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斯佳(云南省文化館)
琵琶在中國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這個進程中,幾盛幾衰,以其頑強的生命力,獨特的個性及豐富的表現(xiàn)力在漫長的歲月中留下了足跡。從明末清初的幾大流派到解放后創(chuàng)作的蓬勃發(fā)展及年代以后創(chuàng)作的多元化等,琵琶藝術(shù)在其發(fā)展歷程中可謂是碩果累累,豐富多彩。而《春雨》曲亦是近年來涌現(xiàn)出的較為優(yōu)秀的琵琶曲之一,因此,本文將對琵琶曲《春雨》進行研究,探討其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和琵琶技巧的運用等特點。
琵琶獨奏曲《春雨》創(chuàng)作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作者是朱毅、文博。此曲在濟南舉辦的全國民族器樂比賽中亮相,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此后被各專業(yè)院校列為琵琶教材、考級曲目、比賽曲目和音樂會演出曲目,深受聽眾和專業(yè)人士喜愛。經(jīng)歷了文革長達十年文化藝術(shù)的荒漠歲月,《春雨》以清新流暢的旋律,向人們呈現(xiàn)藝術(shù)春天的到來。春雨過后,萬物生長,百花爭艷,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樂曲結(jié)構(gòu)嚴謹流暢自然,以江南評彈曲調(diào)為基礎(chǔ),刻畫出一幅濃淡相宜的水鄉(xiāng)畫卷。
《春雨》曲是近年來涌現(xiàn)出的較為優(yōu)秀的琵琶曲,說其優(yōu)秀大致有三,一是以江南地區(qū)頗有影響的評彈曲調(diào),作為此曲主題的素材,通過各種變奏使其非常的清新、活潑。由于評彈原就是以小三弦與琵琶作為伴奏樂器,因此,借鑒引用評彈曲調(diào)就顯得非常地熨貼、合適。二是通過五聲音階的旋律,用不同的手法加以變奏,較好地把握住了江南三月春雨的各種音樂形象,例如,時而綿綿細雨,時而傾盆陣雨時而雨后滴珠,時而彩虹飛架,音樂語言層次分明,音樂形象豐滿多姿。可以說對于任何一首樂曲來說,音樂形象的樹立是最為重要的,沒有鮮明而生動的音樂形象,一首樂曲就不能站住腳。三是運用琵琶的手法既獨到又組織得較為細密。例如,除了突出琵琶上最有特點的各種半輪、帶輪等運用外,又借鑒了西洋吉他上的一些技巧,主要是勾彈技法,運用得較為得體與巧妙,這些均是該樂曲取得成功的保障。
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說書或南詞,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是一門古老、優(yōu)美的說唱藝術(shù)。評彈演唱時一般以手持琵琶和三弦,自彈自唱,音樂輕柔細膩?!洞河辍吩谄鋭?chuàng)作中就大膽的借鑒了評彈的曲調(diào),并以此作為樂曲的主題素材,通過自由的變奏衍展,表現(xiàn)了秀麗的自然風光和人們愉悅的心情。
樂曲由引子、四段及尾聲組成。【引子】只有4個小節(jié),描寫晶瑩透亮的“雨滴”。全用泛音演奏,表現(xiàn)出一種靜謐、清空的氣氛,一下子把聽者帶入到了清新、幽雅的大自然氛圍之中。在4個小節(jié)的引子之后,馬上進入主題,以評彈唱腔為素材構(gòu)成,雖然非常短小、簡潔,只有幾小節(jié),但這是整首樂曲的主題。
接著,重復主題但節(jié)拍上擴充了一拍。然后,在屬調(diào)上模進和變奏,再穿插著泛音及長音伸展與短音作結(jié)相輔,構(gòu)成了第段。這一小段的氣氛是平靜而舒坦的,這是春天給我們帶來的坦然愉悅心情的寫照。第2段仍是在這一主題上進一步模進和變奏,但情緒開始稍稍趨于活躍。在八度音不斷向上翻動與漸快漸強的推動下達到了這一段的高潮。然后,通過大幅度的向下滑奏,并停在2音上暫憩,似乎表現(xiàn)了人們在春天中興致勃勃、興高采烈的心情。第3段還是在第1段主題上變奏,但更加強了調(diào)式的對比。旋律從主調(diào)D到屬調(diào)A再到重屬調(diào)E,雖然只是旋律片段,但調(diào)式變換的色彩更為豐富了。最后,又回到了寧靜的泛音,結(jié)束了第一段。當然,這時的泛音已為【二】段轉(zhuǎn)為A屬調(diào)作好了鋪墊。整個【一】段的樂句分割明顯,主題發(fā)展的思路清晰,采用的手法簡潔,突出了江南秀麗的自然風光和人們平坦愉悅的心情。在技巧的運用上,尤其是半輪的運用需要清晰而飽滿,整個旋律演奏得舒展、活潑,富于情趣。
