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貞, 秦利春, 張新枝, 祁曉磊
(解放軍總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中心二病區(qū), 北京, 100853)
肺癌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隨著治療方法不斷完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利用放射性粒子125I殺傷腫瘤細胞無節(jié)制的增殖[1], 縮小癌灶,具有精度高特點,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但作為放射性治療方法,其對機體具有一定損害,患者治療后出現(xiàn)疲乏、倦怠、疼痛等不良反應。本研究選取CT引導下進行經皮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肺癌患者70例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并提出干預對策,現(xiàn)報告如下。
在CT引導下進行經皮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肺癌患者70例,納入標準: 經CT、臨床檢查、病理確診的原發(fā)性肺癌患者; 均符合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肺癌的分期標準; 未行放化療及手術治療; 自愿參與研究,并能配合調查; 均行肺內腫瘤病灶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Karofsky(KPS)評分均60分以上; 預計生存期半年以上; 不能手術的Ⅲ、Ⅳ期。排除標準: 嚴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 既往藥物、酒精醫(yī)療史; 文盲; 溝通、語言、聽力、理解障礙; 合并嚴重軀體性病變、有腦轉移現(xiàn)象。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40~81歲,平均(58.72±11.32)歲;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及中專23例,大專5例,本科10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時間為0~178 d, 平均(114.48±23.75) d。Ⅲ期24例, Ⅳ期46例;合并有基礎疾病39例,吸煙42例。
在CT引導下進行經皮穿刺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18G穿刺針),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CT掃描結果為患者制定手術方案,包括植入粒子的量和粒子分布等。采用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手術原則為操作簡單,穿刺路徑最短、體位便于呼吸監(jiān)測[2]。將穿刺針經模具有規(guī)律地插入病變部位,確診準確穿刺后采用裝載有放射性粒子的氣槍于病變的不同部位一次植入。治療的過程中使用CT機觀察劑量的分布。治療后觀察患者有無胸腔出血、氣胸出現(xiàn),若無不良反應,且病情穩(wěn)定,送入病房僅需觀察。
1.3.1 治療效果: 采用實體瘤療效的判定標準[3], 分為完全緩解(CR: 已知病灶消失,且無新病灶出現(xiàn),腫瘤標志物正常,維持>4周)、部分緩解(PR: 已知病灶長徑總和減少>30%, 維持>4周)、病灶穩(wěn)定(SD: 基線病灶總和有縮小但未達PR或增加未達到PD)以及疾病進展(PD: 已知病灶總和絕對值增加≥5 mm, 增加20%及以上)4個等級。于治療后12周對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價。
1.3.2 生活質量: 采用歐洲癌癥治療研究組織研發(fā)EORTCQLQ-C30生活質量表,于治療前及治療12周采用該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該量表包括功能領域(5個)、總體健康領域和癥狀指標(8個)。其中功能領域包括認知、社會、角色、軀體、情緒,癥狀指標便秘、失眠、腹瀉、疼痛、呼吸困難、惡心與嘔吐、疲倦、食欲減退??傮w健康領域、功能領域的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癥狀領域的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差。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人員向患者發(fā)放調查問卷,指導患者填寫,當場回收調查問卷,有遺漏項的患者及時糾正,本研究共發(fā)放70份調查問卷,回收70份,均為有效問卷。
經隨訪發(fā)現(xiàn), 70例患者中CR 0例, PR 28例, SD 16例, PD 26例,有效例數CR+PR有28例,有效率為40.0%(28/70)。
患者治療12周后EORTCQLQ-30評分中的失眠、食欲減退、困乏、疼痛、呼吸困難以及社會功能、情緒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方面的生活質量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見表1。
表1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后4周的生活質量分析 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即腫瘤內種植的放射源照射,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有效抑制癌細胞擴增的效果。與外放療相比,避免了分次短時的不足、因呼吸而胸腔內惡性腫瘤上下移動造成接受放射劑量不均勻的缺陷[4]。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12周后,患者總有效率達40%。但由于γ射線在體內持續(xù)釋放的治療特性,患者在獲得療效受益的同時,可出現(xiàn)倦怠、疼痛、食欲減退等副作用。同時由于治療后患者需要實施輻射防護,3個月內與患者進行接觸的人員需要保持50 cm以上,社交活動受影響,這可能造成患者自卑和抑郁的心理。以上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造成的不良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影響。且這種影響作用于放射性粒子的強度和治療效果呈相關性。
生活質量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用于衡量醫(yī)療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研究[5]指出肺癌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是患者能否長期帶病生存的預測因子。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治療12周后EORTCQLQ-30評分中的失眠、食欲減退、困乏、疼痛、呼吸困難以及社會功能、情緒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這提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患者在治療12周后雖然腫瘤減小,臨床癥狀緩解,但存在一定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現(xiàn)代醫(yī)學普遍認為,醫(yī)務人員在評定患者治療效果的同時,也應該重視患者的感受,不但要確保臨床療效,還要注意患者的生活質量[6]。因此,應對發(fā)射性粒子植入治療不良反應予以重視,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對策。
