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艷 施艷萍 劉香杰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吉林 四平136000)
顱咽管瘤是一種良性的、先天性顱內腫瘤,起源于原始口腔外胚層所形成的顱咽管殘余上皮細胞[1]。延顱咽管路徑生長,好發(fā)于鞍上及第三腦室內,也可發(fā)生于鞍內。目前認為,侵襲性生長是該腫瘤不同于蝶鞍區(qū)其他良性腫瘤的最主要特征。本病是顱內最常見的先天性腫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其治療多以手術為主。由于病變位置較深,周圍結構如下丘腦、垂體、視神經、視交叉等較復雜而重要,手術復雜程度高、難度大。因手術易損傷上述結構而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致死、致殘率高。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腫瘤占位效應引起的顱內壓增高癥狀及腫瘤局部壓迫引起的視力障礙,內分泌障礙及精神癥狀等。兒童多以內分泌紊亂、生長發(fā)育遲緩、進行性視力下降和顱內壓增高為主。而成人則以視力下降為主。我科兒于2013年至2016年共收治顱咽管瘤患者12例,經過手術切除和術前術后系統(tǒng)護理,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將護理心得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齡8~67歲,平均32歲。兒童2例,成人10例,性功能障礙1例,生長發(fā)育遲緩2例,視力視野改變8例,頭痛12例,多尿多飲3例,記憶力減退2例,術前經CT、磁共振檢查診斷。
1.2 方法。手術治療:根據腫瘤位置、深度、周圍結構情況決定近全切或部分切除。采取胼胝體穹隆間入路或額部縱裂入路,術后均好轉出院。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恰當?shù)男睦碜o理可以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恐懼情緒。交代清楚手術目的及必要性,采取的手術方式,需要注意的問題。與患者建立良好、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深入了解患者心理,耐心解除其顧慮,幫助其增強信心。教會患者放松的方法,進行一些訓練,減輕恐懼、焦慮。認真傾聽患者的內心感受。抑郁患者給予心理疏導,鼓勵患者親屬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
2.1.2 提高患者機體耐受力:根據患者飲食習慣,口味給與予富有營養(yǎng),易消化,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不能進食給予脂肪乳、氨基酸等靜脈營養(yǎng)治療,保證患者充足睡眠。
2.1.3 做好術前各項準備及各項檢查:指導患者練習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囑患者戒煙戒酒,清潔頭皮,檢查頭部有無毛囊炎,頭皮有無損傷。術前晚難以入睡者,給予地西泮等鎮(zhèn)靜劑。協(xié)助完善各項檢查,包括內分泌功能,視力視野檢查,血常規(guī),血凝,肝腎功能檢查。
2.2 術后護理
2.2.1 體位的護理:全麻清醒者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每2 h翻身1次,保持頭、頸、脊柱為一條直線。較大腫瘤患者瘤腔保持高位,側臥位時應健側臥位。全麻清醒后取低半臥位或斜坡臥位,抬高床頭15°~30°。
2.2.2 密切觀察病情:觀察并記錄意識,瞳孔,肢體活動,語言能力,有無顱內壓增高,尿量等。術后給予心電監(jiān)護、氧氣吸入,每1 h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變化,記錄24 h出入量。出現(xiàn)躁動,意識障礙、脈搏、血壓改變、甚至呼吸停止,應立即通知醫(yī)師,做好腦室穿刺的準備并給予脫水劑甘露醇快速靜點。
2.2.3 術后飲食:全麻未醒患者禁食水,口唇干燥者用棉簽蘸少量溫水濕潤口唇。清醒后可少量飲水,無嘔吐等不適進流食逐漸過渡至普食。意識障礙和有飲水嗆咳者,給予鼻飼或靜脈營養(yǎng)。
2.2.4 腦部引流管:觀察引流液性狀、顏色、量。術后引流液由暗紅色逐漸變淺變清,若術后24 h后仍有新鮮血液流出應通知醫(yī)師,給予止血藥物或再次手術。保持引流管通暢,并妥善固定。勿折曲、壓迫引流管,觀察并記錄引流量,引流瓶內液體不宜過滿,按無菌操作原則及時傾倒引流瓶,防止引流液逆流。引流瓶不能高于患者置管口的平面。保留足夠的引流管長度,進行各項操作前先安置好引流管,必要時夾閉引流管。觀察引流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引流口有無紅、腫、熱、痛等炎性表現(xiàn)。翻身時避免壓迫引流口,敷料有污染及時通知醫(yī)師予以更換。
2.2.5 安全護理:安放床檔,防止患者墜床,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有精神癥狀患者要留有專人陪護。抑郁患者防止自殺,躁狂患者適當約束,防止自傷或傷害他人。對偏癱和視力障礙患者做好生活護理。
2.2.6 并發(fā)癥的處理:視力視野障礙患者,密切觀察視力視野情況[2]。可以采取初步評估的方法,讓患者平視前方,用手指在上、下、左、右四個方位等距離活動檢查視野情況,在患者前方不同距離,如1、2、3 m等處用手指數(shù)評估視力。并對此類患者加強巡視,保證安全。尿崩癥患者術后留置尿管,記錄24 h出入量,特別注意記錄每小時尿量并測量尿比重,用量杯準確測量尿量。注意患者有無脫水表現(xiàn)。應用垂體后葉素等抗利尿劑,注意觀察用藥效果,垂體后葉素首次用較小劑量皮下注射,以免引起無尿。必要時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注意進行血清離子的監(jiān)測[3]。在正常補液的情況下,若尿量>160~200 mL/h,尿比重<1.005應視為尿崩癥,應報告醫(yī)師及時處理。尿崩癥期間的補液量可根據患者每小時尿量來確定飲水量和鼻飼水量,補液應遵照量出為入的原則。尿量增多期間注意補鉀,每1000 mL尿量補充1 g氯化鉀。注意有無高鈉、低鈉血癥。每12 h監(jiān)測血鈉,根據化驗結果給予處理[4]。低鈉血癥的處理,血鈉>130 mmol/L,無明顯癥狀無需特殊處理,注意密切監(jiān)測血鈉水平,血鈉<130 mmol/L,根據醫(yī)囑給予高滲氯化鈉靜點,濃度應<3%,速度不宜過快,補鈉要分次完成。高鈉血癥停止輸入含鈉液體,靜點葡萄糖注射液或從胃管注入溫水,并給予抗利尿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禁食并行胃腸減壓。觀察抽出胃液的顏色,根據醫(yī)囑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等,止血藥巴曲亭等,胃內注入冰鹽水和去甲腎上腺素。體溫失調患者注意觀察熱型及持續(xù)時間,高熱患者給予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頭部冰袋冷敷,電腦控制降溫冰帽,室溫控制在20°~25°。癲癇患者進行正規(guī)的治療,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的患者,停用藥物時要逐漸減量。注意減少對患者的刺激,癲癇發(fā)作時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給予鎮(zhèn)靜藥物,防止窒息、舌咬傷。
顱咽管瘤術后患者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必須密切觀察,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通知醫(yī)師,以避免病情的發(fā)展惡化,提高治療的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陳茂君,蔣艷,游潮.神經外科護理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334-349.
[2] 柴玉玲,柴玉清.顱咽管瘤患者圍手術期的觀察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28(5):909.
[3] 鮮繼淑,苗新英,杜小琴,等.顱咽管瘤切除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40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27):21-22.
[4] 項煒,朱賢立,趙洪洋,等.顱咽管瘤切除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的處理[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8,5(4):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