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明+和晶
摘 要 當前,大學生更容易受到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等社會思潮的影響。思政工作者必須客觀全面、歷史發(fā)展地審視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思想沖擊,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才能與時俱進,爭取主動。
關鍵詞 社會思潮 大學生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42
Abstract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influenced by democratic socialism, historical nihilism, universal values and other social tren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must objectively, comprehensively and historically examine the ideological impact of social trends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keep pace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advance with the times and strive for initiative.
Keywords social trends; college students; countermeasures
1 當前對大學生產生較大影響的社會思潮及原因分析
在全球化進程中,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聯(lián)系已密不可分,我國社會正處于深刻變革和轉型的歷史時期,國內外社會思潮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由于任何社會思潮都是一定階級階層對社會存在的反映,都是為其一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作為一定歷史時期對社會存在的社會意識反映,均會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未來發(fā)展的走向產生影響,如何在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思潮中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事關我國意識形態(tài)工作大局。
在我國當前產生影響的諸多社會思潮中,既有居于領導地位的主流馬克思主義思潮,也有各種各樣的非主流思潮: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主義,新左派思潮、極端民族主義、復古主義、折衷馬克思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后現代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實用主義、消費主義、普世價值等等。
大學生是當今中國社會最朝氣蓬勃的青年群體,95年代后出生的大學生已成為高校學生主體,他們自我意識強烈,接受能力強,民主參與意識突出。同時,大學本科階段,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尚未定型,尚處于塑造定型的最關鍵時期,可塑性極強,易受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沖擊和影響,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對大學生爭奪的斗爭在當下日趨激烈和復雜。
我們意識到,由于醫(yī)科院校的專業(yè)學科背境,醫(yī)科大學生的群體特征決定了醫(yī)科院校大學生更容易受到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等思潮的影響。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1 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在當前高校師生中有較大影響的原因分析
民主社會主義源于19世紀初期,近年來中國社會的多元發(fā)展為其日益活躍提供了土壤。大學生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利益訴求多樣化。有的學生認為在指導思想上應該多元化,在政治制度上應該多黨競選和輪流執(zhí)政。由于我國權力監(jiān)督與有效制約機制仍不完善,使得有的大學生認為共產黨也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是一個利益集團,因此必須三權分離,相互制衡。在經濟制度上贊成全面私有制。
首先,有的高校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欠缺,甚至缺乏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我國政治制度的認同,在教學中傳播甚至鼓吹民主社會主義,造成學生的思想混亂與迷惑。其次,部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缺乏系統(tǒng)學習,望文生義地簡單認為民主社會主義就是區(qū)別于甚至高于科學社會主義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再次,部分大學生在中西制度比較中希望通過“第三條道路”來尋求超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更好的人類社會發(fā)展路徑。
1.2 當前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影響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分析
歷史虛無主義是伴隨著近代我國全面落后于西方,飽受西方欺凌的近現代歷史背景下滋生出的全盤否定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全盤西化”的思想。經過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浴血奮斗,經數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①之時,為何歷史虛無主義會再次泛濫,波及到教育界,特別是高校會為重災區(qū)?筆者認為是經濟社會原因。盡管我國綜合實力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舉世矚目,但發(fā)展起來后面臨的挑戰(zhàn)也更多,在快速發(fā)展中凸顯的體制不完善,環(huán)境代價過大,社會道德失范,腐敗嚴重等問題交織,各利益主體之間利益協(xié)調難度加大。有些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使有的大學生對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社會主義制度產生了質疑,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趁機而入。
1.3 當前普世價值對大學生的影響原因分析
