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漢沽第一中學 張 明
高效課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關注的是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要明確“教學”是“教”學生如何“學”,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觀點。因此,教師要有效落實到學科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其內容的選取、課程的設計、問題的設置、課堂的反饋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直接決定和影響著每一節(jié)復習課的高效性。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升入高三的學生,對學習成績的期望值增加了許多,對于化學知識系統(tǒng)復習前后的結果也十分關注。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以學案導學模式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通過簡單的問題思辨讓學生明確概念和規(guī)律的內涵、外延,適度進行演練,讓學生在糾錯中形成經驗,并適時重溫、鞏固,使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達到真正的理解、熟記、會用。
為了讓學生能更確切地掌握復習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將精心設計的導學案發(fā)放,并讓學生快速閱讀整個導學案的框架,便于對本節(jié)需要掌握的知識形成網絡體系,然后獨立思考完成相應的基礎自測問題。之后,教師通過了解學生自我檢測的狀況,重點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和學生薄弱的知識點進行因材施教: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側重于通過深層次的引導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而對存在較多疑惑的學生,則針對疑惑進行個別輔導。
通過對導學案的編制與問題完成,學生對大部分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肯定會存在一些疑惑。因此,接下來的課堂時間,便是學生獨自思考以后的交流討論環(huán)節(jié)。首先,由學生針對導學案自我檢測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質疑,并自由討論,在班內形成互助學習、共同進步的學習氣氛。然后,教師針對導學案中的重難點知識對學生進行挑疑和摸底,揭露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共性問題,以了解學生的整體掌握情況。最后,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疑惑進行啟發(fā)講解,突破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教師應該根據(jù)復習中的問題了解學生的易錯點與難點,并進行知識點的補充,同時讓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中的鞏固提升部分。而后,教師針對典型問題精心設計一定梯度的習題,讓學生在新的情境中解決問題,教師再以“典”帶面進行點撥提升,使學生在一題多解或一題多思中促進思維能力的提升。
歸納總結是有效學習的好習慣,通過對知識點的自主復習和鞏固提升后,應該及時對主干知識進行梳理總結,使之系統(tǒng)化、網絡化。每次復習后由學生進行相應的小結,這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本章節(jié)應當掌握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真正完善本節(jié)課的知識構建。教師則只需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之上,對其加以評價和鼓勵,同時將小結的內容進行規(guī)范化和適當?shù)囊辏瑢ο鹿?jié)課的內容進行提示,為后續(xù)的學習作好準備。
教師要對學生的知識起點和心理特征有較為清晰的了解,專題復習課的教學可以采用“習題引入—知識(規(guī)律、方法)回顧—例題拓展—訓練深化”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方法進一步得到系統(tǒng)整合,使學生能力有一個飛躍,實現(xiàn)重點知識的有效落實。
根據(jù)課堂教學目標,所選習題最好是學生在新課學習中比較困難或一些典型易錯的題,具有較強的思考性,并包羅本課知識點,以檢測學生重點知識的掌握狀況。同時還可以診斷學生存在的知識、方法應用方面的問題,對眼高手低的學生還能起到警示作用,為后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埋下伏筆。
根據(jù)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做題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回顧、規(guī)律的小結和方法的再應用。需要指出的是,此時知識的回顧必須是網絡化、系統(tǒng)化的整合,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再現(xiàn)過程。同樣,規(guī)律、方法的復習也要用習題等作支撐,將規(guī)律、方法的歸納設置到一定的情境中予以呈現(xiàn),以加深印象。
根據(jù)最新的高考信息和動態(tài),選擇例題來強化知識、規(guī)律、方法的應用。在例題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舉一反三和反三歸一的意識,重視解題方法的指導和解題思路的拓展,特別是信息題的解題思路、過程、方法的指導和訓練。可在例題的后面一對一地安排習題進行訓練,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試題的“形似”與“神似”。
必須精選訓練題,達到鞏固、深化的目的。如選一些基礎題、中檔題或需要錯題過關的題。最好分級設置以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其選擇原則有以下幾點:第一,要針對考點、熱點;第二,能鞏固本節(jié)課知識;第三,能將本課復習的規(guī)律、方法進行舉一反
漏洞知識回歸課本,即在最后的復習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歸課本,精讀文本,查漏補缺。只有當教材的顯性知識理解、應用、實踐后,經過有效、適時的重溫,方能上升到“隱性升華”,也只有經過了“感悟、認識、體驗、反思”過程,學生才能理解基本概念的內涵、外延,并能夠準確應用。
糾錯式自我反思策略,是指學生通過整理自己的典型錯題、高考好題,得出結論及方法,進而開展更嚴密性的思維思考,從而獲得再次認識的反思構建過程。在高三化學教學中,糾錯式自我反思策略并不是簡單的化學知識和學習經驗的歸納,而是學生在高三化學復習過程的重新審視、分析和解決問題中,通過認真思考及積極學習得來的,其實質就是思考對象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學生自發(fā)主動地檢查和控制,并靈活地使用化學知識的能力,使得高三復習更加高效。
采用糾錯式自我反思策略可以在完成一節(jié)學案導學的復習課內容,或是完成一大模塊的知識體系,或是在相互關聯(lián)的交叉知識內容整合后進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shù)囊龑б彩鞘直匾?。首先,讓學生準備一本“錯題本”,及時收集學習中的經典例題、重要概念、常備結論以及易忘的公式、易錯的題目。隨后,學生自發(fā)開展“反思”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反思“概念”:通過概念的對比與典型例題的呈現(xiàn),學生可自我剖析概念的特征、概念的區(qū)分、概念間的相互聯(lián)系,進一步挖掘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等,深入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質及內涵。進而是反思“錯題”:在反思中學生落實了基礎知識,學會了周密嚴謹?shù)姆治觯此剂隋e因及對策,從而養(yǎng)成自主糾錯的好習慣。再次是反思“好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研究經典的高考題型,并以此來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提升自身解題水平,拓展思維空間,形成有效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最后是反思“結論”和“規(guī)律”。
整理“錯題本”時,學生由于化學功底還不深厚,弄不清錯誤根源,對于經典例題、結論的過程還是會不斷地犯同一類錯誤,達不到有效的反思效果。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高頻錯題,適當、適時地開展錯題講評課。著重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在高考典型例題或習題講解時,學生自我解題并展示主要的錯誤,然后討論、交流,及時指出錯誤之根本原因,幫助學生指正。二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巧設錯例作為問題的切入口,師生一起對錯解產生的原因進行評判,從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反思思維,找出錯解的根本癥結,提高解決問題的精確性。三是開展試卷或錯題評析課,學生先根據(jù)教師課前的批改情況,反思自己做對的經驗和做錯的教訓,隨后生生之間討論,發(fā)表不同見解,教師適時、適地給予啟迪與點撥,最后師生對于大家都疑惑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概括和整合,讓學生再次進行總結和反思。
創(chuàng)建高三化學高效課堂,體現(xiàn)在學生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上,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最佳方法,并適時應用于實際問題情境中。可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實現(xiàn)高效課堂起著關鍵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下,教師應在課前安排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自主復習,并依據(jù)學生完成學案情況及時反饋,使教師的講解更有針對性,使學生存在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這樣,學生每節(jié)課都會有收獲,復習成效顯著,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學習和思考的統(tǒng)一、基礎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的統(tǒng)一、教與學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