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焦文林
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的三套試卷,全部將第14題設置為五選二的客觀題。只是命題的著眼點稍有不同:卷Ⅰ,著眼于鑒賞詩句的深層含意、表達技巧;卷Ⅱ立足于典故的理解(深層含意、表達技巧);卷Ⅲ,立足于詩句的深層含意。三道題的難度呈依次下降態(tài)勢。北京卷仍然采用四選一的客觀題形式,立足于詞句的理解,難度較低。
總體而言,古代詩歌閱讀客觀題,主要關注詞語意義、句子深層含意(思想情感)、表達技巧三個角度,這為老師們設計備考方案、指導學生解題指明了方向。
下面,結合實例談談古代詩歌閱讀客觀題的解題技巧:
“結合語境,理解詞義”的解題方法,適用于解答以“詞語含義”為命題點的試題?!罢Z境”這里指詩句、詩篇,也指相關的注釋、作者的情感等背景資料。讀詩要理解詩句中詞語的語境意義、深層意義、比喻意義、象征意義等,而選項則可能“望文生義”,從詞語的表層意義、基本意義等角度去設置陷阱。如果老師能夠告訴學生聯(lián)系句意、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層理解,則有助于學生找到其錯誤之處,確定答案。
如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Ⅲ,白居易《戲贈元九、李二十》里說“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其中的“老元”“短李”都是親密朋友之間的戲稱,與標題中的“戲贈元九、李二十”是照應的?!翱唷弊郑膊皇恰耙颉鄲馈?,而是表示程度的副詞,可理解為“很”“十分”(強化李紳對自己的詩歌佩服的程度)?!胺蓖ā胺?,即佩服之意。這兩句詩借用元九、李二十對自己詩歌的學習、佩服,襯托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水平高,表達自信,并沒有貶低元、李的意味。有了這種理解,C項“也隱含著不太認可李紳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思”的錯誤也就不難辨認了。
(2017年北京卷)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5~18題。
曉行巴峽
王維
際曉投巴峽,馀春憶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①行。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注]①樹杪:樹梢。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巴峽鄉(xiāng)邑旭日東升,眾雞鳴唱,晴朗的江邊一個女子在浣洗。
B.水國鄉(xiāng)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橋,行人走在橋上,如在樹顛。
C.詩人登高遠眺,萬畝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過,分外澄明。
D.詩人在暮春之際來到巴峽,山水之趣寬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
【技巧運用】C項,將“登高萬井出”理解為“萬畝良田,井然有序”,就是“望文生義”。根據(jù)上文中的“水國舟中市”和下文的“人作殊方語”可知,詩人是寫山水之城的市井繁盛景象,這里的“井”即市井,這里指山城住戶,“萬井”指千家萬戶。
對詩句的理解,要把握兩個基本點:一是深層次理解,不要拘泥于詩句里某個詞的基本意義、表層意義,而要深入思考,結合詩人的處境、心態(tài),創(chuàng)作目的等因素,發(fā)掘詩句的深層意義。
如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Ⅲ,白居易《戲贈元九、李二十》里說“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表面上看,好像是表達對“世間富貴”的淡然,對文章“身后合有名”的自信。如果結合作者的被免、被貶、被停俸的官場經(jīng)歷,就會感觸到這兩句詩里的人生況味。有了這樣深入的思考,可判斷D項“因此并不介意在當時是否得到認可”就沒有抓住詩人的真實情感。詩句要表現(xiàn)的是詩人對自己現(xiàn)實處境的不平、辛酸的自嘲,希望得到世人認可,而“身后有名”是三分的自信,七分的無奈。
二是全面理解句意。詩句蘊含的思想情感是復雜的、多元的,抓住一點不及其余的理解是錯誤的。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發(fā)臨洮將赴北庭留別》中的“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兩句詩,就必須從“勤王”與“私”兩個角度,抓住“敢道遠”“夢中歸”兩種行為,認識到“詩人雖有羈旅思鄉(xiāng)之愁,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忱”。
(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
廣庭清曉席群英。
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
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xiāng)里獻賢先德行,
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
賴有群公鑒裁精。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 )( )
A.詩的第一句寫出了考場肅穆而又怡人的環(huán)境,襯托出作者的喜悅心情。
B.第三句重點在表現(xiàn)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zhàn)士。
C.參加禮部考試的考生都由各地選送而來,道德品行是選送的首要依據(jù)。
D.朝廷對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E.作者承認自己體弱多病的事實,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
