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
【摘 要】低年級學生認知能力有限,而數學知識略微抽象復雜,學生們學起來比較吃力。不少學生對數學沒有學習興趣,甚至感到厭惡、恐懼。如何來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興趣是值得我們數學教師思考的一個問題。情境教學法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教師通過創(chuàng)建孩子熟悉的場景開展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在體驗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196-01
目前,在我國小學低年級數學的教學中普遍運用,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行改進和完善。本文通過對小學低年級數學中開展情境教學進行探索,希望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情境教學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的教學中,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并且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課堂問題的重要性,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問題情境的教學中逐漸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數學思維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鐘表的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教學情境,教師在黑板上先畫一個圓,然后向學生提問:同學生們,在鐘表上最上面的數學是什么???學生會回答:12。接下來教師可以再問:那和12對著的是什么數字?。繉W生回答6。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他數字的回答,并且慢慢地填上所有的數字,最后教師可以問學生:在鐘表上還有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畫上鐘表上的針。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但鞏固了以往只是,還能夠促進新知識的學習。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興趣
小學生對生活是比較熟悉的,從生活中產生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會給小學生尤其低年級學生以親切感,激發(fā)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如一年級數學上冊“‘0的認識”的教學中,我在幫助學生理解“O”的意義時創(chuàng)設了以下情境:藍貓四兄弟一起去釣魚。大貓專心地釣魚。一會兒釣到了3條魚,二貓釣到了2條魚,連三弟也釣了1條魚。而四弟做事三心二意,一會兒抓蝴蝶,一會兒捉蜻蜓,結果連一條魚也沒釣到,長頸鹿阿姨走過來對它說:“孩子,我們做事如果三心二意,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了?!?/p>
自那以后,四弟明白了道理,做任何事情再也不貪玩了。通過引人“小貓釣魚”這一童話故事,不僅讓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想象升華。而且直觀形象地理解了“0”的含義,感知到“0”的存在。還向學生進行了品德教育。
三、故事教學,創(chuàng)設趣味性教學情境
低年級數學知識點不難,學習的都是基礎,為了避免課堂千篇一律,以防孩子們感到課堂的枯燥,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把課堂變成有吸引力的、孩子愿意主動學習的場所。要充分利用孩子們的童真,用生動的語言和動作把課堂的知識點融入到一個個充滿純真的故事中去。讓每個學生都能身臨其境的感覺,不是為了學而學,是能把問題當作自己迫不及待想要解決的難題。如:智慧島、羊羊樂園等,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故事使他們融入這一課,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我相信這一充滿童趣的課堂是孩子們喜愛的,更是讓孩子們能“玩中學、學中樂”。
如《分餅》一課,用學生們非常熟悉的故事“西游記”導入新課。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八戒主動提出化些齋飯。因為八戒的禮貌待人,得到了4張大餅,可貪吃的八戒實在忍不住大餅的香氣,偷吃了一張大餅,3張大餅要平均分給師徒四人,該怎么分呢?八戒知道自己犯錯了,也決心不會再犯,你們可以幫幫他么?把課本中的問題,用八戒的故事拋給學生,并借著幫助八戒解決問題,激起學生樂于助人的心,同時也學習了新知。
四、問題引入,創(chuàng)設思考性教學情境
一堂數學課是串聯(lián)了一個又一個問題而成,也是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中慢慢收尾。如果教師僅是在學生解決問題后繼續(xù)拋出其他的問題,對于學生會造成疲勞做題,甚至成為題海戰(zhàn)術。小學低年級數學,抓住解決問題中學習新知這一關鍵。在設疑方面需要符合孩子們的興趣愛好,盡可能使問題具有趣味性,并把問題用一情境串聯(lián)起來,如智慧闖關等小游戲。借助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交流探索,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感受到解決問題后的喜悅感,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激起學生的挑戰(zhàn)欲望,設疑激趣達到最好的效果。
如授課前在黑板上書寫“1=10=100”,問學生這個等式可能成立嗎?學生根據生活經歷及以往知識展開激烈的討論,老師給予肯定的回答,學生提出質疑,帶著這一大家不予肯定的問題展開新知。認識生活中最常見的“人民幣”,認識元角分單位,能讓“1=10=100”這一等式成立的奧秘,就在于單位。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產生極大的好奇心,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解決了問題后又會使學生恍然大悟,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元角分之間的單位換算,化抽象為實物。
五、創(chuàng)設游戲競爭情境,鞏固所學知識
所謂“溫故而知新”,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加減運算,這需要反復練習,但是傳統(tǒng)的練習方法既單調又枯燥,學生容易厭煩。對此,教師可利用小學生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采用競爭性游戲活動來練習知識。開展“找朋友”、“首尾相連”、“送信”、“摘蘋果”等游戲,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并能激發(fā)他們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他們上進的意識。比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時,筆者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首尾相接”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當“開始”口令發(fā)出后,每組拿到卡片的學生必須用上一個同學的得數去編一道算式,再傳給下一位同學。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很快掌握了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方法,也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
結語
在小學數學低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教學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置相應的情境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結合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生活價值和學習樂趣,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振國.淺談小學數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J].新課程,2013,26(2):35-35.
[2]趙富珍.小學數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探索[J].吉林教育,2015,31(5):85-85.
[3]韓立云.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是種藝術[J].中國教育學刊,2017,12(3):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