第二部分【三】段開始樂曲轉(zhuǎn)為對自然模擬與實際情景的刻畫。用琵琶演奏家沈浩初的話來說,就是“文套長于表情,武套長于狀物”。所謂“狀物”就是以具體描寫事物為主的。可見,作者是借鑒了傳統(tǒng)琵琶曲中武曲的手法,結(jié)合現(xiàn)代的變奏技巧來實施運用的。這樣,也就反襯出引子一二段是作者借鑒了傳統(tǒng)琵琶曲中文曲的手法,是以表現(xiàn)樂曲內(nèi)容的情感為主的。因此,在【三】段中似乎是人們在觀察和體驗這種大自然的風雨聲,使人們的心靈得到了大地春雨的洗禮。由虛轉(zhuǎn)實描繪大自然的形象更為豐滿了。它也分為具體變奏關(guān)系的若干小段,第1段以和聲襯音的寫法,運用抹(中)、抹(食)、勾(大)的三連音奏法,描繪了天上下起了另星細雨的情景,似乎是斜密的絲絲細雨不斷撲打在人們的臉上。
這種技巧顯然是借鑒了西洋古典吉他的彈奏方法,不僅使人想起西班牙吉他名曲《愛的浪漫曲》中的三連音勾彈技巧。將琵琶上原來的“彈”改為“勾”,使音色更為飄渺一些,雖然是模仿吉他而來但借鑒得較為自然、得體。然后,再低八度重復此段旋律,構(gòu)成了第1段。第1段將第2段的旋律用分解和弦的方法奏出,雖然是運用常規(guī)的彈挑手法,但速度較快,子弦上的旋律音必須突出,使旋律連貫起來。這種技巧有點像傳統(tǒng)的“飛”與“雙飛”的指法運用。其內(nèi)容似乎是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細雨,屋檐下時時滴著水珠兒頗為生動。
該樂曲主要通過變奏手法,在第一部分中通過主題的不斷變奏衍展,描寫各種“雨滴”,這里主要分析第二部分。在第3段中主要旋律轉(zhuǎn)為低音,在第1、2段相同旋律的基礎(chǔ)上,運用三指輪襯音的變奏手法。先是襯子空弦而后襯子、中兩空弦,似乎雨點逐漸下大了,發(fā)出嚼嚼啪啪的響聲,也頗為形象、生動。
這一段由于節(jié)奏較緊促,三指輪的密度較高。先開始在子弦上輪奏,然后又在子、中兩弦上輪奏,力度也隨之加強,象征著雨勢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下段的傾盆大雨。第4段仍在前面旋律基礎(chǔ)上,運用和弦掃輪的變奏手法。似乎是雨點更大了,象征著一場暴風雨的來臨,雨態(tài)也由此而達到了高潮。此段的和弦掃輪在運用上要以連貫為主,就是掃連著輪,輪連著掃,二者隔離,效果也就不好了。掃輪的觸弦部位也要高一些,滿輪的出音要柔和而不生硬。第二部分的【三】段,就是結(jié)合琵琶豐富的手法,以寫實的方法通過同一旋律不同的變奏手法奏出,形象非常地生動,與前面第一部分以虛帶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僅手法運用上有所出新,手法組織上也最為細密。而且能準確捕捉到具體各種雨勢的音樂形象,這是創(chuàng)作比較成功的地方。
總之,此曲的內(nèi)容與形式、形式與手法等方面都結(jié)合得較好,音樂形象也頗為生動。曲名為《春雨》,主要是在“雨”字上下功夫,而“春”字不僅是通過流暢的旋律體現(xiàn)出來,而且也是通過人們的心情反映出來的。在“雨”字上下功夫也可分為大自然的雨滴、小雨、中雨乃至傾盆大雨,以及人們心靈上的雨露滋潤,形成情與景的結(jié)合,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境地。看來作曲者在創(chuàng)作的意識上是有所目標,有的放矢的,而不是僅僅為了技巧而技巧的堆積,這是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引子,樂曲的呈示部,用純凈的泛音音色組四句像五言詩一般的樂段。錯落有致,上下呼應(yīng),自然清晰。如同晶瑩剔透的雨滴,輕盈飄灑,落在池塘中、草地及樹葉上,發(fā)出令人愉悅的聲響。演奏時應(yīng)注意右手的力度控制和兩手泛音點的協(xié)調(diào),動作手勢要有吟詩般的感覺。
