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韶
摘要:選取2140名海南籍大學生姓名為調查對象,分析人名的結構模式,結合地域、心理和民俗等內容總結海南90后大學生人名用字的特點,探究取名的趨勢以及解決重名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人名用字;取名趨勢;解決途徑
人名,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跟人們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我們甚至在出生之初就擁有了伴隨一生的名字,通過名字這一中介,我們才能認識社會、立足社會。人名,既簡單又復雜。簡單的是它如同空氣一樣,人們習以為常。復雜則是因為它與心理、音韻、文化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關聯(lián)。因此,關于人名的研究也就尤為重要。
本文通過搜集語料,選定2012級-2016級,出生時間包括1990年至1999年的共計2140名海南籍大學生的姓名(注:不包括姓氏)進行研究,探討海南90后大學生人名的結構,以期準確描寫海南籍90后大學生姓名在取名用字上的特點,并結合海南的地理位置、環(huán)境氣候等對這些特點進行合理的解釋。
一、人名結構模式
人名的結構一般由姓、名兩個部分組成,中國人名的結構模式通常為姓+名式:姓以單姓居多,名多為單名或者雙名,單名為一個字,雙名為兩個字,三個字以上的多名情況在語料中未有發(fā)現(xiàn),因此不做考察的內容。語料中單雙名用字情況如下:
從表1可知,選定的2140個研究對象中,單雙名總數(shù)比例約為1:4.4;并且,雙名在任一年級總人數(shù)中所占比例均高于單名所占比例。同時,單名由2012級的占比20.1%減少到17.5%,減少近3個百分點,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而雙名則由79.9%增加到82.5%,呈上升趨勢。另外,從上表的合計情況來看,女生總數(shù)為1288人,男生總數(shù)為851人。女單274個,男單124個,女雙1014個,男雙727個。(說明:女單指女生單名、男單指男生單名、女雙指女生雙名、男雙指男生雙名。下文同。)因此,女單、男單、女雙、男雙在男女生名字中所占比例如右圖所示:
通過圖表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2140個海南90后大學生人名中,雙名占81.4%,單名占18.6%,雙名多于單名;而且單名比例逐年下降,雙名比例上升。這種現(xiàn)象與“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漢族人名的命名趨勢有了一個明顯的變化:雙名率大幅上升,呈現(xiàn)出強勁反彈之勢”的說法不謀而合。雙名所占比重大首先是為了避免重名,有調查顯示單名的重名率是雙名重名率的一倍多,疊名的重名能力則介于單名和雙名之間。于是年輕的父母在起名時自覺予以回避。而隨著生產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更加認識到了雙名的優(yōu)越性,它在表達美好愿景,實現(xiàn)寓意追求上都具有比單名更豐富的容量。
二、人名用字特點
(一)反映地域特色
人們取名擇字時離不開當時當?shù)丨h(huán)境的影響,體現(xiàn)出鮮明的地域性特色。海南地處中國最南端,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濱海環(huán)境,居住于此的人們在取名時就因這些要素而偏好“海”字,在考察的對象中發(fā)現(xiàn),該字出現(xiàn)頻次為57次,如:“海慧、海興、海榮、海政”;海南的簡稱為“瓊”,語料中共出現(xiàn)帶“瓊”字的人名23個,如“進瓊、萬瓊、瓊春”等;在考察的人名中,還有用“島”取名的例子,有“島”和“訓島”兩例。
另外,在海南地區(qū)的人際交流中,人們稱呼青年男女為“小弟”或“小妹”,這能夠體現(xiàn)出海南人們對“小”字的偏愛,我們在頻率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小”進入人名的頻次為68次。
我們在考察中也發(fā)現(xiàn),海南90后大學生的人名的主要特點是以質樸和平實為主,多用“俗”字顯“佳”意,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用字有“榮、梅、華、英、美、志”。
(二)表達心理期待
從取名中的心理期待來看,用字的選擇往往體現(xiàn)出長輩不同的寄予。希望孩子能夠出類拔萃,如“書林”、“學駿”、“文猛”,寄托的是長輩對孩子知識淵博的期待;“秉正”、“忠益”,父母期冀他們可以品行端正,忠實厚道。
也有借用自然界某種事物的特征,蘊含祝愿,如“愛梅”、“棉榕”、“蝶”等,希望孩子像梅花一樣高潔、像木棉和榕樹一樣美好、如蝴蝶般自由。
更有在取名時注入對家庭和睦美好的祈愿,這在名字中常用“佳”、“嘉”來表現(xiàn),諧音的同時還附加了美好的含義,筆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調查對象中共出現(xiàn)了17個含“佳”、9個含“嘉”的名字,有“佳謙”、“佳豪”、“嘉敏”、“智嘉”等。