古代詩歌閱讀客觀題,對表達技巧的命題有兩個思路:一是故意弄錯表現(xiàn)手法名稱;二是分析詩人借助某種手法表達的思想情感,或追求的表達效果等。解答第一類題,需要考生對常見表達技巧中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比等)、表達方式(抒情、描寫、議論等)、表現(xiàn)手法(用典、襯托、象征、虛實等)的特征、運用方式、藝術效果等有一定的理解,再結合詩句的具體特征,對號入座。解答第二類題,要理解手法及其運用特點,更要聯(lián)系詩歌的寫作背景、詩人的創(chuàng)作目的等,結合詩句在全篇中的作用,進行認真分析。
(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 軾
云海相望寄此身,
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
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
湖山應夢武林春②。
單于若問君家世,
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14.本詩尾聯(lián)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A.本聯(lián)用李揆的典故準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與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遼闊,人才濟濟,豪杰輩出,即使卓越如蘇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從李揆的故事推斷,如果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今天他們約好去城市邊緣的一座小鎮(zhèn)。鎮(zhèn)子在城市東邊的深山里。偏遠僻靜而貧窮。他們?nèi)コ詡髡f中的野魚。野魚不常有,口福需要運氣。這是他們第一次相約離城,所以對野魚或者運氣充滿期待。那里山高皇帝遠,那里沒有熟人,那里滿是歡笑和相悅。
D.蘇軾告誡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
E.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技巧運用】B項,“卓越如蘇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錯;D項,“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錯。這兩項都著眼于蘇軾要求蘇轍謙虛處世做分析,忽視了詩人的寫作背景和心態(tài)情感。這里用李揆指子由,不僅因為蘇氏兄弟在當時的名位與聲望,舉世皆有所聞,而且以此告誡子由,出使北蕃,決不可追求盛名,要讓對方認識到中原大國人才輩出,還須小心謹慎,安全而歸。聯(lián)系當時遼國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實,蘇軾的擔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故事,既以國家利益為重,又為弟弟的安全擔憂,希望他平安歸來。
古代詩歌閱讀客觀題,與其他類型的客觀題一樣,也常設置陷阱,迷惑考生。著眼詞語命題,則“望文生義”,如2017年北京卷詩歌閱讀客觀題C項;著眼景物命題,則“錯置時間、季節(jié)”,如2016年北京卷詩歌閱讀客觀題A項;著眼句意命題,則“以偏概全”“表面膚淺”,如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Ⅱ詩歌閱讀題B項、D項;著眼手法命題,則“錯置名稱”,如2012年北京卷詩歌閱讀題C項。熟悉這些針對不同考查點的設錯方式,在審視選項時,強化相關內(nèi)容的比對,會節(jié)省時間,提高解題正確率。
(2015年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6~19題。
醉翁操①
蘇 軾
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②。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③,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④。
[注]①據(jù)本詞序,歐陽修喜愛瑯琊幽谷的山川奇麗、泉鳴空澗,常把酒臨聽,欣然忘歸。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閑記譜,請?zhí)K軾填詞。②蕢:草筐。《論語·憲問》:“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③童巔:山頂光禿。山無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繩。此處代指琴。
16.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響空山”與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寫出了山的空寂。
B.“荷蕢”兩句以《論語》中荷蕢者對孔子擊磬的評價,贊賞醉翁懂得鳴泉之妙。
C.“醉翁去后”兩句描寫醉翁離開瑯琊后,作者空對流泉,以吟誦表達思念之情。
D.詞作最后三句是說醉翁雖已離世,聲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卻仍然得以留存人間。
【技巧運用】C項,“作者空對流泉,以吟誦表達思念之情”錯,詩中“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的意思是“醉翁去了,拋下(那山間的流泉)白天在吟詠,夜晚在哀怨”,而非詩人“空對流泉,以吟誦表達思念”,屬于張冠李戴。
學生解錯詩歌閱讀客觀題,主要有兩點:一是平時閱讀古代詩歌較少,沒有足夠的語言、藝術沉淀,不能理解詩歌大意;二是基本能粗通詩歌大意,但理解膚淺,不善于結合語境深入全面地理解詞義、句意,不善于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意圖解讀深層意蘊。這些問題,也希望老師們指導學生備考時充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