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妙
摘 要:小學數學作業(yè)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xù),是課堂內容的提升和綜合,是學科知識的應用和遷移。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智能結構存在差異,在數學學習方面學生同樣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差異和不平衡。針對不同的學生巧妙設計不同層次、多樣的作業(yè),讓學生喜歡做作業(yè),高效完成作業(yè),促使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fā)展。
關鍵詞:作業(yè)設計;潛能;發(fā)展
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作業(yè)內容拘泥于教材、拘泥于課堂知識,往往以試卷中出現的形式作為課外作業(yè)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復的較多。這類數學作業(yè)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缺乏作業(yè)設計的層次性,陷入機械抄記、單調封閉的誤區(qū)不能自拔。這些限于室內、拘于書本的靜態(tài)作業(yè)使學生埋頭于繁瑣重復的書面練習而苦不堪言,作業(yè)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合理的數學作業(yè)設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進而使學生在思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并形成樂于探究的態(tài)度,從而全面實現數學教育目標。如何讓學生喜歡做作業(yè),高效完成作業(yè),把他們從繁重機械的作業(yè)中解放出來?面對新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變換作業(yè)形式,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巧妙的作業(yè)設計,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練習設計進行了大膽嘗試,現就如何優(yōu)化數學作業(yè)設計,激發(fā)學生潛能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練習設計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出發(f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币虼嗽诮虒W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學資源,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才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了“數的整除”這一單元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猜猜蔡老師的電話:□3□50□4□□36
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是:(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2)10以內最大的合數;(3)最小的奇數;(4)最小的合數;(5)2和3的最小公倍數。
這樣改變了傳統(tǒng)乏味的“填空”練習,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利用學過的知識猜出老師的電話號碼。我又緊接著提問:你也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設計一下你家的電話號碼讓同桌來猜猜嗎?這樣的練習,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都在為“難倒”同學絞盡腦汁,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得到了很好培養(yǎng)。
計算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枯燥又乏味的。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計算的興趣,教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
(1)每人從0—9的數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張,編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試題。(2)求出商和余數。(3)記下余數,作為自己的得分。(4)每人重復上面的三個步驟繼續(xù)玩,看誰先得20分。(5)思考:從這個游戲中你有什么發(fā)現?
這樣設計練習,學生不僅僅滿足找到正確答案,還充分挖掘其智力因素,從而引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激發(fā)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將變成一種學習的動力和信念。
二、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性
關注每個孩子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每個孩子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解題技能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分層布置作業(yè),滿足他們不同的學習需要,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組練習:
1.生活中的數學:你想到了幾分之一?
2.猜一猜:哪條長?
科學合理地分層布置作業(yè)滿足了大部分學生的求知欲,為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成功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三、練習設計要有開放性
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克服厭倦心理,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有效思維。數學教學中,只有把封閉式練習加以改良,才會變成更富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式練習,使學生有機會運用一系列思考策略進行活動,以鞏固與實踐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使他們由模仿走向創(chuàng)新。
(一)解題方法的開放
教學時,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題目中的多解因素,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多角度去嘗試,尋求獨特、最佳的解題方法。
1.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
一塊長方形菜地,長18米,寬9米,一面靠墻,其他三面墻圍上竹籬笆。需要竹籬笆多少米?
2.《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
秋游的時間到了,三年4班的3位老師帶50名學生去參觀植物園:成人票價:10元,學生票價:5元,團體(10人及以上):6元
你來幫忙想想,他們怎樣買票更合算?
學生們通過討論得出四種方案:
方法一:(50+3)×6=318(元)方法二:3×5+50×6=315(元)
方法三:3×10+50×5=280(元)方法四:10×6+43×5=275(元)
通過幾種方法的對比,引發(fā)學生思考:在購票時如何選擇最合算方案?很好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特性。
(二)解題結果的開放
同一道題目,數學思考方法的不同,往往也就會促使解題結果的不同。如:
《萬以內數的加法、減法》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
小明家、小東家和學校在同一條線上,小明家離學校650米,小東家離學校520米,小明家和小東家相距多少米?
(三)條件問題的開放
利用學生學習上的差異,使他們利用生活經驗和已知信息進行分析,設計問題,有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例如:endprint
1.《觀察物體》一課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
猜一猜,□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
2.在復習《可能性》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
“五一”就要到了,順豐超市為了更好舉行促銷活動,設計了一個轉盤有獎活動。如果你是超市經理,會怎樣設定一、二、三等獎的區(qū)域?為什么?
巧妙設計題目,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進行多向思考,發(fā)現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四、練習設計要有實踐性
新課程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fā)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豐富的情景所承載的是生活中鮮活的問題,學生喜歡解決這樣的問題,所以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把數學作業(yè)和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結合起來。開放小課堂,讓學生動起來,使作業(yè)活起來,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開放中創(chuàng)新。
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應用》一節(jié)后,我為孩子們設計了這樣一道生活實踐題:
研究要求:請你以上題為研究素材,利用元旦期間在家長的指導下,到超市進行了解、收集,并進行包裝實驗。通過計算、了解包裝的最佳方法,把你的計算過程及設計思路整理成一篇小報告?。蓞⒖颊n本第86面例題5)
關于 包裝的研究報告
(一)研究時間: 年 月 日
(二)研究物品:
(三)研究方案:
參考研究表格:
我的收獲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是數學學習的意義所在。一個孩子在“我的收獲”中這樣寫道:
結合我的探究,回想到上課時老師講過一個道理:當一定數量的正方形擺成一個大正方形的時候周長最短,如果無法擺成一個大正方形的時候擺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越接近周長越短,所需的包裝帶最少。
聽了我的研究結論后,爸爸夸我是一個小小數學家。爸爸還提示,學數學就是要聯系生活來理解,多觀察、多動手,這樣才能學得輕松!在擺放的時候要按一定順序擺放才能不重復、不遺漏!
聽了爸爸的話,我也感受到利用數學知識進行包裝,不僅節(jié)省包裝帶,節(jié)約成本,還使顧客的攜帶更方便。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更努力學習數學知識!
作業(yè)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收獲成功的平臺。作業(yè)設計要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依據,與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相結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巧妙設計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愛上思考、愛上實踐,不斷激發(fā)潛能,體會快樂,從而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肖川.名師作業(yè)設計經驗.數學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03.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