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
(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玉林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東南部,漢武帝在平定南越后,在廣西設置了蒼梧、鬰林、合浦三個郡,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州郡歷史的千年古州。玉林地理位置優(yōu)勢明顯,背靠大西南,前鄰香港、澳門,南接北部灣,是西南城市東向出海和港澳粵進入西部的重要必經之地。
玉林民間特色文化非常豐富多彩,在節(jié)日、歌謠、神話、戲曲、跳舞、手工藝等方面有其自成的風格和特色。如玉林傳統(tǒng)節(jié)日“寒山誕”,每年農歷二月初十,玉林人民都會在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以舞獅游龍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節(jié)日,場面熱鬧非凡。再如流傳于玉林博白縣的民間戲曲——桂南采茶戲,在清代傳人博白后形成了屬于當?shù)鬲氂械娘L格,演員由小丑、小旦、小生為主演,通過唱歌、跳舞、說戲的形式把采茶的全過程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地方特色十分濃厚,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改造場地坐落于玉林城站路與中秀路十字交叉口的正北方,其中,城站路是玉林市的交通主干道,可以直通玉林最繁榮的市中心,來往的車流、人流量十分巨大,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疖囌靖浇写笃纳套^(qū),并配有公交服務區(qū)和商業(yè)辦公綜合服務區(qū),場地在改造之前的面積十分狹小,是玉林舊火車站所匹配的面積指標。本方案設計過程中擴大了站前廣場的用地面積,場地占地總面積約22300平方米。
項目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qū),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玉林年平均氣溫為22攝氏度,年平均最高氣溫26攝氏度,年平均最低氣溫為18攝氏度,結合場地觀測及數(shù)據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場地的日曬光照十分充足,雨量也較為充沛,夏天常吹東南風,冬天常吹西北風,總體氣候相對宜人。在站前廣場的設計中,由于需要使用大面積的硬質鋪裝,夏天硬質鋪裝的材質容易吸熱,所以在方案的設計中需要和場地氣候特點相結合,適量提高綠化種植面積,以達到小面積的氣候調節(jié)作用。
項目所處地區(qū)為玉林市交通集散中心,場地北邊的城站路是玉林市人流、車流量最大的交通主干道之一,從城站路直行可通達玉林盛世百匯、南城百貨、金城商貿等市中心商貿大樓,場地西北邊的中秀路,是玉林中小型客運車輛開往各縣級的常經之路。此外,場地周邊配套的商住及商用區(qū)也為此區(qū)域帶來了巨大的人流量車流量。由此可見,站前廣場的交通線路承載著十分重要的轉換疏散作用,場地的交通規(guī)劃必須結合廣場周邊的交通狀況來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和設計。
對火車站廣場進行設計,要結合場地周邊建筑功能或自然環(huán)境,努力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民族元素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充分把握這些元素的基礎上,把控好廣場與城市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城市文化、城市經濟、城市旅游資源等方面提煉相關元素,設計創(chuàng)作出相應的廣場設施和小品,并從風格、造型、顏色、材料等方面統(tǒng)一各個創(chuàng)作作品,達到整體的協(xié)調性和風格的統(tǒng)一性。