“普世”(ecumenism)一詞源于古希臘文oikoumene,意指整個有人居住的世界。在私有制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家都極力促成統(tǒng)治階級的指導思想、意識形態(tài)成為“普世價值”。 “普世價值”思潮對當代在校大學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原因有以下方面:
首先,近年來西方在國際政治中強力推動實現其所謂的“普世價值”,試圖把西方文明等同于“普世價值”。如美國2010年《國家戰(zhàn)略報告》明確將“在國內和全世界尊重普世價值”作為一項重要的“持久利益”。②在當今西方掌控著世界話語支配權、輿論支配權的背景下,我國社會輿論界、學術界、教育界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其次,改革開放帶來了巨大的社會進步,人民群眾的關注點已從基本物質生存層面轉向追求更高層面的文化消費、價值實現的滿足,更加關注公平、正義、環(huán)保、幸福感、個人的自由發(fā)展等,當大學生接觸到“普世價值”字面宣揚的民主、自由、人權時,就比較容易產生價值認同感,部分大學生傾向于認為馬克思主義已過時,“普世價值”才是人類共同的價值的追求。endprint
2 客觀全面、歷史發(fā)展地審視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思想沖擊
2.1 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須對社會思潮的現實指向性給予高度關注
大多數社會思潮都十分關注社會熱點,社會現實,有著明確的現實指向性。如民主社會主義盡管是多種思想熔為一體的大雜燴,但所提出的一些關于人道主義、自由、平等,公正、互助等主張,客觀上對大學生增強民主自由、社會公正、互助合作的意識產生了一定的正面影響。歷史虛無主義雖以“重新評價”為名歪曲歷史,但客觀上促學者、教師更加深入地探究歷史真相,去偽存真,給予歷史虛無主義者以有力回擊。普世價值客觀上促使執(zhí)政的共產黨意識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緊迫性。
大學生接受某一思潮,在思想認同的背后,摻雜了更多自身利益的考量。因此,關注受各種社會思潮影響的大學生,就是關心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大學生,是思政工作者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點。
2.2 思政工作者要警覺社會思潮給大學生健康成長帶來的危害
社會思潮特別對大學健康成長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民主社會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唯一性,主張多元化,在政治制度上主張多黨制,否定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在經濟制度上主張以私有制為所有制的基礎,分配制度以按資分配為主體。歷史虛無主義千方百計的攻擊唯物史觀,利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探索中出現的曲折和失誤,全盤否定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最終目的就是攻擊社會主義制度,動搖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普世價值不顧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實際,指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合“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以及在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個人主義,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嚴重弱化了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以上這些社會思潮破壞校園風氣,嚴重干擾了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2.3 要對當前網絡媒介在傳播社會思潮中對大學生的巨大影響給予深刻認識
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手機網民占比達96.3%。自2014年起,新網民最主要的上網設備是手機,使用率達64.1%。2014年新增網民學生群體占比為38.8%,遠高于老網民中的22.7%。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1.5%。③個人電腦,手機是大學生使用最主要的網絡傳媒工具,尤其智能手機具有的經濟性、便攜性、交互性、多功能性等特點,已成為大學生使用最頻繁的網絡傳媒信息終端。
網絡傳媒具有開放與多元、即時與交互、高度綜合與自主選擇的特性。第一,開放與多元的網絡傳媒實現了信息的共享,為社會思潮在大學生群體滲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網絡傳播時,馬克思主義與其它社會思潮處于平等地位,不再享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主導地位優(yōu)勢。社會思潮以各式各樣的新奇方式吸引大學生,引起他們的強烈好奇與關注,當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掌握不系統(tǒng)、不全面時,懷疑,修正,甚至否定馬克思主義在部分學生的思想政治傾向中日益明顯。
第二,即時與交互的網絡傳媒特性,使資訊在互聯(lián)網時代打破了地域、空間的限制。很多情況下,思政工作者尚未對非社會主義思潮進行及時研究、有力批判時,各種思潮已在大學生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ヂ?lián)網的雙向、多向交流極大地消弭了大學生接觸社會思潮的形式障礙。自媒體平臺廣受大學生的青睞,每一個群成員既是信息受眾,也是信息擴散中介,更可能是信息創(chuàng)造源。在各社交平臺的大學生社交群中,由于相同的年齡結構,學科背景,相近的社會認知,當某一社會熱點問題由某種社會思潮觀點給予“合理解釋”,在同學社交群中就有可能得到廣泛認同并迅速擴散。由于社會思潮表現更為感性和淺表,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等社會思潮更易為大學生接受。
互聯(lián)網已成為大學生群體接觸、獲取、接受社會思潮的最主要媒介。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緊緊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才能與時俱進,爭取主動。
注釋
① 習近平2012年11月29參觀《復興之路》時的講話.
② 謝曉光.美國為什么熱衷于推廣“普世價值”.紅旗文稿,2013(15).
③ CNNIC綜合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第35次,第40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
參考文獻
[1] 武爽.對大學生影響較大的當代中國幾種社會思潮[J].黨史博采(理論),2013(1).
[2] 陳國華.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研究述評[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2(5).
[3] 武爽.當代中國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