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軼
一
據(jù)稱為楊筠松所著的《青囊奧語》 ,開篇第一句“坤壬乙”,歷來諸家各抒己見,難有定論。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坤壬乙巨門’一句,歷來注家罕能詳其起例。” 這種情況一方面與《青囊奧語》的晦澀有關(guān),一方面與后世地理之學(xué)的門戶之見大有關(guān)系。
錄有《青囊奧語》一文的地理書籍不少,至清中后期,各種地理之學(xué)輯本錄注《青囊奧語》一文者則更為繁多,其中重要的大致有明代李國木輯《地理大全》、徐試可《天機會元》,清代《四庫全書》錄本、張受祺《歷代地理正義秘書二十四種》、端木國瑚《楊曾地理元文四種本》、葉泰《地理六經(jīng)注六種》、蔣平階《地理辯正》、趙廷玉《地理五訣》、徹瑩和尚《地理直指原真大全》、王宗臣《校正青囊經(jīng)》、汪崧《挨星考注》、李三素《天機一貫青囊奧語》、唐完庚《一貫堪輿》等。這些版本核心內(nèi)容大致相同,惟有“坤壬乙”首句,有著“文曲”“巨門”及“廉巨”的明顯差異。二字之別,含義差之千里。
以今日所見版本,《青囊奧語》“坤壬乙”首句大致有三種異文:
其一,以蔣大鴻《地理辯正》和《四庫全書》等為代表,錄為“坤壬乙巨門從頭出”。因蔣氏和《四庫全書》的巨大影響力,此說逐步流行于世。這一觀點在今日已被廣為接受,尤其被廣泛用于玄空的兼向挨星實踐之中,如被近世奉為玄空實踐案例經(jīng)典代表的《宅運新案》、《二宅實驗》等即用“巨門”。
其二,以李國木等為代表,《地理大全》(明崇禎年間金陵懷德堂刻本)錄為“坤壬乙文曲從頭出”。這一觀點在明末至清中葉之時較多見。
其三,以端木國瑚為代表,《楊曾地理元文四種本》(道光五年刻本)錄為“坤壬乙廉巨從頭出”。這一觀點因明顯與其他地理之書不同,極少有人認(rèn)同。
對于上述三種觀點,學(xué)人各持己見,認(rèn)為對方是“肆意篡改楊曾原文”,導(dǎo)致原訣被歪曲。例如沈祖綿就認(rèn)為,“坤壬乙文曲從頭出”乃是張受祺篡改:“華亭張受祺式之,與蔣大鴻同時且同里闬,著書甚多,然不敢公然攻訐蔣氏,其改坤壬乙一訣,曰:坤壬乙,文曲從頭出;艮丙辛,位位是廉貞;巽庚癸,盡是武曲位;乾甲丁,貪狼一路行。注云三合五行,坤壬乙屬水,艮丙辛屬火,巽庚癸屬金,乾甲丁屬木,文曲、廉貞、武曲、貪狼者,水火金木稱位?!?有人則認(rèn)為“坤壬乙巨門從頭出”,是蔣大鴻私自篡改原文。如今人李定信就認(rèn)為,據(jù)其收集的《青囊奧語》五個版本來看(李本芳祖?zhèn)鞅?、《地理大全輯要》錄本、明徐試可《天機會元》收錄本、《四庫全書》收錄本、臺灣崇福堂刻本),可以認(rèn)為“巨門”一語,“明末蔣大鴻為其所為‘三元玄空地理’制造理論根據(jù)而篡改楊公《青囊奧語》,是沒有義理的。誠如姜垚黃學(xué)頡增釋所說的是‘善后良策’,望讀者深思之。” 至于端木國瑚所引“坤壬乙廉巨從頭出”,大多數(shù)人認(rèn)為是其肆意妄改而來。如沈竹礽便認(rèn)為:“因端木氏聰明絕人,其所不能解者,動將原文改竄。如《奧語》開篇,即改為坤壬乙,廉巨從頭出;艮丙辛,巨門與祿存;巽庚癸,貪狼武曲位;乾甲丁,巨武一路行云云。” 今日多見“坤壬乙巨門從頭出”和“坤壬乙文曲從頭出”,而少見“坤壬乙廉巨從頭出”,可能也因諸家多不認(rèn)同端木氏之說有關(guān)。
