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萍
【關鍵詞】 作文教學;激趣;練筆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22—0101—01
在語文教學中,重視作文教學,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指導學生認真練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師的一項艱巨而重要的工作。多年來,筆者在初中作文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主要做法如下:
一、激發(fā)興趣要鼓勵,勤寫多練細觀察
1. 鼓勵為主,激發(fā)興趣。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要以鼓勵為止,要親近學生,讓學生盡量放松,比如可給學生編一些有趣的故事,讓學生產生聽故事的興趣,然后有意識地找些有懼怕寫作心理的學生,讓他們編一些有趣的故事,并充分肯定學生所編的故事就是一篇好作文,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批改作文時,所給評語千萬不要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即使遇到抄襲來的文章,教師也要忍住性子,如果直接給批上“抄襲可恥”,恐怕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打消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學生抄襲作文,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想寫好作文的心理,因此,教師要順勢引導學生,諸如批上“這篇作文寫得非常成功,能參照別人的文章仿寫是一個好辦法,如果能把別人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就更好了,相信你一定會這樣去做的”等批語,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評語重新認識自己的寫作行為,激發(fā)寫作欲望,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2. 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第一,要求學生全面、細致地觀察事物,不能走馬觀花。觀察全面就是對事物的全貌、事物的發(fā)展全過程、事物構成的各部分以及事物彼此之間的關系,從頭至尾,由此及彼地進行觀察,也可以對事物由分解到綜合地進行觀察。第二,觀察的首要對象是人。觀察人包括觀察人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性格,觀察人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觀察人物一般都從外表開始,但又不能停留在外表上。學生特別要注意通過人物的外在特征去探索內在的個性。第三,觀察的次要對象是景物。必須交給學生按一定的方位、順序,或由近及遠,或由上到下,或由表及里去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事物的某些規(guī)律。如,在指導學生寫《雨后的校園》時,筆者首先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雨后校園的景物,重點是寫樓前的花壇,再寫樓東的楊樹林。
3. 培養(yǎng)勤寫快練的習慣。多年的作文教學使筆者體會到勤寫快練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寫作習慣的重要措施,也是作文教學必須遵循的一條原則。學了寫人的文章,就讓學生寫人;學了敘事的文章,就讓學生敘事。學校舉行運動會,筆者就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寫以“運動會”為話題的作文;班會、隊會、學校組織看電影,筆者都不失時機地安排學生寫作。這樣良好的寫作習慣也就形成了,也能得心應手地“我手寫我口”了。
二、指導練筆教寫法,多種形式練技能
1. 要以讀促寫、從讀學寫,在閱讀教學中融進寫作訓練。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注意引導學生以讀促寫、從讀學寫,每學一篇文章都盡可能地組織學生練筆。例如,學習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后,筆者讓學生通過人物的一系列動作描寫人物。這樣讀寫結合,學生掌握了記敘文的一些寫作規(guī)律。
2. 堅持五分鐘說話訓練。在語文課(或自習課)上利用五至七分鐘時間讓學生用普通話進行說話訓練,筆者把這一訓練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由發(fā)言。讓學生用普通話說自己想說的話,可以談天說地,可以道古論今,可以說家長里短,也可以講社會人生。每次說話訓練學生都躍躍欲試,踴躍發(fā)言,在愉快的氣氛中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發(fā)展了思維能力。第二階段,讓學生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寫在紙上,包括介紹課外讀物、發(fā)布新聞、講故事等,然后收集在一起,在語文課上利用五至七分鐘讓發(fā)言的學生抽簽,然后自己組織語言圍繞話題說話。在娛樂的氣氛中提高了學生的普通話口頭表達能力。
3. 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首先,要讓學生掌握統(tǒng)一的修改符號。規(guī)定一套統(tǒng)一的修改符號,可以簡化批語,提高效率。其次,既要重視作文語言、文字、結構方面的問題,也要重視作文思想內容方面的問題。再次,要讓學生互相評改作文,掌握互評法。學生修改作文可以分為書面修改和口頭評改。書面修改的要求是,學生會運用一定的修改符號修改別人的文章,修改自己的文章。優(yōu)秀學生可為其他同學的作文做書面修改,根據寫作的原則、要求、文體特點,從標點符號、遣詞造句到布局謀篇,理順文章的思路,并通過修改使原文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所提高。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筆者所教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也使筆者嘗到了進行作文教學改革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