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蘭
油菜莖象甲是目前甘肅、青海等高寒陰濕地區(qū)春油菜所有病蟲害中發(fā)生率最高,危害性較大的蟲害。危害危險期為抽薹期;雌成蟲在油菜莖內(nèi)產(chǎn)卵,幼蟲在莖中所食為害,莖髓被蛀空以后,遇風易倒折,受害莖腫大或扭曲變形,直至崩裂,嚴重影響受害株的生長發(fā)育和結(jié)莢結(jié)粒,造成營養(yǎng)不良,提早黃枯,不能成熟或全株枯死,籽粒瘦秕或絕收。目前群眾在生產(chǎn)中廣泛應用的措施是5%甲拌磷顆粒劑每畝5 kg土壤處理和60%甲拌磷乳油按種子量的1%拌種,出苗后至抽薹期葉面噴施氧化樂果、甲基異硫磷、菊酯類藥劑、吡蟲啉等殺蟲劑1~5次。但甲拌磷是劇毒有機磷農(nóng)藥,使用不安全,是國家禁止繼續(xù)推廣使用的農(nóng)藥。
1 試驗目的
為了能夠選擇出適宜積石山縣高寒陰濕區(qū)油菜膜側(cè)溝播栽培條件下,高效低殘留,防效高,使用安全的新型藥劑和使用方法,開展了此項試驗。
2 試驗設計與方法
2017年:試驗設在積石山縣寨子溝鄉(xiāng)基點,引進新型農(nóng)藥6種,開展田間防蟲效果觀察試驗研究。
A:3%定蟲脒乳油(山東綠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B: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珠海田豐科技化工有限公司)
C:48%毒死蜱乳油(陶氏益農(nóng)公司上海泰禾有限公司)
D: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江蘇連云港市東金化工有限公司)
E:0.5%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江西天人生態(tài)股份有限公司)
F:對照(不噴藥為對照)
試驗方法:采用大田對比排列設計,每種藥劑為不同處理,共6個處理,小區(qū)面積47.74m2,隨機排列,不設重復,指示品種為青雜5號,其余栽培管理同大田生產(chǎn)。
2018年:在上年試驗篩選出的2種藥劑,試驗面積200m2,開展防蟲效果觀察驗證試驗。
A: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B:0.5%阿維菌素苯甲酸鹽
C:5%甲拌磷顆粒劑每畝5 kg施毒土不噴藥(CK)。
采用大田對比試驗,經(jīng)多點抽樣調(diào)查,統(tǒng)計分析防治效果。指示品種為青雜5號,其余栽培管理同大田生產(chǎn)。
3 數(shù)據(jù)調(diào)查及測定分析方法
油菜3~4葉期(5月6日)每種藥劑按1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一周后(5月13日)按相同方法噴施第二次,兩周后油菜顯蕾期(6月3日),每小區(qū)3點取樣,每樣點連續(xù)調(diào)查10株的各危害級別株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表1)。
危害指數(shù)%=∑(各病級值×各病級值株數(shù))/最高病級值×總調(diào)查株數(shù)×100/100,
防治效果%=(對照危害指數(shù)-處理危害指數(shù))/對照危害指數(shù)×100/100。
4 結(jié)果分析
2017年:試驗篩選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葉面噴施,蟲害危害指數(shù)13.3%,防治效果達85.2%,防蟲效果最佳;0.5%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蟲害危害指數(shù)14.4%,防蟲效果達84.0%,效果好;48%毒死蜱乳油,防治效果達82.7%,效果較好;5%定蟲脒乳油和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效果分別達74.1%和70.3%,效果不理想(表2)。
2018年:試驗各小區(qū),經(jīng)五點抽樣調(diào)查統(tǒng)計分析,以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平均蟲害危害指數(shù)9.7%,防蟲效果達88.2%為第一位,0.5%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平均蟲害危害指數(shù)11.6%,防蟲效果達86.6%為第二位(表3)。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是聚酯類殺蟲劑,0.5%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是生物類殺蟲劑,這兩種藥劑具有較好的觸殺和胃毒效果,防治效果好。
試驗篩選出的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5%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48%毒死蜱乳油,在油菜3~4葉期第一次防治,任選1種藥劑按1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間隔7天,交替選用農(nóng)藥,用同樣藥量和方法進行第二次防治,防蟲時間選擇中午莖象甲成蟲活動高峰期噴藥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