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
摘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副詞的學習是漢語學習者的重點,尤其是副詞“就”,不僅是漢語本體研究的重點,也是對外漢語研究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留學生常常發(fā)生偏誤,副詞“就”也不例外。引起偏誤的原因有很多。很大程度上受到教材編寫、教師授課,課程設置、和學生主體的影響。因此,如何去降低留學生的偏誤是對外漢語教學界一直以來討論的重點。本文將在前人的基礎上,從副詞“就”出發(fā),細致的對副詞“就”的各個義項進行分類和解釋。希望在以后的漢語國際教學中,留學生會對副詞“就”的各個義項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降低他們使用錯誤義項的幾率。也希望此篇文章對副詞“就”的習得研究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有積極的啟發(fā)作用。
關鍵詞:副詞“就”的義項;對外漢語教學;留學生
在漢語教學中,副詞不僅是漢語本體學習的重點,也是留學生學習的重點,副詞都能做狀語,大部分都能修飾動詞,一半以上能修飾形容詞。個別副詞可以作補語。在作狀語時,有些副詞可在放在謂語之前主語之后,還有些副詞可以放在主語之前,作狀語,修飾主謂短語。留學生在學習副詞時很容易發(fā)生偏誤,特別是在學習副詞“就”的過程中,雖然在教學大綱中把副詞“就”作為初級語法點來講解,但卻忽視了它是很容易發(fā)生偏誤的。因為副詞“就”的義項很多,有很多種不同的用法。在黃伯榮和廖序東編寫的現代漢語中對副詞“就”就有五個義項,一:表示事情短期內即將發(fā)生;二:表示事情早已發(fā)生;三: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發(fā)生,相當于“立刻”;四:表示跟前一情況相反的做法。帶有一種故意的語氣,相當于“偏”;五:表示范圍,相當于“只”。但究竟具體表示什么意思,往往要結合上下文語境來選擇哪個義項是符合的。根據呂叔湘先生的《現代漢語八百詞》將副詞“就”分為七類,二十一個小項。在馬欣華《談“就”》一文中把“就”分成十三個小項。其次,副詞“就”的使用頻率很高,在清華大學統(tǒng)計的漢字使用頻率表中,“就”字排第九十一名,在《現代漢語頻率詞典》中,副詞“就”的使用頻率在十一位,排名第一的是副詞“的”。因此,可以看出副詞“就”的學習在現代漢語中的地位。本文將在前人的基礎上對副詞“就”的偏誤分析進行探討,希望對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有所啟發(fā)作用?;仡櫼酝鶎W者的研究,對副詞“就”已經探討許多。例如陸丙甫(1984)最早對“就”的義項和分類進行了研究,指出了以往學者對副詞“就”的義項劃分的不足之處,隨后,陸文對其進行了重新劃分,對我們今天研究副詞“就”的義項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除了以上學者,像高霞、王還、白梅麗等學者都對“就”進行了深刻研究,是值得探討的重要文獻。王還(1956)對“就”的研究較早,但他研究的方面是在“就”和“才”的對比分析方面,主要是在表示數量、在表示條件、在表示語氣、表示時間上的研究,這里不做過多解釋。而白梅麗則是在《現代漢語中“就”和“才”的語義分析》中主要分析副詞“就”的語義。
本文就以下幾個方面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xù)探討副詞“就”產生偏誤的原因,希望對以后教學有所借鑒。
一、副詞“就”的義項分類
(一)表示“時間”的義項
說起副詞“就”表示時間的這一義項,不得不提“從……起”這一語法點,因為“從……起”這一語法點后面必須接“就”這一副詞來修飾。形成“從……起就……”這一語法點“從……起”講的是從某一個時間點開始算起,強調的是一個開始的時間,后面接“就”來表示從這個時間點開始算起某事已經發(fā)生了,常用來說明這件事情發(fā)生的時間是比說話者預想的來的要早,要快的一個時間段。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常用虛詞詞典》中把“就”的義項分成了七個小類。其中有三個義項是在表示時間上的定義。一是:表示很短時間內即將發(fā)生;例如:(1)你們等我一下,我馬上就來。(2)NBA比賽明天就開始。(3)餃子就要熟了,快撈起來吧??偨Y以上三個例子,都是副詞“就”的表示時間的第一個義項,它們的語法結構都是“就”加“動詞”,用來表示動作即將發(fā)生。人們在使用這一語言時,說話人常常把“就”用來解釋即將發(fā)生的動作。二是:表示動作已經發(fā)生。副詞“就”前常常帶有時間詞語或者其它副詞。例如:(4)她媽媽十八歲就生下了她。(5)早在高中時期她們就是好朋友。(6)她的英語成績一直就很好。總結以上三個例子,都是副詞“就”的表示時間的第二個義項,(4)(5)例子的語法結構是“就”加“動詞”;(6)的語法結構是“就”加“形容詞。三是:表示一件事緊接著另一件事發(fā)生。例如:(7)把孩子送去學校我就去上班了。(8)聽完這節(jié)課你就懂了。(9)一出門就下雨了。(10)你一說我就想起來了。總結以上四個例子,前兩個例子的語法結構是“動詞”加“就”加“動詞”;后兩個例子的語法結構是“一···就···”其中,省略號里的內容可以是同一主語也可以是不同主語,需要聯系實際情況而定。
(二)表示“數量”的義項