第一樂段,輕快的行板。以輕松愉快的評彈過門曲調(diào)為音樂動機,不斷地加以展開。采用了加花變奏、音區(qū)變化模進、離調(diào)等手法,使旋律進行的十分優(yōu)美、清新、流暢。不由使人陶醉在細雨霏霏的江南綠色田野中。仿佛見到窈窕的姑娘身穿藍印花布衣裳,頭戴印花頭巾穿行在田間或栽秧、或采茶、或嬉戲。春意盎然;好像聞到了那漫野的油菜花香;又如同聽見那不時傳來的滾滾春雷聲,使人能聯(lián)想到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調(diào)式中升4的出現(xiàn),如雨后春筍般的清新,逐漸很自然的過渡到屬調(diào)。又以一組泛音結(jié)束,上下呼應(yīng)。演奏中半輪的指法運用較多,要特別注意四點半輪的清晰勻稱,且多變化,防止單調(diào)雷同。推拉音的運用,要委婉,切忌生硬,運用寫毛筆字的“藏頭”手法產(chǎn)生聽覺上的慣性,營造輕柔細膩吳儂軟語的親切感。
第二樂段,第一層次,中速。富于激情的旋律,基于主旋律的拓展。采用大段的長輪、挑輪、雙弦輪。由三部分組成,層層推進,以及為富于情感的旋律,表現(xiàn)了雨后的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爭艷的情景。此段樂曲的和聲運用非常貼切自然。更加增強了琵琶的表現(xiàn)力。使整段樂曲十分豐滿。使人感到掙脫了漫漫冬季嚴寒的桎梏,終于見到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演奏輪指要有耐力的訓練,要有激情,要有蕩氣回腸的感覺。
第二樂段,第二層次,可視為華彩樂段。樂曲由慢漸快,共四部分。每段一種指法。第一部分,反彈借鑒了古典吉他的演奏方法。更加豐富了本已十分豐富的演奏法。3/8拍的節(jié)奏以輕柔的圓舞曲,表現(xiàn)小雨滴像小精靈般的輕快舞蹈,濺起的水花。漸快,如同孩子般的笑聲。中指的強拍注意分寸注意音色。第二部分,三指彈(創(chuàng)新指法)同樣旋律用2/4拍快速演奏,也是此曲的炫技部分,清晰流暢,旋律在中指,突出些。好像小雨匯成溪流。第三部分,挑輪,大指作為旋律在低音進行渾厚有力同樣的旋律得到進一步的展現(xiàn)。第四部分,輪拂,造成氣勢磅礴,如同交響樂的音響,將樂曲推向高潮,好似滾滾江濤勢不可擋。這四種指法將同一音樂主題,以漸次遞進,層層疊加的手法,將小水滴、小溪流逐漸匯成大江河刻畫的惟妙惟肖。
第三樂段,廣板。緊接前段,用很富張力的雙弦長倫把樂曲主題演奏得像大海一樣寬廣,大指二弦上的副旋律像人聲合唱和聲更顯得無比深情。讓人們不禁產(chǎn)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暢想。然后掃弦由弱漸強推向最高潮。當結(jié)束的大三和弦變?yōu)樾∪拖遥孟駥⑷藗兊哪抗庖葡蛄诉h方海天相連處。
尾聲,平靜如水的主旋律更加顯得景色的秀美,更使人產(chǎn)生閑庭信步、悠然自得的情懷。圍繞主題的評彈曲調(diào)用一串人工泛音再現(xiàn)奏出,前后呼應(yīng),相得益彰,給人以悠遠的意境、回味無窮。
[1]李備. 琵琶曲《春雨》的獨奏[J]. 藝海,2005,02:71.
[2]張辛洋.蘇州彈詞風格琵琶曲教學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6.
[3]高文馨. 論中國琵琶藝術(shù)的世界性[D].福建師范大學,2013.
[4]郭阿紅.如何提升琵琶演奏技能[J].音樂時空,2015,11:121.
[5]楚昭. 琵琶曲《春雨》的演奏技法探究[J].劇作家,2009,05:135.
[6]宋辰.從三維立體角度論琵琶現(xiàn)代曲的演奏藝術(shù)[D].河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