今依《四庫全書》本對照,《青囊奧語》“坤壬乙”首句為:“坤壬乙,巨門從頭出;艮丙辛,位位是破軍;巽辰亥,盡是武曲位;甲癸申,貪狼一路行?!币馈兜乩泶笕繁緦φ?,為:“坤壬乙,文曲從頭出;艮丙辛,位位是廉貞;巽庚癸,俱是武曲位;乾甲丁,貪狼一路行?!币馈稐钤乩碓乃姆N本》對照,為:“坤壬乙,廉巨從頭出;艮丙辛,巨門與祿存;巽庚癸,貪狼武曲位;乾甲丁,巨武一路行?!笨梢钥闯觯硕四緡鞯摹稐钤乩碓乃姆N本》之外,首句的差異主要集中在“文曲”和“巨門”不同之上。
對于這一不同之處的爭執(zhí),以往常常局限于不同地理流派的相互攻訐,而乏有較嚴(yán)肅客觀的考察。李定信的《四庫全書堪輿類典籍研究》雖有志于此,但依舊沒有跳出傳統(tǒng)地理之學(xué)的門戶之見。 另外,王亭之的《中州派玄空學(xué)》等論著 ,則基本不討論這一差異。
二
究竟是誰篡改了《青囊奧語》“坤壬乙”首句原文?前面所述幾種觀點各不相讓。如果摒棄傳統(tǒng)地理之學(xué)的門戶之見,據(jù)現(xiàn)有材料來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沈、李等人所斷定的那么簡單。
首先來看沈氏玄空學(xué)所認(rèn)為的“張受祺篡改說”。民國沈祖綿肯定地認(rèn)為,“坤壬乙文曲從頭出”乃是張受祺篡改。但細(xì)細(xì)考察大有可疑之處。
對蔣大鴻的生卒年月,一般認(rèn)為大致為明末清初人(亦有謂其生于1620年卒于1714年)。據(jù)《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九”記載:“蔣平階,字大鴻,江南華亭人。少孤,其祖命習(xí)形家之學(xué),十年,始得其傳。遍證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始得其旨;又十年,始窮其變。自謂視天下山川土壤,雖大荒內(nèi)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辨正,取當(dāng)世相傳之書,訂其紕繆,析其是非……姜堯注青囊奧語及平砂玉尺辨?zhèn)?,總括歌,即附地理辨正中。平階生於明末,兼以詩鳴。清初諸老,多與唱和。地學(xué)為一代大宗,所造羅經(jīng),后人多用之,稱為‘蔣盤’云?!睋?jù)《相地指迷》中的記錄,蔣大鴻自序于己亥年(順治16年)寫成,因此暫可認(rèn)為蔣氏的重要著作大致最早于1660年左右完成。就算張受祺與蔣大鴻觀點不合,乃至相互有攻訐之處,但張受祺為乾隆年間人,明代《地理天機會元》本、《地理大全》本、徹瑩和尚的《地理直指原真大全》本等都在使用“文曲”訣,其年代都早于張受祺,因此沈祖綿認(rèn)為“張受祺篡改巨門為文曲”,并不可信。