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蓉
摘 要?所謂生活教學法就是將老師所教的技能跟實際生活相互聯(lián)系,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夠熟練掌握運用。但是就中國目前的教育模式來看,雖然許多老師會教授學生一些未來生活中所必需的技能,但教授這些技能的方法枯燥,通常就是按照書本內容,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學生對于講述的內容往往也缺乏興趣。如果學生對于自己所學知識毫無興趣,只是為了達到教育指標而讀書,則意味著這樣的教學造成了理論學習與實際運用脫節(jié)的嚴重弊端。指導學生記敘文的寫作的目的實際在于: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認識世界,再通過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將生活教學法與指導記敘文寫作相結合,其實就是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思維訓練,將課堂書本知識運用于實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
關鍵詞?生活教學法;記敘文寫作指導;思維訓練;創(chuàng)新潛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5-0189-02
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引導和鼓勵,從說到寫,從觀察到創(chuàng)作,從表面理解到深度思考。如何遵循少年的心理和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教學呢?利用生活教學法。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觀點:“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知識的實際運用案例,深入理解挖掘人生哲理,以真切感受為前提,以記事的形式,創(chuàng)作出反映當代學生認知水平與觀察能力的優(yōu)質記敘文。
一、小學生記敘文作文能力的發(fā)掘
(一)教師應指導小學生觀察生活,身體力行,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幫助學生在實際中積累大量生活素材。首先是要讓他們印象深刻,小學生的年齡范圍還屬于少兒,在觀察時經常容易忽略主觀感受到的事物,并且大多兒童都比較健忘,其印象通常是模糊不清、不具備連貫性的。因此若是按照小孩子的記憶感知來寫作,就非常容易產生語言含糊,記事順序錯亂等一系列問題,最終還可能導致一些學生無真實事例可以用來創(chuàng)作。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有意識地從生活、學習、社會實踐中觀察和積累寫作素材,帶領他們去體驗、去參觀、去融入實際生活,并在寫作指導時開展主題討論,使其印象更深刻和具體,最后再讓他們把自己的語言組織起來,進行寫作。
(二)對小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想象力培養(yǎng)
教師可以針對生活中的某一現象提煉出一個核心思想,對小學生進行引導式的發(fā)問,讓學生根據該心思想組織積累的生活素材,整理出記敘的寫作思路,構造出大概的寫作框架。不斷訓練小學生的表述能力,在課堂上組織討論,營造自由輕松的氛圍,引導學生開口說話、大膽表達。教師應多開設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的課程,在指導小學生記敘文的寫作中,可以多讓學生參考一些佳作,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新。通過造句,模仿文段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用不同素材進行模仿。
二、生活教學法與記敘文指導的應用結合方式
(一)課堂開放式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使用各種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中是占據主要地位的,而非教師本人才是一個課堂的核心。無論何時,何種狀況下,學生是課堂的主角的地位不能改變。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讓學生盡量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主表達自己對于寫作主題的看法,保持一種包容的態(tài)度,營造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讓思想發(fā)生碰撞,順著學生的思維角度不斷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始終貫徹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則,設計靈活的教學方案。在學生記敘文寫作過程中,以朋友的心態(tài)去看待學生的寫作內容,以尊重的原則指導學生發(fā)現并糾正文章中語法、結構等錯誤,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感情做為判斷依據,而應該把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認知水平作為標準,指出學生在思想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給出合理的評判。
(二)激勵創(chuàng)新式
在指導記敘文寫作時,教師應當在確定主題后,組織學生自覺圍繞主題開展社會實踐。例如:確定主題為舞蹈時,讓學生自覺從生活中各個角度感受舞蹈。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學習一支舞蹈,觀看舞蹈表演,策劃舞蹈節(jié)目等多種方式更加直觀地深刻理解舞蹈。在充分理解“舞蹈”的基礎上的記敘文寫作,才能更好的結合實際,文章才能源于生活也止于生活。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教師往往會有一個教學誤區(qū),就是包辦式教學心態(tài),認為學生的能力一直在自己的教學范圍之內,害怕學生學不會教學超綱的內容。其實教師不該過分擔心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該相信學生能夠完成任務。應該鼓勵他們去挑戰(zhàn)一些有難度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學會自主探索、思考、理解生活。
(三)引導觀察式
指導學生發(fā)現生活,懂得見微知著。著重在課外生活中,拓展課外閱讀,增長社會見聞,如在條件范圍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參觀歷史文化古跡,風景名勝,博物館,科技園等文化氣息濃重的地方,或者推薦學生閱讀一些文化底蘊深厚的書籍,鼓勵小學生在正確的引導之下,查閱相關文化知識,提升自身修養(yǎng)。如果學生只是單純在課本上吸收有限的知識,結果只能是導致學生片面地去認識、感知世界。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勇敢地掙脫束縛,主動跳出教科書限定的狹小空間,以發(fā)現生活為目的,拓寬眼界,增大自身的閱讀量。在適當地布置一些定量的閱讀任務作為學生閱讀鍛煉的基礎任務之下,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細節(jié)中文化內涵,從而愛上閱讀。喜愛閱讀對于每一個寫作者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少兒作為記敘文寫作初學者,寫作內容并不是關鍵,教師首先關注的應該是如何給予學生體驗式教學,在記敘的過程中促進其人格的健全形成。
三、記敘文寫作與生活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一)生活教學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目前中國能夠具體實施生活教學法的學校機構確實非常少。要滿足生活教學法的條件,就必須采取小班制,對于人口眾多的中國,大課堂式的教學模式已經趨于常態(tài)化,形成了一種“批量生產”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2013年中國青少年人口詳數”調查研究顯示,小學教育階段在校學生數為10564萬人。要實現生活式教學模式對于教師與教育機構都是具有一定挑戰(zhàn)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則是由國家相關教育部門規(guī)定控制小學教學班級人數,努力讓教師有能夠關注到每一個小學生,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保護學生受教育的權利。
(二)小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弱
小學生由于自身認知的局限性,記敘文寫作水平只能是入門等級,對于一個全新的事物,大多數小學生缺乏主動吸收新知的能力,因此也就更加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教學中經常會遇見,學生不敢主動提出質疑,機械地對老師教授的知識不多加思索就一并吞咽,在具體運用時又再一次照搬,其中沒有自己的思考與見解。這種類似現象在指導學生記敘文寫作過程中時常出現。解決辦法是:將家庭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指導老師與學生家長保持適當的聯(lián)系,積極同家長交流,讓家長協(xié)助教師對孩子做一些自主思考能力的培訓,從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把控小學生思維訓練進度,在思維訓練上做到兼顧學習與生活。
(三)記敘文寫作教程耗時過長
按照生活教學法來指導小學生寫作記敘文,在準備課程教學方案時應該做到的步驟有:設置主題、課堂主題討論、課外閱讀實踐、寫作構思訓練、指導寫作、檢閱批改、課后評講等,相比于傳統(tǒng)式的“作前指導、學生習作、批后評閱”,生活教學法在指導小學生寫作上確實存在較大難度,時間耗費較久。其解決辦法是:相應濃縮教學步驟和延長語文寫作指導的時間,盡可能做到小學生能夠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感受一份樂趣,而非完成一項固定的任務。
綜上所述,根據小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特點,運用生活教學法進行記敘文指導,是切實可行的,一方面,生活教學法激勵,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生活教學又不斷的探索研究,找學生教育的短板,做出改進。
參考文獻:
[1]馬麗娜.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林麗丹.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