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尚進
【摘 要】現(xiàn)如今,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教學體制也得到了很大的革新。為了能夠促進小學生們能夠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小學非常重視小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小學生們在動手操作的能力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局限,需要學校和老師不斷引導和培養(yǎng)。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和研究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提升小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小學生們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小學生們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 教學活動 動手操作能力 培養(yǎng)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6-0161-0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同時我國重視并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并認真貫徹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由此可見,科學技術是促進我國更好發(fā)展的動力和支撐。科學技術要從小抓起,從娃娃抓起。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不斷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科學文化素質,讓小學生們不斷去探索和創(chuàng)新科學,不斷激發(fā)小學生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讓他們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來認知科學,發(fā)展科學,不斷提升小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力,促進小學生們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們動手操作能力的意義
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是提升小學生們科學素質的必然要求。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是培養(yǎng)人才和教育創(chuàng)新的必然要求。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科學動手操作能力,能夠培養(yǎng)和激發(fā)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小學生們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小學生們的全面素質和能力。與此同時,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科學動手操作能力,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生們的科學探索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讓小學生們更善于運用自己的思維來將一些抽象和復雜的法則、定理或者概念進行具體化、簡單化,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科學教學知識。
二、培養(yǎng)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措施
培養(yǎng)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是新課改下不斷提升小學生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不斷運用多樣化的方式來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小學生們科學素質的提升。下面研究和分析培養(yǎng)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措施。
(一)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不斷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設情境.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如果一味的運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小學生們越來越不愛學習,不愿意提起學習的興趣和激情。為了能夠活化課堂,提高小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小學老師可以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上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fā)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新鮮感,同時再結合小學生們愛動的天性,進而來引導和幫助小學生們去動手操作和運用科學知識,不斷去挖掘和探索新知識。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的《植物和我們》教學內容中,老師要設置多個問題,讓小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認知自然科學。如小學生們了解和懂得在我們的生活周邊都有什么植物?這些植物的特點是什么?怎么去種植和養(yǎng)護這些植物?小學生們帶著老師布置的問題去探索和考究《植物和我們》的聯(lián)系。老師要讓學生們帶好鏟子和放大鏡,并帶領學生們去室外去體驗和觀察室外的植物種類、植物的身體,并讓學生們觀察都有什么因素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如陽光和雨露、土壤等。再讓小學生們拿出鏟子來鏟一些土壤,并讓小學生們觀察土壤中都有什么,讓小學生們去分析什么樣的土壤好,適合種植植物。通過這一系列的科學教學活動,老師要在課堂上讓小學生們對此次動手去探索和認知自然界中的科學知識和內容進行總結,并有條理的回答出老師所提出的這三個問題。在這整個科學教學活動中,不僅鍛煉了小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提升了小學生們的科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發(fā)揮老師的示范作用。由于小學生們的年齡還小,在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但是小學生們的模仿能力卻十分的強大。因此,發(fā)揮出小學科學老師的示范作用,是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們科學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在教學《彈性》一課時,老師可以準備一個皮筋,用左手按住皮筋的一端,右手向右側拉伸,皮筋變長,當老師的右手或者左右一端將皮筋松開,那么皮筋的長度就會變短。這說明皮筋具有一定的彈性。當老師給學生們做好示范之后,老師要讓小學生們自己在課堂上尋找和探索具有一定彈性的物品,以此不斷提升小學生們的探索科學知識的能力和思考能力。有的學生找到了自動鉛筆中的彈簧、有的學生找到了格尺。這些物體都是經(jīng)過一定的按壓就會發(fā)生了彎曲和變化,當作用力消失后,這些物體又恢復到了原來的樣子,這就說明這些物體具有一定的彈性。通過學生們自己去動手操作和探索《彈性》科學課程中的知識和內容,不僅加深了學生們對《彈性》科學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強化了學生們動手操作探索知識的能力,提升了學生們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小學生們更好、更全面的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近些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不斷快速發(fā)展,科學技術是促進我國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培養(yǎng)科學技術人才也是我國不斷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而我國在培養(yǎng)科技人才方面,要從小做起,從娃娃抓起,從小學開始就要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們的科學探索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小學老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小學生們學習科學文化的興趣和激情,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小學老師們也要為學生們做好示范,引領小學生們進行正確探索和自主研究科學知識和內容,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們的科學探索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許曉雪;小學科學教育課程實施中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2]陳軒;小學科學教育專業(yè)課程的設計思路[J];常州師范??茖W校學報;2015.03(10):86-87.
[3]任鳳芹;小學科學教育知合力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