如現(xiàn)今可見的明代徐試可《天機會元》一書,有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文林積善堂陳奇泉刻本,用“文曲從頭出”;明代崇禎年間金陵懷德堂刻本《地理大全》“二集理氣密旨”,其錄《青囊奧語》一卷用的亦是“坤壬乙,文曲從頭出”。稍晚一些,如徹瑩和尚《地理直指原真大全》,大致成書于康熙元年(1662年);葉九升《地理六經(jīng)注六種》,今日可見的有康熙二十六年刻本,大致成書于1687年;清如玉《增補地理直指原真大全》,成書于康熙壬申年(1692年);王宗臣《地理青囊經(jīng)八卷》,成書于康熙乙亥年(1695年);陳詵《地理述》,成書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這些版本使用的都是“文曲”訣。若是張受祺篡改“文曲”訣,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有如此廣泛的影響力。
再看“蔣大鴻篡改”說。據(jù)姜垚的《從師筆錄》,蔣大鴻謂“坤壬乙一訣,經(jīng)人妄改,已數(shù)十種”,可見當(dāng)時已有多種版本的“坤壬乙”出現(xiàn),“巨門”亦無非是其中之一。“巨門”訣除蔣大鴻所用外,權(quán)威的引用應(yīng)該是《四庫全書》本?!端膸烊珪偰刻嵋分^《青囊奧語》:“舊本題唐楊筠松撰。其序則題筠松弟子曾文遄所作。相傳文遄贛水人。其父求己,先奔江南,節(jié)制李司空辟行南康軍事,文遄因得筠松之術(shù),後傳於陳摶。是書即其所授師說也。案趙希弁《讀書後志》有《青囊本旨》一卷,云不記撰人,演郭璞《相墓經(jīng)》。陳氏《書錄解題》有《楊公遺訣曜金歌并三十六圖象》一卷,注云楊即筠松也。今是書以陰陽順逆九星化曜辨山水之貴賤吉兇,未審與曜金歌為一為二。惟鄭樵《通志·藝文略》別載有曾氏《青囊子歌》一卷,又楊、曾二家《青囊經(jīng)》一卷,或即是書之原名歟?其中多引而不發(fā)之語……舊本有注,托名劉基。李國木復(fù)加潤色,蕪蔓殊甚。又妄據(jù)偽《玉尺經(jīng)》竄改原文,尤為誕妄。今據(jù)舊本更正,并削去其注,以無滋淆惑焉?!比弧端膸臁凡]有特地說明“據(jù)舊本更正”的是哪些地方?又是否包含“巨門”訣?不過,其隨后特舉“坤壬乙巨門”一句,并沒有說明此處是否有更改。如果說,蔣大鴻之前用“巨門”確為罕見,但也不能據(jù)此認(rèn)定是蔣大鴻篡改?!端膸烊珪肥珍洝熬揲T”而非“文曲”,極有可能是選取版本上的不同。若是蔣大鴻篡改,作為與此相去不遠(yuǎn)的權(quán)威的《四庫全書》更不可能只錄“巨門”而舍棄明末清初流傳較多的“文曲”。因此,這里有可能正如沈祖綿引《躬恥齋集》所注的情況:“四句本《奧語》本文,他本皆作坤壬乙文曲從頭出云云,四句乃三合家所傳。又作坤壬乙巨門從頭出云云,四句乃元運家所傳。以字句究之,是三合家改《奧語》句作三合,元運家又改三合句作元運也?!?《四庫全書》之后,“巨門”逐漸成為常用的口訣,“文曲”逐漸邊緣化,有可能是《四庫》的影響力所致。
據(jù)此,大致可以歸納為:《青囊奧語》坤壬乙“巨門”“文曲”兩訣,在清初之前用“文曲”訣者并不少見,而蔣大鴻《地理辯正》和《四庫全書》之后,“巨門”逐漸流傳于世。后世認(rèn)為蔣大鴻篡改口訣,并不能確定;但沈祖綿“張受祺篡改巨門”之說,更不可靠。