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醫(yī)院為滿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責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患者往往對其缺乏了解。護理人員需結合健康教育資料向患者耐心講解治療方法、步驟、目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7], 讓患者對這種治療方法的先進性有所了解,知曉如何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減輕心理壓力。讓治療效果較好的肺癌患者分享治療經驗和抗癌心得,鑒定患者的治療信心。
由于γ粒子射線的輻射周期較長,因此鼓勵患者多飲水。告知患者增加飲水量能夠加快體內毒素的排泄,保證每日的飲水量>2 L[8]。制作飲水行程表發(fā)放給患者,內容包括日期、時間、飲水量、飲水頻次、飲水時間等,要求患者每日記錄,并由專人對患者每日記錄的情況進行檢查。同時對患者的體質量、水電解質的平衡情況進行監(jiān)測。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食譜,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強營養(yǎng)。
生命在于運動,合理的運動能夠加快肺癌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加速體內毒物的排出,同時能夠增強自身的體質對抗癌癥。適合放射性肺癌患者的運動項目有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運動前需要仔細評估患者的運動禁忌和并發(fā)癥。教會患者通過測脈搏和心率的方法監(jiān)控運動強度,不易過度勞累,維持節(jié)律平衡[9]?;颊叱鲈汉蠼Y合家庭及周邊生活居住條件制定輻射防護的措施。
睡眠是人體的正常生理需要,良好的睡眠是病情康復的重要保證。首先改進患者的住院環(huán)境,保持病房環(huán)境的安靜、舒適、整潔、空氣流通,允許患者攜帶睡具入院,在病房內擺放綠植以及家人的照片,營造溫馨的氛圍。同時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以減少噪音對患者的影響。睡前可指導患者采用熱水泡腳、聽舒緩的音樂以及自我催眠的方法[10-11]。
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診斷,是否有乏力、發(fā)熱、睡眠障礙、疼痛等癥狀,告知患者不良反應的應對方法,囑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不必驚慌。對于有疼痛的患者通過分散注意力、給予止痛藥物緩解疼痛[12]。對于發(fā)熱的患者給予乙醇擦浴、冰敷或口服降溫藥物,勤換衣物,注意保暖。當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心動過速、胸痛等癥狀時,考慮可能為粒子移位[13], 此時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給予高流量吸氧?;颊叱鲈汉蟛捎醚永m(xù)性護理的方式[14-15], 了解患者院外的恢復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提前通知患者復診,定期做X線檢查。術后1個月隨訪1次,之后每隔3個月隨訪1次。
綜上所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能夠縮小肺癌患者的病灶,緩解臨床癥狀,但治療后患者容易出現(xiàn)疼痛、呼吸困難、失眠、困乏等癥狀,生活質量降低,應該重視對不良反應的護理干預,確保療效的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柴樹德, 鄭廣鈞. 胸部腫瘤放射性粒子治療學[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2: 289-290.
[2] 于津生. 放生性125I粒子聯(lián)合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晚期肺癌140例臨床觀察[J]. 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5, 34(2): 119.
[3] 林偉芬, 江錦芳, 李賽梅, 等. 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研究及影響因素分析[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8): 1974-1976.
[4] 牛志斌. 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療肺癌的臨床應用體會[J]. 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2, 13(6): 403.
[5] 劉旭. 化療前后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焦慮抑郁情緒變化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 天津醫(yī)科大學, 2014.
[6] LEMONNIER I, GuII. LEMIN F, ARVEux P, et al. Qualjly of life after the initial treatment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persistent predictor of patienls′ survival[J]. Health Qual Life 0utomes, 2014, 12: 73.
[7] 溫麗梅. 放射性粒子125I 粒子植入治療肝癌臨床常見并發(fā)癥分析及綜合護理干預[J]. 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6, 26(21): 146-147.
[8] 陸月蘭, 肖琴, 孟麗華, 等.125I 放射性粒子經皮植入治療肺癌的護理[J]. 全科護理, 2014, 12(26): 2462-2463.
[9] 陳艷, 李春燕.125I粒子植入治療肺癌患者的臨床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2): 47-49.
[10] 金琳, 許陽子, 昊小俞, 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8): 24-25.
[11] 黃旭芳, 吳麗仙, 應?;? 等. 延續(xù)護理對分子靶向藥物聯(lián)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療肺癌患者遵醫(yī)行為及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J]. 護理與康復, 2016, 15(4): 346-349.
[12] 張銘, 沈加林. 能譜CT在評價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療肺癌的早期療效中的應用[J]. 臨床肺科雜志, 2017, 22(2): 203-206.
[13] 陳艷, 李春燕.125I粒子植入治療肺癌患者的臨床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2): 47-49.
[14] 潘立群, 錢江, 李鳳棉, 等.125I粒子聯(lián)合化療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J]. 臨床肺科雜志, 2015, 20(5): 832-834.
[15] 徐仁良, 華雙一, 查清, 等. BACE聯(lián)合125粒子植入治療晚期肺癌的臨床療效[J]. 臨床肺科雜志, 2015, 20(2): 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