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袁宏陽
《英語課程新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作為語言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也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任何一門語言之間的交流都需要有一定量的詞匯才能得以進行,所以掌握足夠的詞匯是成功運用語言的關鍵。沒有詞匯的儲備,學生也就沒有能力運用所學的語言結構和功能意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不斷增加,多語義詞匯使得詞義復雜化,給詞匯學習和教學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同時,也使得目前的英語詞匯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教師關注和深思。
1.教師在教授詞匯時,過于繁瑣。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力圖將所有生詞做詳盡的講解,“滿堂灌”地對詞匯進行“解剖”,而學生忙于做筆記(其實就是“抄”而已),學生沒有時間理解、消化、運用詞匯。繁瑣的詞匯講解使得學生對詞匯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望而生畏。
2.教師教授詞匯雜亂無章,學生在學習中沒有頭緒,無規(guī)律可循。教師往往依照課文句子中詞匯出現(xiàn)的順序,由上而下地對詞匯進行講解,而沒有對詞匯進行歸類講解。這樣使得學生孤立地學習單個的詞匯,難以從詞匯學習中總結詞匯規(guī)律,也不能提高學習詞匯的效率和靈活運用詞匯。
3.教師為了教授詞匯,“生造”例句。教師為了能用到一個要講解的詞,自己造出生硬的、不地道的句子或者讓學生翻譯語境不適合該詞運用的漢語。這樣反而增加學生學習詞匯的難度,甚至誤導學生對詞匯的正確運用。
4.教師在詞匯教學中重識記,輕應用。教師強調(diào)學生對詞匯詞形、搭配詞匯的識記,但忽略學生對詞匯應用的掌握和檢測。教師往往通過單詞聽寫來檢測學生對詞匯的掌握,而沒有足夠的應用檢測。學生也形成了“詞匯學習就是記單詞”這樣的意識。
不同于語法在外語學習的傳統(tǒng)角色,詞匯具有更多的前后連接意義的理解。其“連接意義”要求在語境中從應用的角度學習和教授詞匯。詞匯教學也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也無法回避的一項重要任務,將文本意義與語言形式有機結合才是閱讀教學。教師應該改變在閱讀課之前集中教學詞匯或者在閱讀課之后統(tǒng)一分析詞匯的脫離語境式詞匯教學,學會從應用的角度教授詞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嘗試,形成了以下幾點思考和做法。
在日常詞匯教學中,教師忙于講解詞匯,學生忙于抄筆記,教師和學生都很累。教師抱怨詞匯太多,課時不夠;學生也抱怨需要記憶和掌握的詞匯太多。但有一個問題值得教師深思:我們在教學生“有用”的詞匯嗎?“有用”的詞匯,是針對學習者的語言知識掌握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而言。比如,讓一個高中生學習和記憶醫(yī)學術語,相對于他目前的英語學習來說,應用意義就不大。根據(jù)英語新課程目標中的語言知識目標(九級):學生學會使用4500個左右的單詞和一定數(shù)量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能根據(jù)交際話題、場合和人際關系等相關因素選擇較為適當?shù)脑~語進行交流或表達。然而,目前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往往沒有主次之分,對課文中的生詞和學生學過的重要詞匯,全都采取“地毯式”詳解。學生熟知的詞匯,教師再做詳盡講解,這是重復工作,不利于提高課堂效率。而對于學生在現(xiàn)有學習水平下難以掌握,后續(xù)應用頻率又不高的詞匯,教師做詳盡講解,一方面增加課堂難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應用機會,學生也難以掌握詞匯,效果不佳。
