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建和
摘 要:在新課標核心素養(yǎng)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筆者對導致教師和學生認為初高中物理科目難教、難學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對物理教學難教、難學的一系列銜接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幫助師生克服教學障礙。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就是“核心素養(yǎng)”。在初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關注的焦點已成為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那么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如何將初高中物理教學更好地銜接,就成了廣大教師最為關心的話題。筆者認為,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應該將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一、尋找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點
形成物理觀念是學好物理的關鍵。要形成物理觀念,就需要學生在頭腦中對物理概念進行提煉與總結。從高中物理教材內(nèi)容上來看,很多知識都是初中知識的拓展和延續(xù),但其深度和廣度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比如,在講解“質量”時,初中階段指出所含物質的多少就是物質的質量,而到了高中階段,對質量的概念做了深化:從慣性角度上說,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從萬有引力的角度上說,質量又是決定萬有引力大小的因素之一;而從能量的角度來說,質量又是質能方程的條件之一。所以說,概念在不斷變化的同時,內(nèi)涵也在不斷深化。
所以,在對初高中物理教學進行銜接的時候,教師需要找出知識的銜接點。例如,在初中教材中,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規(guī)律,這只是對牛頓第一定律的一個認識。而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就建立了一種科學概念,從而讓學生對第一定律的建立過程真正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為后續(xù)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打好基礎。這樣一來,一個較為完整的動力學理論體系更加清楚地出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里。
二、深入研究難點問題的突破點
高中階段,出現(xiàn)了很多抽象的概念問題,學生進入了對物理概念難以理解的困境,教師在教授的時候也感到困難。例如,初中物理機械運動部分,只是對勻速運動簡單介紹,用參照物來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用時間的比值來表現(xiàn)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等。而到了高中以后,抽象概念就出現(xiàn)了,用質點的概念來描述機械運動,對時間、時刻及路程、位移進行了區(qū)分,然后用位移與時間比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引出了速度的概念。高中物理課程中將研究勻速和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當成了重點內(nèi)容,在定量研究直線運動的基礎上,對一些更加復雜的曲線運動和圓周、天體的運動規(guī)律也進行了研究。
在實際教學中,高中物理比較難的地方就是從速度到加速度的銜接。因為從速度到加速度,這個過程經(jīng)歷了很多抽象的過程。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將加速度簡單地理解為“加出來的速度”,這樣就混淆了加速度與速度改變量兩個概念;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分不清楚速度、加速度等概念。這也就導致了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情況。
三、搭建物理學習中思維的斷層點
在物理觀念層面,初中與高中的物理課程之間存在一定的斷層,因此,學生的物理思維連續(xù)性受到影響,也出現(xiàn)了斷層。初中物理以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高中物理以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在要求上是不同的。初中物理表現(xiàn)的是事物的表象,對學生的思維及理解能力要求不高,學生以記憶物理知識為主;而高中物理具有一定的復雜與綜合性,要求學生在抽象思維及理解能力方面應該更強,導致學生學習物理時出現(xiàn)一定的困難。
比如,牛頓第一定律,在銜接教學中,初中要求在事實的基礎上,用實驗推理出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而概括出來的;但是在高中學習時,是從實驗開始,經(jīng)過假設和推理,最后得到結論,在此過程中應用了一系列的邏輯思維。這樣一來,有限變化的量變成了無限變化的質變,在符合邏輯方式的基礎上,得出了理想化的條件,從而將學生的思維斷層點很好地搭建了起來。
四、結束語
物理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核心素養(yǎng)是引領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做好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已然成了教育行業(yè)最為關注的話題。因此,教師要找出知識銜接的深化點,對難點問題的突破點進行深入研究以及將搭建物理學習中思維的斷層點,希望能夠降低初高中物理學習的銜接難度,進而將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更深層次的優(yōu)化。將物理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貫穿在教學銜接中,把學生作為主體,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順利銜接。
參考文獻:
[1]曹義才.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建議[J].教學與管理,2016,21(25).
[2]陳書強.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難點解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8(1).
[3]林英敏.新課標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解析[J].亞太教育,2015,3(19):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