這里有兩種可能:
其一,歷來《青囊奧語》有“坤壬乙,文曲從頭出”和“坤壬乙,巨門從頭出”兩種版本,只是因流派不同,所流傳下來的口訣而不同。到《四庫全書》之后,由于《四庫全書》的權(quán)威性和巨大的影響力,導(dǎo)致后來用“巨門”訣者逐步增多。其二,原來口訣為“坤壬乙,文曲從頭出”,但在明末清初之時被篡改為“坤壬乙,巨門從頭出”,而《四庫全書》收錄的是“巨門”版本。至于篡改者是否就是蔣大鴻,暫不可確定。
三
至于《青囊奧語》“坤壬乙”首句之義,為堪輿家秘而又秘之訣,歷來諸家公認(rèn)難懂難解。按照李定信的看法,“坤壬乙”的解讀方式大致可分為江西、福建兩派,“一為江西之法即楊筠松風(fēng)水術(shù),一為福建之法,主要是蔣大鴻‘三元玄空地理’?!?姑且不論分為兩派的觀點是否精準(zhǔn),即便可以分為這兩大派,各派內(nèi)部的解讀亦多有不同。例如僅理氣一派,內(nèi)部就有不少異見,“前人所誤解者,其要點有五:一,不知下卦起星之別。今自命知玄空者,僅知下卦,能知起星者,實未之覯。二,不知先后天之別。后天用也,先天體也,不能舍先天言后天。三,不知直達(dá)之向用卦,補救之向用星。四,不知起貪狼之法。蓋位位有貪狼,卦卦有貪狼。姜汝皋非巨門而與巨門為一例,姚銘三挨法有一定之例,然起星有殊耳。其言何等聰明,惜未敢明說耳。五,不知子未卯,一三祿存倒,與坤壬乙巨門從頭出有別,混而為一,于是誤入歧途矣?!?/p>
以“文曲”為例,明徐試可《地理天機會元》錄為“坤壬乙,文曲從頭出”,解釋為“文曲,水也;廉貞,火也;武曲,金也;貪狼,木也?!?其說過于簡單?!拔那睘樗?,“巨門”為土,“廉貞”為火,“武曲”為金,“貪狼”為木,乃堪輿家常言,對“坤壬乙”一訣的解釋幾無補益。明李國木《地理大全》亦錄為“文曲”,釋義為:“先天河圖十二支,后天洛書八干四維,附文上篇,專言天卦挨星五行,天干從地支;此篇專言地卦,三合五行地支從天干。坤申同宮,壬子同宮,乙辰同宮,申子辰三合水局,而坤壬乙附之,故亦為水。水為文曲?!逼湔f以“文曲為水”,指明“坤壬乙”附“申子辰”為水局。清趙九峰《地理五訣》在“三合五行”中云:“亥卯未,乾甲丁,貪狼一路行,木局。寅午戌,艮丙辛,位位是廉貞,火局。巳寅丑,巽庚癸,盡是武曲位,金局。申子辰,坤壬乙,文曲從頭出,水局。” 亦是同理。清葉九升在《地理六經(jīng)注》則謂:“《青囊奧語》者,楊公合巒頭理氣貫以一而集其大成之書也,猶之乎儒家之有大學(xué)圣經(jīng),釋家之有般若心經(jīng),道家之有太上清凈經(jīng)也。其言龍穴砂水法也?!?故“坤壬乙,文曲從頭出”之意應(yīng)是:“此明雙山五行法也。申子辰,水局也,而坤壬乙從之,故皆屬水。申子辰之為水,人所共知,而坤壬乙之為水,人所不知也,故首明之。山與水四句,言辨山水之吉兇,須明此雙山之理?!?清陳詵注為:“《青囊奧語》不過變雙山五行,即《玉尺經(jīng)》之所從出。其言‘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順逆行,二十四山有火坑’,無非以龍順?biāo)啬?,龍逆水必順,方成配合。若順龍順?biāo)纨埬嫠?,則無地矣。”此意亦是主“雙山五行”之說。