學生需要的詞匯量也是針對學生學習和應用水平而言的,并非教學詞匯越多越好。學生面臨的主要詞匯問題還是基礎詞匯記憶不牢,詞匯學習方法不科學,詞匯運用能力欠缺等。因此,教師應從詞匯應用的角度,密切關注基礎詞匯的學習與應用,實現(xiàn)詞匯的應用意義。特別是一些常用詞匯,具有延伸意義,需要隱喻思維。Leech認為,詞義延伸主要是通過隱喻或轉喻的認知思維方式來實現(xiàn)的。教師從應用的角度,挖掘熟詞在語境中的隱喻意義,不僅讓學生掌握該詞的廣泛應用意義,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如,學生對“part”一詞很熟悉,但在句子“It is the happiest part of my holiday.”中,“part”為“時間”的意思。再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語教科書Module 6 Unit 3的閱讀課文中,有描述捕鯨場面的一句:“Then the harpoon was ready.”這里的詞匯都是基礎詞匯,但此句相對“Then they prepared the harpoon well”,更能體現(xiàn)出捕鯨場面的緊張氣氛。所以教師應嘗試從應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詞匯的應用意義,使學生在詞匯學習中體驗語言美和思維樂趣,真正掌握詞匯,并在后續(xù)的語言學習中做到學以致用,用中有學。
教師在教學閱讀文本的詞匯時,往往依照詞匯在文本中的次序,逐一講解。學生孤立地學習脫離了語境的單個詞匯,難以摸索詞匯學習的規(guī)律和方法,感覺雜亂無章。但“詞是語音、意義和語法特點三者統(tǒng)一的整體”,教師可以根據(jù)詞匯的意義和語法功能,要求學生歸類相關詞匯,教師再進行歸類講解詞匯,引導學生按類學習詞匯。例如,學習下面這篇小短文中的詞匯(節(jié)選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語教材Module 6 Unit 3的閱讀課文Old Tom The Killer Whale):
The sea was rough that day and it was diff i cult to handle the boat.The waves were carrying James further and further away from us.From James’s face, I could see he was terrif i ed of being abandoned by us.Then suddenly I saw a shark.
筆者這樣引導學生對重點學習的詞匯進行分類學習:
1)學習詞匯在具體語境中的特定意義:rough意為“粗糙的”,在文中指海面不平靜,形容海面風浪很大;handle,作名詞,意為“(工具、杯、桶、門等的)柄”,在文中為動詞,意為“掌控(船只)”。由此引導學生學會關注詞匯在具體語境中的特定意義和語法功能。
2)詞組學習:further and further,“越來越遠”,總結出規(guī)律:比較級+比較級,意為“越來越……”。be terrif i ed of...,意為“對……感到驚恐”。
3)時態(tài)學習:The waves were carrying James further and further away from us.提問學生:文章總體為一般過去時,為什么這里用過去進行時?引導學生學習進行時的功能:使場景描述更加形象、動人。
通過對文本中的詞匯進行應用功能的分類教學,學生學會從詞匯的應用角度進行分類,并形成從應用角度學習詞匯的意識,學會總結詞匯規(guī)律,提高詞匯學習效率。
3.使用地道的例句
教師在詞匯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例句或者要求學生翻譯漢語句子,以此來例證詞匯的應用或檢查學生對詞匯的掌握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所采用的例句一定要地道,符合實際的運用語境。否則,學生會效仿使用不地道的句子,偏差或錯誤地使用詞匯。例如,教師讓學生區(qū)別addicted和 addictive,要求用這兩個詞填空下面這個句子:
He is drug-addicted because he is addicted to the addictive drug.
這類不地道的句子,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外國人看不明白,中國人看不懂,中國教師一看就知道”?!癏e is drug-addicted.”已經(jīng)明確地表達了完整的意思。教師只是為了教學,讓詞匯能用進去,“生造”了這么一個句子。學生雖然學會區(qū)別兩個詞的意義,但從應用的角度看,學生很容易模仿這種不地道的用法。筆者建議采用規(guī)范詞典中的例句,或用名言名句作為例句。
1)采用規(guī)范詞典中的例句
規(guī)范詞典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和《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中的例句,很多是常用的標準英語,規(guī)范、地道并具有示范性,是可取的例子。這樣的例句,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詞義,并學會詞匯的應用。例如,教師教學詞匯abandon,可以采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的例句:
They abandoned their lands to the invading forces.
