有其他肝病毒或艾滋病毒的感染;肝臟甲胎蛋白水平高于100 ng/mL;由酒精性、藥物性、免疫性、代謝性等肝病所引發(fā)的肝炎。
1.3方法
1.3.1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恩替卡韋分散片(由山東魯抗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產(chǎn)品編號14200370699,每片0.5 mg),每次0.5 mg,每日1次。聯(lián)合用藥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垂苓湯。垂苓湯藥方由垂盆草30 g、茯苓15 g、苦參10 g、虎杖20 g、白術12 g、茵陳15 g、絞股藍30 g、白花蛇舌草30 g、五味子15 g、金錢草20 g組成,隨具體癥狀加減服用[7]。治療6個月后判定兩組治療效果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3.2測定方法 分別于接受治療后1、2、4、6個月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速率法測定患者血清中的ALT水平,采用酶標法測定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采用微板核酸雜交-核酸定量檢測法測定HBV DNA轉陰率。
1.4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1.4.1肝功能 治療前檢測ALT,分別于治療后1、2、4、6個月復查。顯效:ALT水平恢復正常;有效:ALT水平降低;無效:ALT水平無變化或升高。
1.4.2血清HBV標志物 檢測HBeAg、HBV DNA 轉陰率。顯效:HBV DNA轉陰,即其水平<103U/mL。
1.4.3療效判斷 當HBeAg和HBV DNA轉陰,ALT恢復正常值時認為此法顯效;當HBV DNA陰轉、ALT恢復正常值,但HBeAg未見轉陰時認為此法有效;當HBeAg和HBV DNA均未見陰轉,且ALT值也未恢復正常值時認為無效。
1.5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生化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結束(6個月后),聯(lián)合用藥組和對照組ALT復常率分別為93.33%(70/75)、66.67%(55/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不同時間后ALT復常率比較[n(%)]
2.2兩組治療后病毒學指標變化 治療結束后,與對照組相比,聯(lián)合用藥組HBV DNA和HBeAg轉陰率均明顯提高,且兩組HBV DNA和HBeAg轉陰率分別在接受治療4個月和6個月后開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不同時間后HBV DNA及HBeAg轉陰率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情況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結束后,采用秩和檢驗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聯(lián)合用藥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CHB是指HBV檢測為陽性,病程超過半年或發(fā)病日期不明確的一種病癥,有研究顯示CHB在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病人數(shù)占到了世界總數(shù)的70%以上。其臨床癥狀主要有無力、不愿進食或恐懼進食、惡心、腹脹、肝疼痛等。病情嚴重的患者或可伴有蜘蛛痣、慢性肝病面容、肝功能異常、脾大、肝掌等臨床癥狀。根據(jù)臨床癥狀可將其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CHB。據(jù)報道,HBV DNA水平是決定HBV是否可通過母嬰進行傳播的關鍵性因素[8-9],HBV DNA水平越高,發(fā)生母嬰傳播的概率就越大。HBeAg、HBV DNA載量、ALT與CHB關系密切,可作為其檢測標志物[10]。
由于肝炎表現(xiàn)多為濕熱蘊蒸之證,故垂苓湯藥方以清熱利濕解毒為主。為防止藥味太苦,特選性味偏甘淡的垂盆草、金錢草、白花蛇舌草、絞股藍等以利濕解毒。同時,為防引起肝胃不和,此方中加茯苓、炒白術,另用五味子滋腎收斂降酶,故此方顧及肝、脾、腎三臟,有放有斂,有瀉有補,有解毒的功效。此外,苦參、垂盆草、五味子、白花蛇舌草等還具有抗病毒、保護肝臟、調(diào)節(jié)免疫等功效[8]。
恩替卡韋是鳥嘌呤核苷類似物,是治療CHB的一線藥物,能夠有效抑制病毒的復制,少見發(fā)生耐藥抗性,其主要是通過三磷酸鹽與三磷酸脫氧鳥嘌呤核苷酸競爭,從而實現(xiàn)選擇性抗病毒作用,通過抑制HBV DNA多聚酶的活性,促進臨床安全用藥[11-12],但在治療過程中仍會出現(xiàn)干擾素不良反應、耐受性差、適應證范圍窄等現(xiàn)象,且核苷酸類似物無確定療程,必須堅持長期用藥,病毒變異或停藥后易出現(xiàn)復發(fā)甚至肝衰竭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3]。
近年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CHB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一西藥治療,已廣泛用于乙肝的臨床治療[14-16]。本研究采用垂苓湯聯(lián)合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CHB,治療6個月后檢測各指標,發(fā)現(xiàn)中西醫(yī)聯(lián)合用藥ALT復常率、HBeAg陰轉率、HBV DNA轉陰率與單一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用藥組臨床療效好于對照組,顯示出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Care and Treatment of Person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
[2]OTT J J,STEVENS G A,GROEGER J,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new estimates of age-specific HBsAg seroprevalence and endemicity[J].Vaccine,2012,30(12):2212-2219.
[3]LOZANO R,NAGHAVI M,FOREMAN K,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2,380 (9859):2095-2128.
[4]WANG F S,FAN J G,ZHANG Z,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liver disease:the major impact of China[J].Hepatology,2014,60 (6):2099-2108.
[5]FUNG J,SETO W K,LAI C L,et al.Profiles of HBV DNA in a large population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Implications for antiviral therapy[J].J Hepatol,2011,54(2):195-200.
[6]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CD].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5,7(3):1-18.
[7]陸用連,蘭晶,黃紹,等.中藥垂苓湯聯(lián)合拉米夫定治療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觀察[J].廣西醫(yī)學,2005,27(6):816-817.
[8]SINGH A E,PLITT S S,OSIOWY C,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accine failure and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among a cohort of Canadian mothers and infants[J].J Viral Hepat,2011,18 (7):468-473.
[9]陳小波,費倩倩,蘇良香.乙肝病毒攜帶孕婦產(chǎn)后乳汁中乙肝標志物的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7):833-834.
[10]張宇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乙肝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8):78-79.
[11]楊潔.恩替卡韋的藥效學特征及抗乙型肝炎病毒試驗薈萃[J].中國藥房,2015,26(8):1150-1152.
[12]呂曉芳,方立峰,馬瑞麗,等.恩替卡韋聯(lián)合雙環(huán)醇治療慢性乙肝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9):110-111.
[13]趙攀,趙沐縉,吳永杰.恩替卡韋與阿德福韋酯治療慢性乙肝所致不良反應情況的比較[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0,7(5):261-262.
[14]方健源,高慧,陳炳權,等.慢性乙肝患者HBeAg和HBV-DNA載量與ALT水平相關性探討[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5):538-539.
[15]石曉峰.小柴胡湯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24):203-204.
[16]陳少東,王宏國,楊嘉恩,等.菖郁逍遙方聯(lián)合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抑郁癥35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雜志,2015,56(14):120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