火車站廣場是人流車流高度聚集的城市交通樞紐,廣場內部及外部的鋪裝和道路因為常年人行的使用和車輛行駛,會有一定程度的磨損和消耗。廣場外部道路會因為重型車輛的的常年碾壓,容易形成大小不一的坑洞,這對于車輛行駛疏散十分不利。由于火車站人流眾多,廣場內部的硬質鋪裝,也會因為常年人行走動和行李的拖動而有一定的損磨,所以在廣場設計中,要充分考慮硬質鋪裝和綠化面積的分配和使用,利用景觀規(guī)劃措施在合理范圍內提高綠地使用面積,滿足廣場內部植物的多樣性。綠化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調節(jié)廣場小氣候,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人文生態(tài)性的火車站前廣場。
火車站廣場作為城市的門戶名片,是旅客接觸到這座城市的第一窗口?;疖囌緩V場在設計中必須凸顯城市的地域性及文化性原則的特點,通過廣場本身的標志性和可識別性,在考慮廣場空間的整體性的基礎之上,利用廣場各個地方的局部小細節(jié)的元素設計,向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展示屬于城市特有的風貌,形成極具特色的站前廣場景觀特色。站前廣場除了要具有城市公共廣場中的基本功能之外,還必須具有流暢的交通組織和極具當?shù)靥厣木坝^布局,通過合理的景觀設計,直接地展示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和地方特色。
本方案廣場處于玉林市中心地帶,周邊人流車流量較大。在對場地進行平面布局時,把主入口設立在車站北面,主入口正對通往玉林市中心的道路軸線——城站路,西北和東北方向輔之以若干個次入口,分別與另外兩條主干道相對應。旅客從主入口進入廣場,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廣場的標志性雕塑,從主入口廣場中的開闊空間往前走會進入廣場通往火車站站房的主要道路,與主入口廣場相連接的是廣場的中心景觀區(qū)。樹陣廣場、旅客候車區(qū)、風情景觀長廊以及集散廣場上的噴泉水景是站前廣場的主要景觀節(jié)點,構成廣場景觀的各種空間元素彼此連接,協(xié)調一致,為旅客提供了一個較大的、富有活力的、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活動空間。
站前廣場需要特別考慮場地內的交通流線組織以及廣場中各個景觀要素和廣場周邊建筑以及城市交通的聯(lián)系。站前廣場作為一個人流量大的公共集散廣場,高速快捷地指導與疏散交通是廣場的核心問題所在,所以設計一個合理的交通流線至關重要。在本案中,對外部機動車輛、公交行駛路線、出租車行駛路線這三大交通系統(tǒng)進行了合理的安排以及各個人行出入口的具體示意,使各個交通道路在行駛過程中不相互干擾,以達到快速疏散廣場人流的目的。對于廣場內部道路,也根據人群使用情況做了設計,與主入口廣場連接的主干道寬度為27m,這是廣場內大量旅客所要行進的道路,干道兩側有一定體量的長條形花壇平行于此道路,從而引導旅客的行走路線。次入口干道寬20m,干道旁種植兩排行道樹,起到局部遮陰的效果,行道樹形成的空間與火車站站房相對應,把旅客的視線直引正前方,強調了站房這一廣場主體建筑。同時,廣場的地面采用硬質鋪裝加以長條橫直線裝飾紋理,使廣場具有一種廣闊挺拔之感,也間接強化了空間的行走導向。
1.入口廣場區(qū)
入口空間是旅客進入廣場必經的一個地方,在本案中設有一個主入口和若干個尺度不一的次入口。在主入口空間設有廣場的標志性雕塑,該雕塑是旅客從主入口進入廣場后的第一景觀印象,在其他次入口空間,則用植物的規(guī)律性種植及地面鋪裝的樣式來裝飾點綴,達到吸引旅客視線的作用。
2.候車休區(qū)
本案中的候車休閑區(qū)是指在廣場設立的樹池座椅組合區(qū)。樹池座椅可為在車站外候車的旅客提供休息之地,風景長廊的設立可讓旅客在進站前或出站后行走穿越,領略當?shù)匚幕?,同時也有遮陽擋雨的作用。樹陣中心景觀區(qū)是旅客聚集度較高的區(qū)域,因此在考慮人流量的基礎上,在中心景觀區(qū)域布置了較大尺度的雕塑噴泉水景,用不同花卉植物裝飾噴泉四周,渲染了空間的整體氛圍。同時,在該區(qū)域還設置了樹陣休閑景觀,既能讓旅客在車站外候車時有短暫的休閑空間,又能欣賞宜人的景觀,達到身體與精神雙重享受的目的。
3.核心疏散區(qū)
核心疏散區(qū)是位于火車站站房前的大面積區(qū)域,是本案中使用面積最大的地塊。根據場地功能可知,大量的旅客在進入火車站之前都需要驗票,在春節(jié)、五一、國慶等人流量劇增的節(jié)假日,站房前的場地往往會大排長龍。所以,火車站站房前必須預留大區(qū)域空間供旅客排隊進站檢票,同時該區(qū)域設計的景觀簡潔明了,沒有過多大體量的景觀設施阻礙旅客行走,以達到讓旅客快速集散的目的。