從這個例句,教師不僅可以教會學生 abandon的詞義,還能引導學生掌握abandon為及物動詞,并掌握“abandon sth./sb.(to sb.)”的用法。
2)用名人名言作為例句
名人名言往往語言典雅,寓意深刻,濃縮了人類智慧的精華,蘊藏了豐富的思想財富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其精辟的言詞可以啟迪我們的心靈,開闊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認識世界,認識社會,正確看待人生。將名人名言運用到中學英語教學中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既能鞏固語言知識,擴大知識面,又能使語言學習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教師平時需要有意識地收集一些名人名言,把名人名言作為例句運用到詞匯教學中,有機結合詞匯教學與思想情感教育,并使詞匯教學變得生動形象、妙趣橫生,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記憶詞匯,更靈活地應用詞匯。例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名人名言教授相關詞匯:
desire:
Where there is no desire, there will be no industry.
—John Locke
哪里缺乏熱情,哪里就不會有勤奮。
——約翰?洛克
victory:
The God of Victory is said to be one-handed, but peace gives victory to both sides.
—Emerson
勝利之神據(jù)說是獨臂的,和平卻將勝利賦予雙方。
——愛默生
4.在實踐中鞏固詞匯
學生學習一個單詞不難,難在此后的學習中記住和運用詞匯。學生常抱怨雖然在不停地背詞匯,但記住了新詞匯,卻又很快忘記了之前背誦過的詞匯。其重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在實際運用中鞏固詞匯,詞匯的復現(xiàn)率不夠。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龔亞夫曾在答記者問時說過:“語言技能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于大量的語言實踐”。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習得詞匯,鞏固詞匯。在不斷重復接觸詞匯的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詞匯。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做:
1)情景化教學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意思就是把學生帶入教學的情境中去,實行情境教學。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所教授的詞匯,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fā),創(chuàng)設與教學詞匯內(nèi)容相適應的生動、逼真的語境。如購物、問路、借物、用餐等情景,能讓學生在真實、形象的氛圍中,通過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參與,激發(fā)情感體驗,領悟詞匯的應用意義。這樣,學生能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真正參與活動,身臨其境地感悟,從而自然、輕松、有趣地學習詞匯。例如,教師教學“aim”作為動詞具有“瞄準”含義時,可以做一個用手槍瞄準的手勢;教授“bow”作為動詞具有“鞠躬”含義時,可以做一個鞠躬的動作。只要教師心懷情景化語言教學的理念,多花點小心思,詞匯教學的課堂就多一幕情景化學習場景,課堂就多一份樂趣,多一份效果。
2)生活化教學
陶行知認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學不能脫離生活。詞匯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在教授詞匯的時候,把詞匯教學結合生活實際,通過現(xiàn)實生活或模擬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形象、生動地學會詞匯。這樣,就避免了單純死記硬背單詞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讓學生比較輕松地學習詞匯。比如,教師教授“turn on”,“turn off”這兩個詞組時,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室里電器上的英文開關(on/ off)符號。再如,教師教授“breeze”這個詞匯時,可以讓學生看他們所使用的“清風”牌紙巾包裝上的單詞“Breeze”,學生必會深刻地記住這個詞匯。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在詞匯教學過程中,不能為教而教。教學不只是單純地完成教學任務,還需要著眼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也不能貪多而不求質。詞匯教學要避免過于繁瑣,雜亂無章,“生造”例句,重識記而輕應用的問題,以免無效性教學,給學生造成過多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失去詞匯學習的興趣,甚至對詞匯學習產(chǎn)生畏難情緒。學習詞匯是為了應用詞匯,教師應從應用的角度教授詞匯,教授“有用”的詞匯,按應用功能對詞匯進行分類教學,使用地道的例句,采用規(guī)范詞典中的例句,用名人名言作為例句,并通過情景化教學和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詞匯,從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用中有學,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