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加美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感。高效的文本對話不能“一把抓”,而應該基于關鍵點切入。有很多課文的“題眼”精確地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對于這些課文的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基于“題眼”切入,進行高效的文本對話。如,《云雀的心愿》講述了小云雀在媽媽帶領之下飛過森林、大河、沙漠的經歷,揭示了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心愿”對課文展開高效閱讀,以此推進文本對話的深入。
在良好的閱讀情境下,學生能夠以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到文本對話中。在教學本課時,基于“心愿”這一“題眼”,我利用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以下情境。
首先,給學生播放歌曲《媽媽的吻》,之后,這樣提問學生:“歌曲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女兒有個小小心愿’,這里所寫的心愿是指什么呢?所有人都有心愿,同學們的心愿是什么呢?”在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心愿后,我將“心愿”板書到黑板上,給學生出示云雀的圖片,并說道:“云雀是一種非常漂亮的鳥(板書“云雀”),通常在海灘、草原、高山上能夠看到它的身影。云雀非常喜歡吃草籽,同時也愛吃昆蟲和小蝸牛,它也有心愿,大家想不想知道呢?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學習?!?/p>
這樣,通過播放歌曲《媽媽的吻》,營造出和諧溫馨的課堂氣氛,之后將云雀相關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并配合鳥鳴聲,讓學生不僅對云雀有了深入的認識,還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基于文本“題眼”進行閱讀質疑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有效地為學生高效的文本閱讀奠定基礎。
在引入課題之后,我讓學生基于“題眼”展開合理的質疑,使他們的已有知識得到調動,進而來預測課文的內容:“云雀的心愿是怎樣的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我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展開猜想,產生閱讀期待。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時,我將輕柔的音樂播放給他們聽,并讓他們對《憶江南》等詩詞進行誦讀,同時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在景、畫、音的氛圍中對植樹造林的美好進行感知,使學生明白植樹造林的重要性。接著出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這是我的心愿?!蔽乙龑W生在朗讀之后進行質疑。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提出為什么森林非常重要、哪些方面能夠體現出森林的重要性等問題。
如此教學,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fā),在產生情感之后,教師再直接將主題展示給學生,通過質疑的方式來讓學生的思維意識得到激發(fā),為后面的學習夯實基礎。
《云雀的心愿》一文通過云雀將人類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出來,進而讓人們明白保護森林的重要性。課文的第10、13自然段是這篇課文的重點內容,教學中,基于“心愿”這一“題眼”,我讓學生對文章的第10、13自然段進行重點閱讀,讓他們通過自讀來對文章內容進行把握,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對“森林水庫”“空調器”的含義進行理解。
第10自然段是課文里云雀媽媽所講的一段話,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一下該段總共包含幾句話,并說出每一句話所包含的意思。第1句話說的是“森林水庫”名字的含義,因為森林可以蓄水。第2~4句話描述的是森林可以蓄水的原因。一是樹冠能夠將一部分雨水擋住,不讓雨水直接沖擊地面;二是枯枝敗葉與苔蘚能夠蓄水;三是土壤能夠對水進行儲存。學生在對課文進行復述時,教師可以將“樹冠、樹干、樹下、土壤”等詞語板書到黑板上,這樣可以更好地對要點進行提示,并可以有效地對作者的表達順序進行梳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不但可以有效地記憶自然常識、妙詞佳句,還可以學習到寫作方法。
課文中第13自然段描述的是小云雀和媽媽的對話,和第10自然段具有相似的結構。學生可以根據之前的學習來自己說一說森林所具有的另外一個作用——調節(jié)氣溫。教師可以這樣進行引導:“大家在炎熱的夏天進入空調屋之后會獲得什么感受呢?同樣,在嚴寒的冬日,在空調的幫助下,還會不會挨凍呢?”這樣便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森林有冬暖夏涼的作用。
課標注重“語用”教學理念,但是很多教師沒有做到讓學生對語用訓練產生真正的感知,在選擇練筆資源時偏離了文本的中心,無法讓學生將閱讀和寫作聯系起來,因此出現隨文練筆流于形式的現象。
在本課教學中,云雀的心愿是將樹種到沙漠中,讓一片片的沙漠成為綠洲,因此,在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練習說出自己的心愿:“實際上,此時故事尚未結束。小云雀長大后,再次來到沙漠時看到的情境和當年完全不同了?!比缓?,將綠洲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并讓他們基于此展開想象,通過美麗的語言將自己心中的綠洲描繪出來。基于教師的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語言很好地表達了出來。這樣,實踐表達與文本理解聯系到一起,把教學重點放到了文本的核心主題上,讓學生深入地理解了問題,提升了他們的核心能力。
抓住“題眼”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能夠讓對話更深入,能夠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