對于副詞“就”在數量上的義項,是在范圍副詞這一類項下分析研究的,許多學者都對此進行了研究,通常將“就”和“才”進行對比分析,“就”在數量上表示“心理上覺得少”,而“才”作為“就”的對立面表示“心理上覺得多”。學者白梅麗也在語義的增減度方面對“就”進行了在數量義項上的研究,同樣也是把“才”作為“就”的語義對立面來進行研究的,她認為:“就”表示增值,而“才”表示減值。而學者馬真在學者白梅麗的研究基礎上,對主語對“就”在數量上這一義項從數量的態(tài)度和觀點來分析的,她認為“就”不僅可以表示多的意義,也可以表示少的意義。如下列例子所述:(1)大衛(wèi)就學了兩年漢語,這篇文章對他來說太難了。(2)我就吃了半碗飯,沒吃飽。(3)我一個月就八百元。總結以上三個例子,其語法結構都是:“就”加“動詞”加“數量”。(動詞可以省略)其中“就”重讀,其意思是:說話人心理上覺得少。(3)一共四個蘋果,他就吃了三個。(4)她工作了一個小時,就賺了八百塊。總結以上兩個例子,其語法結構是:“就”加“動詞”加“數量”,(動詞可以省略)其中“就”輕讀,其意思是:說話人心理上覺得多。但是具體是數量少還是數量多還是需要分析上下文語境,或者整句話的意思。endprint
(三)表示“條件”的義項
對于副詞“就”表示條件的義項,通常認為“就”前面的內容表示要求低,容易達成的目標?!焙汀安拧毕鄬Α!安拧鼻懊娴膬热萃ǔ1硎疽蟾撸枰涍^一些努力才能達成的目標?!蓖瑫r,學者白梅麗也認為:“就”表示的是事情的一種可能性。“就”在句子里起的是關聯作用,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承接前面的話,或前面的話可以得出某個結論,常和“這”,“那”等詞連用組成一個句子;例如:(1)這就要求我一直努力學習。(2)就這樣我堅持鍛煉身體。(3)在中國留學,我們就可以了解到中國的文化。二是用于假設,常和“要是”,“如果”,“假如”之類的詞語組成一個句子;例如:(4)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就得不到高的分數。(5)你要是困了,就睡覺吧。(6)假如沒有太陽,世界就一片漆黑。三是用于表示條件,常和“只要”組成一個句子;例如:(7)只要遇見流浪漢,她就會給他們錢。(8)只要你帶著手電筒就不怕看不見路了。四是用于表示因果的邏輯關系中的句子里,常和“因為”,“既然”等關聯詞連用組成一個句子。例如:(9)因為我怕她傷心,就沒敢告訴她這件事。(10)既然人齊了,我們就出發(fā)吧。
(四)表示“語氣”的義項
副詞“就”的一個義項是表示“語氣”的,其中“就”重讀,“就”表示的是說話人肯定的語氣,說話人的態(tài)度堅決不容改變,表示語氣的加強;例如:(1)他就要去上海,我攔不住。(2)不吃就不吃。(3)錢就放在抽屜里。(4)這種學習方式就很正確??偨Y以上四個例子,前兩個的語法結構是就”加“動詞”其中“就”需要重讀,表示態(tài)度堅決,不輕易改變。第三個語法結構是:“就”加“是”(在),表示某事是肯定的,不容置疑;第四個語法結構是“就”加“動詞/形容詞”,其中“就”需要輕讀,表示主語和謂語后描述的內容是一致的,表示主語說的內容已經符合謂語的內容,不需要其他的內容;
(五)表示“范圍”的義項
副詞“就”最后一個義項是表示范圍的,表示限定。例如:(14)這屋里就兩個人。(15)小明就喜歡踢足球。(16)就我一個人沒吃飯。(17)就這樣,她終于學會了使用筷子。總結以上四個例子,第一個語法結構是“就”加“有”加“名詞”,表示某處只有…東西,沒有其他的東西;第二個語法結構是“就”加“動詞”加“賓語”,其中“就”重讀,表示動詞限定了賓語,除了賓語,其他都不適用;第三個語法結構是:“就”加“一句話”,“就”后面接的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此時“就”限定的是整個句子;第四個語法結構:“就”后接“這樣/那樣”(表示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達到某種結果,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選擇。
二、其他小類
副詞“就”除了以上幾個義項,還有幾個特殊的小類,下面將舉例說明。
例如:(1)花瓶碎就碎了,沒傷到你就行。這個例子的語法結構是:A就A(了),A為動詞或者動詞短語。
(2)他一睡就是半年。這個例子的語法結構是:“一”加“動詞”加“就”
(3)干就干個漂亮。這個例子的語法結構是:“動詞”加“就”加“動詞”加“個”A,A可以為形容詞。
三、結語
本文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相關材料對副詞“就”的義項進行了總結分析。按照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常用虛詞詞典》所述,副詞“就”共有七個義項,二十一個小項。本文把副詞“就”的意義總結為五個大類,一類為副詞“就”表示時間意義的義項;二類為副詞“就”表示數量意義的義項;三類為副詞“就”表示條件意義的義項;四類為副詞“就”表示語氣意義的義項;五為副詞“就”表示范圍意義的義項。除此之外,還包括其他小類,共計六個義項。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留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不是完全吸收的,會有發(fā)生偏誤的方面。但偏誤是可以有規(guī)律可循的,教學界的學者們研究此類偏誤對于漢語學習者們是有著積極的意義的。因此,對于漢語本體知識的研究就十分重要,希望此篇文章不僅能對副詞“就”的各個義項有清楚的解釋和分析而且對副詞“就”的習得研究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有積極的啟發(f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還.“就”與“才”[J].漢語學習,1956(12).
[2]白梅麗.現代漢語中“就”和“才”的語義分析[J].中國語文,1987(05).
[3]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商務印書局,1999.
[4]馬欣華,常敬宇.談“就”[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0(02).
[5]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陸丙甫.副詞“就”得義項分合問題[J].漢語學習,1984(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