再以“巨門”為例。據(jù)稱為三元玄空代表性人物蔣大鴻所著、弟子姜汝皋注釋的《地理辯正》,錄為“坤壬乙,巨門從頭出”,云:“楊公得青囊正訣,約其旨為奧語,以元(玄)空之理氣,用五行之星體,而高山平地之作法,已該括于其中。然非得其真?zhèn)骺谠E者,索之章句之末,終不能辨,謂之奧語,誠哉,其奧語也?!贬尅袄と梢摇币痪錇椋骸鞍ば俏逍?,即九星五行也。貪巨祿文廉武破輔弼,一一挨去,故曰挨星。元空大卦五行,亦即挨星五行,名異而實同者也。此五行原本洛書九氣,而上應(yīng)北斗,主宰天地化育之道,干維元運萬古,而不能外也……奧語首揭此章乃挨星大卦之條例,坤壬乙非盡巨門,而與巨門為一例;艮丙辛非盡破軍,而與破軍為一例;巽辰亥非盡武曲,而與武曲為一例;甲癸申非盡貪狼,而與貪狼為一例。此中隱然有挨星口訣,必待真?zhèn)魅丝赏茰y而得。若舊注以坤壬乙,天干從申子辰三合為水局,故曰文曲;艮丙辛,天干從寅午戌三合為火局,故曰廉貞之類謬矣。又有云長生為貪狼臨官為巨門,帝旺為武曲亦謬?!?這一論述,不但批評了三合派的“文曲”說(批評得對不對,此不論),也為后世“巨門”訣的解說奠定了基本原則。
清末玄空家沈竹礽將這一觀點作了發(fā)揮,以為:“若出卦兼向須用寄星,故曰兼左兼右空中尋??照吆??五黃中宮之謂也。而八卦中宮各有所寄。經(jīng)曰,坤壬乙,巨門從頭出。坤為巨門不待言矣。壬為坎卦之寄星,如陽一局,坎上起甲子,戊、坤上起甲戌,已、震上起甲申,庚、巽上起甲午。辛,而中宮甲辰。壬矣,是以壬寄于坤。與巨門為一例,已盡奇門之陽一局。而陰九局安排六甲分布九宮,皆以壬為寄星,凡有向出兼卦者,以流轉(zhuǎn)之星逢壬字,即以巨門配之。至于乙屬巨門,乃乾陽六局,巽陰四局之寄星也。陽局乾山起甲子,戊順行,陰局巽上起甲子,戊逆行,則乙字俱入中宮矣。從頭出者,從坤出也。坤壬乙俱在上元三卦,故論巨門陰九局,離上起甲子,戊艮上起甲戌,己兌上甲申,庚乾上甲午,辛而中宮亦甲辰,壬矣;巽上甲寅,癸丁在震,丙在坤,乙在坎方,故曰坤壬乙,巨門從頭出也?!?此解說較為詳細(xì),基本講清楚了“坤壬乙,巨門從頭出”之意。當(dāng)然,也有人對此解說持不同看法,認(rèn)為“這就是《沈氏玄空學(xué)》所作的自欺欺人的釋義” 。
以理氣派玄空學(xué)而言,“巨門”之訣的解說至清末沈竹礽基本厘清。具體細(xì)微之處,當(dāng)代有王亭之氏進(jìn)一步解說,認(rèn)為章仲山注解“坤壬乙,非盡巨門,而與巨門為一例;艮丙辛,非盡破軍,而與破軍為一例;巽辰亥,非盡武曲,而與武曲為一例;甲癸申,非盡貪狼,而與貪狼為一例”,“此姜氏之說,已發(fā)其奧”。不過,他認(rèn)為姜氏對于起源,未言其奧。“二十四山,皆相對合十,替則有合十,有用九,有用六。坤壬乙巨門,與艮丙辛破軍,巨門二,破軍七,二七是九,九即用九,故曰九星?!短煊窠?jīng)》云:‘五星配出九星名,天下任橫行’,是也。巽辰亥武曲,而對待之乾戌巳,亦是武曲。武曲六,即用六也。乾巽兩宮何以用六,因五在中,順飛乾為六,逆飛巽為六也。甲癸申貪狼,不言對待,其對待及庚丁寅也。此三字皆右弼,貪狼一,右弼九,是合十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