(三)彰顯民俗色彩
取名用字與民間風俗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海南氣候暖和,花卉眾多,人們崇尚節(jié)奏緩慢、悠閑的生活,并且本地居民對外來者有著歡迎和包容的態(tài)度。我們在對語料進行考察中發(fā)現(xiàn),90后海南的大學生的名字有以下幾方面的民俗色彩:
跟季節(jié)氣候、花卉相關,主要是體現(xiàn)孩子出生的節(jié)令,常借用本時節(jié)的花卉、動物來取名,如:春燕、春婷、夏雨、夏玉、秋月、秋藝、冬梅、冬月等,這類名字多出現(xiàn)在女生的用字中。
筆者對語料中人名用字出現(xiàn)“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學生進行訪談發(fā)現(xiàn),因民間算命卜卦將五行神秘化,并認為五行缺行會影響人的命運,因此父母在取名用字中就采用缺行的偏旁以求孩子順利安康的補救方法。如“淼鑫”因為缺水、缺金,“榮鑫”是缺木、缺金,“興煌、燁舊”是因命中缺火。
(四)體現(xiàn)性別差異
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要求男性建功立業(yè),志在四方;對女性的要求則是嬌美文雅、嫻靜溫柔,我們對女生、男生用字(前5位)的頻次統(tǒng)計如下:
通過分析圖表可知,海南90后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名字蘊含著父母不同的期許,女性的用字更多使用與美貌、聰慧、靈動和美德相關的字眼,男性則傾向使用賢明、遠志、豪邁一類的字。這種差異與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我們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海南90后大學生姓名用字中,女生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是直接使用“妹”、“女”來取名,其中“妹”出現(xiàn)19次,“女”4次,取名用字體現(xiàn)了父母對性別的看重。endprint
三、取名趨勢探究
(一)姓與名含義
姓與名組合起來能成為某個特定的詞,或具有比較好的意義,還可能是成語或者格言的緊縮。
如“文名、武媚、陳靜”都是巧妙運用了姓名組合,組合后在語音上完全等同于“聞名、嫵媚、沉靜”,并且組合后也有一個比較好的意義。
“萬貫、佰通”則是成語“家財萬貫”和俗語“百事通達”的緊縮。取名時還運用語音重疊的手段,讀起來既有節(jié)奏又賦予了美好的含義,有“婷婷、丹丹、晶晶”等。
(二)用字不考慮語義
這種情況主要采用虛詞、人名專用字或是沒有具體含義的詞語,如“之、子、卜、毓”等用字?!爸痹诂F(xiàn)代語中一般做助詞用,沒有實際的含義,語料中有“之功、之富、之森”三例用字,取名是效仿“燭之武”這類古名而來。
“毓”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解釋為“生育、養(yǎng)育”,有成語“鐘靈毓秀”,成為了人名專用字,考察對象中有“毓陽、毓挺、子毓、允毓”4例。
語料中共出現(xiàn)“子”的名字16例,除“美子、荷子、燕子”3例在雙名的后一字外,其他13例均在雙名結構的前一字上,如“子淵、子學、子豪”等,雖然“子”在現(xiàn)代漢語里的意義眾多,但我們認為“子”在人名用字中并無確切的含義。
(三)數(shù)詞成取名用字
以“一”為名的用字共有6例,分別是:一會,一劍、一劍、一鵬、一凡、一龍,我們推測這種取名的原因不外乎兩種:或寄托父母期盼孩子能事事爭先,成為第一,或者是與90年代倡導“只生一個孩子”的社會背景有關聯(lián)。
語料中也發(fā)現(xiàn)有“二菊、二彩、三妹、三、電三、三臣”六個數(shù)詞進入名字的例子,這應該都與排行相關,可能是對父母雙方孩子出生順序的排列。
四、重名現(xiàn)象及解決途徑
(一)重名現(xiàn)象
人名是生命個體的專用符號,主要功能也在于區(qū)別個體,而由于單名的使用加上同音字的存在,重名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數(shù)據(jù)顯示,單名中出現(xiàn)了李穎、黃穎、周穎各兩例,李靜三例、陳靜兩例,李敏兩例,王杰、王潔、王婕各一例,雙名中有林婷婷兩例。重名會導致學生本人遭遇類似點名的尷尬,也會給他人帶來一定的區(qū)分麻煩。
(二)解決途徑
為減少重名的可能,我們認為有效的途徑是:避免單音節(jié)、用字創(chuàng)新搭配以及利用音譯詞。
在我國姓氏不能任意選用,而是傳承自父母一方,多數(shù)為單音節(jié),如果取名也用單字,則重名的概率就更大,所以我們取名時選用雙音節(jié)甚至三音節(jié)就可以降低重名的可能性。
在音節(jié)數(shù)目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創(chuàng)新的搭配方式,借助巧妙的組合方式來獲得豐富的含義,語料中有“圣銘”、“世訓”,用字普通,但因創(chuàng)新的搭配而顯得新奇。
海南作為開放的國際旅游島,在取名用字中也可以憑借本土優(yōu)勢,利用音譯詞來取名,如“海倫”、“麗莎”這類名字既新潮又響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