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鋒林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人民醫(yī)院麻醉科,甘肅定西 743300
下肢骨科手術操作過程中常用的麻醉手段為蛛網膜下腔麻醉方式,其中局部麻醉主要用藥為羅哌卡因,而嗎啡是治療效果顯著且應用范圍比較廣泛的阿片類鎮(zhèn)痛藥,是患者術后最常采用的鎮(zhèn)痛藥物[1]。該文將該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并給予下肢骨科手術展開治療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樣本,探究對下肢骨科手術患者應用羅哌卡因復合嗎啡蛛網膜下腔麻醉方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接收并給予下肢骨科手術展開治療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樣本,選取患者均不存在椎管內麻醉禁忌證。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2:28,年齡在35~65 歲,平均為(47.54±3.24)歲;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 31:29,年齡在 33-67 歲,平均為(49.72±4.1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者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術前30 min均給予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鈉0.1 g及阿托品0.5 mg,并對患者ECG、BP、HR及SpO2實施監(jiān)測,打開患者上肢靜脈,并于半小時內注入500 mL復方氯化鈉,患者在此過程中應處于側臥體位,在L3~4間隙應用筆尖式腰麻穿剌針實施椎管內穿刺操作,若觀察到腦脊液溢出現象,證明穿刺操作成功,隨后將藥物注入[2]。對照組給予羅哌卡因蛛網膜下腔麻醉方式,將2 mL 0.75%羅哌卡因與1 mL 10%葡萄糖混合溶液注入。術后需接靜脈鎮(zhèn)痛泵,靜脈鎮(zhèn)痛泵包含1 mg芬太尼及9 mg昂丹司瓊,并將其溶于生理鹽水制成100 mL溶液,靜脈鎮(zhèn)痛泵速率為2 mL/h,自控為0.5 mL/次,鎖定時間為30 min[3]。觀察組采取羅哌卡因復合嗎啡蛛網膜下腔麻醉方式,將2 mL 0.75%羅哌卡因、0.3 mg嗎啡與1 mL 10%葡萄糖混合溶液注入,術后不接靜脈鎮(zhèn)痛泵。兩組麻醉平面均保持在T8-T10,且手術過程中應給予患者補充羥乙基淀粉及復方氯化鈉,以便彌補患者術中損失液體量,若患者SBP小于90 mmHg,應給予靜脈注射10 mg麻黃堿,若患者HR低于50次/min,則應給予靜脈注射0.3 mg阿托品[4]。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HR、BP、PR、SpO2及術后 4、8、12、18、24 h 患者靜息 VAS 評分, 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在該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都將會被保存在Excel文檔中,并且將對這些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期間將會用到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的方式來表達計量資料,同時對組間比較進行 t檢驗,使用[n(%)]來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就實驗結果來看,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HR、BP、PR、SpO2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中各存在 13例患者 BP不超過 90 mmHg,HR低于50次/min,均給予阿托品或麻黃堿展開治療。兩組患者術后鎮(zhèn)痛效果良好,術后 4、8、12、18、24 h 患者靜息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術后24 h內,觀察組發(fā)現惡心嘔吐患者6例,尿潴留患者1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33%;對照組發(fā)現惡心嘔吐患者14例,尿潴留患者17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1.67%。由此可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刻靜息VAS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刻靜息VAS評分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
在蛛網膜下腔麻醉方式中應用羅哌卡因作為局部麻醉藥物,安全性極高,將低濃度的羅哌卡因用于麻醉,可以獲得良好感覺,同時有助于運動阻滯分離實現,有效降低血栓形成幾率,促進患者盡早下床活動,縮短患者在院治療時間[5]。嗎啡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阿片類藥物,通過向椎管內注入低脂溶性嗎啡可以有效實現鎮(zhèn)痛功效,與脊髓內阿片受體相結合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疼痛刺激閾值是嗎啡的作用機制[6]。羅哌卡因除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時還具備縮血管功能,能夠降低血管對羅哌卡因及嗎啡的吸收效果,而將羅哌卡因及嗎啡聯合應用可以在降低各自用藥量的同時提升鎮(zhèn)痛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研究發(fā)現,兩組患者術后HR、BP、PR、SpO2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術后鎮(zhèn)痛效果良好,術后 4、8、12、18、24 h 患者靜息 VAS 評分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于對照組對應數值,下降趨勢顯著。
綜上所述,對下肢骨科手術患者應用羅哌卡因復合嗎啡蛛網膜下腔麻醉方式,不僅能實現手術過程中的麻醉需求,同時也能達到患者術后鎮(zhèn)痛的需求標準,且羅哌卡因復合嗎啡蛛網膜下腔麻醉方式操作簡便,極具實用價值與經濟價值。
[1]姚喜紅,李欣,陳姝姝,等.羅哌卡因復合嗎啡蛛網膜下腔麻醉用于下肢骨科手術的臨床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2):196.
[2]徐穎.蛛網膜下腔阻滯應用羅哌卡因復合嗎啡之于術后鎮(zhèn)痛效果的臨床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6,6(7):150-151.
[3]賀軍甫,李占賓.嗎啡復合羅哌卡因蛛網膜下腔麻醉于婦科術后鎮(zhèn)痛的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3,26(12下旬刊):102-103.
[4]譚海.嗎啡+羅哌卡因復合氟哌利多行PCEA致錐體外系反應二例[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5中旬刊):491.
[5]穆宇新,龔志毅,黃宇光,等.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阻滯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術的麻醉[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8):714-716.
[6]吳慧,朱廣君,盧曉,等.羅哌卡因單腿腰麻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術的麻醉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2,52(4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