入口廣場是出入人流量較大的一個地方,所以場地面積相對較大。在入口處設計了大塊綠地,綠地中間放置了廣場的標志性雕塑,即反映玉林民間藝術的不銹鋼雕塑。雕塑是一種感染力較強的造型藝術,該雕塑以半扇形為形狀基底,中間以戲曲人物形象為鏤空造型,周邊配以花帶灌木圍合加以裝飾,突顯雕塑的主體位置。在主入口廣場植物選擇中,選擇株型優(yōu)美、色彩鮮明的植物進行搭配種植,使入口功能更加明確,達到突出主體的作用。該雕塑的靈感來源于玉林博白縣的采茶戲文化,地方特色濃厚的采茶戲是玉林民間民俗文化的載體,旅客從主入口廣場進入火車站,不但能欣賞雕塑帶給人的藝術表現(xiàn)力,還能直觀地感受到雕塑傳達給人的一種特定思想情感,感受屬于玉林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這對于提高玉林城市文化交流有著重要作用。
雕塑噴泉景觀區(qū)的設計在整個廣場的景觀中心位置,以簡約明快的現(xiàn)代造景基調來構建一個宜人的公共場所。在本案中,站前廣場70%以上為硬質鋪裝,在這樣大體量的鋪裝基調上,設計噴泉水景可以起到軟化空間的效果。該景觀節(jié)點處于一片綠地的中心,噴泉水池尺寸為5m乘5m,在水池的中心區(qū)域設計有一個小型的不銹鋼雕塑,雕塑造型靈感來源于玉林玉柴集團中的齒輪文化,玉柴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內燃機生產基地,而齒輪是生產各種機器必不可少的的零部件之一,采用齒輪作為雕塑的基地,立于水池中央,齒輪上方放置有人形的不銹鋼雕塑,整體效果就如人騎著齒輪狀的機器朝前方前行的狀態(tài),象征著玉林人民奮發(fā)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該雕塑鑲嵌在景觀核心區(qū)域地帶,體積不大,但是也能給旅客帶來特殊的驚喜以及對玉林城市文化的了解。同時,水池中配有四個噴泉水柱,從而強調雕塑的中心位置,在靜態(tài)的水域環(huán)境中營造一種律動之美,渲染了整個空間的環(huán)境氛圍,增強了空間的統(tǒng)一感。在水池四周種植有三種顏色各異的花卉,既點綴裝飾了噴泉景觀,又為整個空間添加了靈動活躍的色彩。
本案中的休閑區(qū)風情廊是較具現(xiàn)代化風格的一個景觀節(jié)點。風情廊地面為瓷磚鋪貼,邊緣設有同風情廊長度相等的長條休閑座椅,供旅客遮陰避雨時的休憩之用。風情廊的頂部天花鏤空雕刻著“玉林歡迎您”五個字,陽光從風情廊上方照射下來,這五個字的投影即可投到廣場的地面之上,過往旅客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這一新穎的景觀節(jié)點,感受玉林這座城市帶給大家的親切貼近之感。同時,在風情廊的前方設有五排平行的長條狀樹池座椅,樹木種植在樹池之中可以對座椅起到遮陽的作用,符合旅客的心理需求。
一個城市的火車站,是旅客來到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城市良好形象的標志。而好的城市形象倚靠于火車站廣場,站前廣場的景觀規(guī)劃和空間布局可以很好地向旅客展示城市當?shù)氐娜宋摹v史及文化。在站前廣場的設計中,要遵循人文性、地方性、生態(tài)性的設計原則,通過對城市當?shù)氐臍v史、文化、民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探究,挖掘屬于當?shù)靥赜械奈幕兀瑢⑺釤挼降脑厝谌氲皆O計中,更好地營建地域文化,為城市形象的塑造帶來積極的影響。
[1]克萊爾·庫珀·馬庫斯(美).人性場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2]陳繼林,邱一進.瑞安市火車站廣場公園景觀設計[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17):215-216.
[3]蘆建國,孫琴.火車站站前廣場使用狀況的調查研究——以南京火車站站前廣場為例[J].建筑學報,2008(1):34-37.
[4]余道明.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城市設計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
[5]徐蘇寧,郭恩章.在整合文脈的前提下改善城市環(huán)境——哈爾濱火車站前廣場改造城市設計[J].建筑學報,2003(5):66-67.
[6]王翔,陳繼林,龍松亮.地域文化與山水景觀的詩意營建——瑞安火車站站前廣場公園設計[J].科技資訊,2011 (2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