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莎
(貴陽市第四十一中學,貴州 貴陽 550002)
在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課堂中,情景教學已成為采用率較高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結合教材及教學需求來引入與之相關的情景進行教學活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積極性,也使得教學重點難點能更容易得到突破,從而有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點和完成教學任務。
初中是學生由小學向高中時期的重要過渡階段,該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也將從少年期走向青春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當學生走進初中學習階段后,其學習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是并存的。盡管初中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與之前相比已有所增強,但學生群體依然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大部分學生尚不能持久保持這種積極性,同時初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是非辨識觀念,教師與家長必須對其進行明確的引導,方能使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思想政治理論的基礎,對初中學生的主要意義在于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該課程對初中學生來講相對較陌生,由于道德與法制課程內容有較強的理論性,比較抽象初中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致使學生普遍認為此門課程枯燥乏味,對此科目的興趣度明顯較低。此外,道德與法制學科在中考中以等級呈現(xiàn),也成為學生對該科重視度不夠的原因。
然而,隨著我國中考難度的不斷增加,考試所涉及的知識面越來越廣,對知識點的考察深度逐漸加深,使得該科目對學生中考的影響也逐漸增大。鑒于此,教師必須重視并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來調動學生對道德與法制學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中適當運用情境教學法則可以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該科目的積極性,進而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可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及發(fā)生在學生周圍的事情加以加工處理,來使學生從生活化教學模式中吸收更多養(yǎng)分。
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初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在給學生傳授相關學科知識的同時還是滲透德育教育的主要階段,初中生已經有一定的是非辨識能力,此階段也是他們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通過情景教學法來引導學生正確的三觀,從而取得教書育人的雙重效果。
另外,學生在初中時期不僅是擴展知識面和積累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yǎng)各種能力的重要時期,教道德與法制學科的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應重視對學生能力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和培養(yǎng),使學生在自我收集信息、提取有效信息以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中遇到問題的能力等,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建競爭教學情境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需要將學生劃分活動小組,培養(yǎng)其合作與競爭意識,這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進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情景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掌握并體會所學內容,另外對學生的參與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怎樣正確有效地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堂中運用情景教學,成為迫在眉睫的研究工作。
鑒于初中學生正處于好奇心與求知欲旺盛的階段,教師可通過正確引導來使其突破局限思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與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相比,將情景教學引入道德與法制科目中能有效打破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教學更具有時代特色。教師在備課時通過準備一些引入教學目標的解說或圖片等來引起學生興趣。另外還要重視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情景理解。例如在課堂中將學生分組開展社會熱點討論時,務必要歸納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并加以分析引導,從而有效實現(xiàn)學生對課堂教學重點的理解。
隨著多媒體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在情景教學中可通過運用多媒體手段,利用圖畫、音樂、語言等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使其融入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多媒體內容應選取形象直觀的素材來突出教學重點,進而使課堂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創(chuàng)設游戲和故事情景是廣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手段,不僅使學生在輕松歡樂的氣氛中掌握課堂教學目標,還能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從而思考當自己遇到類似情景時該怎么處理,這正是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的過程。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通過運用故事內容創(chuàng)設情景,應注意故事內容務必緊密貼合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方能使學生產生自主聯(lián)想思考,從而在思考中提高學習水平和能力。
綜上所述,情景教學法是目前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手段,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靈活多變,為提升初中生對該科目的學習積極性和綜合能力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