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只是機械的讓學生進行朗讀和背誦,把老師所掌握的知識和技巧以一種比較強硬的手段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嚴重打擊了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興趣。所以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的狀況,就必須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其適應當前當學生的學習特點,增強學生對于英語課的興趣。本文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中心,對這種改良版的教育方式進行深度的探究,意在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大學英語 互動教學 新模式 探討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112-02
引言
“合作性學習”要求學生要具有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并且要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的意識,所以說合作性原則對于語言的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1]由于每一個學生都存在著差異性,他們的個人性格、感情色彩、智力水平、社會經驗以及學習動機都各不相同,這就使得學生對于信息接收的能力有所差別,而正是這種差別使得“合作性學習”能夠順利展開,所以從本質上來說,“小組性學習”就是根據教學的要求,以合作學習的手段把每一位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進行互相的借鑒和學習,進而達到提升整體水平的要求。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構建
(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分組
老師應該根據每一位同學在課堂中的表現以及各種測試的成績對學生們進行分組。具體來說,老師要把學生的成績分為A、B、C三個層次,在每一組的學生中都要包含這三種類型的同學,形成梯次配置,這種構建的辦法有利于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去帶動成績一般或成績較差的同學,有利于共同進步。[2]另外老師要時刻關注各個小組的學習動態(tài),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習小組要及時詢問原因,必要時可以對其中的小組成員進行調換,保證每個小組的學習成績穩(wěn)步提升。
(二)老師課前為小組布置任務
由于大學英語課程的時間非常緊迫,所以為了高效地利用課堂中的每一分鐘,老師要結合教學的進度,為小組提前布置學習的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課前進行討論和學習,把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課下預習的時候就進行解決,進而使課上能讓老師與學生更加高效的溝通與交流,提高教學的效率,進而提升教學的質量。
(三)在上課的過程中檢驗學生們的合作學習效果
在課上老師可以根據課前布置的任務,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演示。具體來說,小組可以利用模擬場景方法或者編講故事等方法把課下的學習成果展現給老師以及班中的每一位同學。并且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的挖掘其他小組中作答中存在的優(yōu)點和缺點,對于優(yōu)點要加以借鑒,對于缺點在作答時要特別注意,避免自己的小組發(fā)生同樣的錯誤。
(四)老師給與評價,小組內部進行分析和總結
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之后,老師要對各個小組的表現情況進行中肯的評價,指出各個小組的優(yōu)點和不足,對于各個小組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要在課堂上集中進行講解,及時的讓學生們提出心中的疑問并進行解決;對于各個組中存在的個別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進行小組之間的探討研究或者直接向老師進行詢問,保證課堂教學能夠高效運行。另外,小組對于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歸納整理,通過書本或者網絡中的類似練習題目,不斷的強化和加深對于這種問題的理解。最后小組成員還要定期的進行查漏補缺,鞏固學過的知識要點,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使學習能力與溝通能力能有穩(wěn)步的提升。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
(一)有利于綜合能力的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訓練。具體來說,學生通過小組的內部合作,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當中受到各個方面的鍛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受到了鍛煉,這就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加強,提高了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信心。
(二)有利于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只是讓學生被動的去學習和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非常的差,缺乏對于英語課程的熱愛,導致學習的效率始終非常低。而“小組合作學習”就規(guī)避了傳統教學的缺點,它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借以老師的引導和監(jiān)督,始終使教學效果處于快速運行的車道上。
(三)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教育比較偏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小組合作學習”正滿足了這一要求。在小組成員對課程中的問題進行探究時,小組內也會形成一種競爭與合作并存的現象,所以這就激發(f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在探究的過程當中充分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能,所以這就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小組合作學習”可能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學生對于分組情況存在異議
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往往是隨機的,這就導致學生在組內進行溝通交流時出現問題,有時還會產生一些組內的矛盾,這就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解決對策: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在保障教學效果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
(二)可能會出現課堂混亂的情況
“小組合作學習”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出現課堂混亂的現象。有些時候是因為一部分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和組內的同學交頭接耳造成的,還有一種情況是由于學生自身不善表達,在進行小組學習時一言不發(fā),而造成合作學習的質量下降,這種情況其實也是一種另類的課堂混亂。
解決對策:老師在上課時一定要明確課堂的紀律,讓小組內的成員和小組間的成員進行監(jiān)督,共同維護課堂秩序。另外老師對于不善于表達的學生要多進行鼓勵,從簡單的內容開始學習,一點一點的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進而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三)老師對于小組學習效果的點評不夠客觀
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后,老師要對每一個小組的效果進行點評,但是由于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導致無法對每一個小組或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進行面面俱到的點評,這就使合作學習出現了一部分漏洞,降低了教學的效果。
解決對策:小組成員一定要認真的記錄老師所點評的每一個關鍵點,對于老師遺漏下來的問題要重點進行標注,以便下課之后向同學或老師詢問。另外老師也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適度的延伸,深化學生的知識層次,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構架,進而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老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通過長時間的合作訓練,不斷的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以及團隊協作的能力。另外老師也要在教學當中不斷的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準,進而能為學生帶來更加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季桂平.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2006,(59).
[2]朱瑋瑋.運用小組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現代企業(yè)教育,2007,(111).
作者簡介:
李俊鶴(1988.10.25-),女,河南新鄭人,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教師,助教,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