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小調特點及其功能美學

      2018-01-24 11:03:18齊柏平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小調山歌

      ●齊柏平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100872)

      一、小調的分類與分布

      (一)分類

      中國民歌分號子、山歌、小調。其中小調是各個階層、各種人群、各種職業(yè)都樂于接受并演唱的歌曲,其參與性極強,很容易在民間流行。小調是民間歌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歌曲品種,種類豐富、雅俗共賞。歷史上,它在藝人和文人士大夫中都曾廣泛流行,甚至宮廷之中也不乏它的身影。小調本身亦可分為吟唱調、謠曲、時調三大類。

      吟唱調包括兒歌、叫賣調,實用性比較強。接近自然語言音調,其獨立性、完整性相對弱一些。還有吟詩、誦詞等,吟誦或吟唱調基本上以語言的四聲為主要依據(jù)來實施表演。這一類歌曲主要體現(xiàn)于文人詩詞作品的演唱之中,歷史上,文人也是吟唱調的表演主體。

      謠曲的發(fā)展比吟唱調完整,篇幅不大,旋律的音域不寬,節(jié)拍比較規(guī)范。謠曲還包括訴苦歌,一般是婦女演唱較多;生活習俗歌,常會涵蓋風土人情,它常用在風俗儀式中,如哭嫁、伴嫁之類的歌曲等;還有嬉游曲,對答的歌曲等;謠曲中比重最大的是情歌,愛情歌曲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所以情歌永遠是最多的,因為每個人都會享受到愛情的甜蜜與痛苦。

      時調是小調中發(fā)展最成熟的民歌。結構嚴謹、變化豐富、音調優(yōu)美。職業(yè)和半職業(yè)藝人經常表演此類小調。首先是因為它既符合時代的特點,又表現(xiàn)大眾的情感需求,故流傳的地域最為廣大,城鄉(xiāng)均有,內容豐富,表演手段也千變萬化、多姿多彩,不可盡述。時調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流行歌曲”。用英語來說就是 Popular Song。

      (二)分布

      小調在中國的分布總體來說,是流行于中國的東部地區(qū),即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以東的地區(qū)。這里主要是平原的所在地,由北到南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還有東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等海拔在 500米以下的地區(qū)。這里是中國地勢的第三級。

      小調本身分三類,所以又有一些細節(jié)性的差異:比如在城市與在農村就有所不同。叫賣調在農村、山村廣泛分布,像郭頌唱的《新貨郎》所涉及之內容,有些貨郎兒為了招攬生意,引起顧客注意,提著撥浪鼓,挑著貨擔邊走邊唱。過去,在農村、山村沒有商店的地方,都會有貨郎兒的叫賣聲,所以農村、山村的叫賣調多于城市。另外不僅有賣貨之叫聲調,還有鐵匠一類“戧刀磨剪”等叫聲或吆喝之聲,但總體而言這類叫聲呈下降趨勢。

      情歌類的小調在城市、農村都有,并且數(shù)量最多,參與人數(shù)也最眾,一般青年都會唱幾首小曲來解悶。像現(xiàn)在的《繡荷包》《放風箏》《鮮花調》等等都是明清時期流行的曲調,它主要流行于青年人這個群體。這些明清的曲牌有不少變體,這是人們在傳唱過程中自由創(chuàng)作或即興發(fā)揮而形成的結果,同時也有地域性差異的因素,還有一些方言的影響效果。

      城市民謠一類,顯然是以城市流行為主的。這是現(xiàn)當代民歌流行的一個潮流,由于科技的發(fā)達,傳播媒體也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不完全是口口相傳了,而且越來越依靠媒體、高科技。人們通過聽錄音音響,如早期的黑木膠唱片,改革開放初期的盒式磁帶、以后的CD、VCD、DVD、MTV、Walk man(隨身聽)等科技工具來學習表演,也通過視頻、音響來學習。而市場也為普通人的參與提供條件,如到專門的KTV歌舞廳,或者卡拉OK廳,或者某某夜總會去欣賞歌曲或者參與表演。而這一類的表演與流行則在城鎮(zhèn)的歌舞廳和茶樓、飯莊、酒店比較多見。農村顯然比較少見。

      在國外,有鄉(xiāng)村民謠和城市民謠(甚至出現(xiàn)了與此有關的城市民族音樂學理論),前者包括了號子、山歌和小調,而后則主要指的是小調。這是小調的地域因素之體現(xiàn)。

      二、小調的歷史性與地域性

      (一)歷史性

      小調在習慣上稱為里巷之曲。歷史上還有俚曲、村坊小曲、小唱、時調、俗曲、小曲、小令等名稱。它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由于城市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市民階層,人群十分集中,行業(yè)、商業(yè)集中,大家都需要娛樂,于是出現(xiàn)了“城市民謠”,這個名稱類似歷史上的“村坊小曲”?!按濉保皋r村,包括山村、鄉(xiāng)村?!胺弧眲t是唐代及其以后流行的有一定“行政”意義的概念,比如陜西西安現(xiàn)在還有“大唐通易坊”,歷史上唐代有“教坊”等稱謂。而“里”主要帶有農村性質,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即二十五家為一里,并設有“里長”;后來有五十家、百家為里的變化情形;而“巷”則多指城市街道,如街談巷議中的“巷”就是“小巷”之意。從這點上說,小調的地區(qū)性明顯,覆蓋面相當廣泛,包括了城市和農村。

      小令在唐代已經出現(xiàn),唐代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詞,當作酒令,后遂稱詞之較短小者為小令。白居易《就花枝》詩曰:“醉翻衫袖拋小令,笑擲骰盤呼大采”。 宋代晏幾道 《鷓鴣天》詞:“小令尊前見玉簫 ,銀燈一曲太妖嬈。”元代稱“葉兒”,燕南芝庵的《唱論》曰:“成文章曰樂府。有尾聲名套數(shù)。時行小令喚葉兒”。到了明代,王驥德《曲律》中說,“北人沿余天巧,今所傳[打棗桿]諸曲,有妙入神品者。南人苦學之,決不能入調。蓋北之[打棗桿]與吳人[山歌],不必文士,皆北里之俠或閨閫之秀,以無意得之。尤諸鄭衛(wèi)詩風,修大雅者,反不能作也?!庇终f:“渠所謂小令,蓋市井所唱小曲也?!泵魃虻路凇度f歷野獲編》卷二五《時尚小令》云:“比年以來,又有《打棗竿》《掛枝兒》二曲,其腔調約略相似,則不問南北,不問男女,不問老幼良賤,人人習之,亦人人喜聽之。以至刊布成帙,舉世傳誦,沁人心脾?!闭f明明代小曲已經非常成熟了,清代小令進一步發(fā)展,當時稱“俗曲”、“俚曲”或“時調”。清代中期刊印的俗曲就有6044種。[1]清代其它刊本如《霓裳續(xù)譜》《白雪遺音》《時尚南北小調萬花小曲》《粵謳》等記載俗曲都不下百種。明清俗曲是中國現(xiàn)代民歌的直接源頭。

      從歷史上具體的體裁名稱來說,先秦時期的鄭衛(wèi)之音,漢代的房中祠樂、相和歌,唐詩、宋詞、元曲均包含有小調的因素。一直到明清都有小調,明清時稱“明清俗曲”,因為它相當通俗,所以以“俗曲”名之。同時,也因為它是當時流行的許多膾炙人口、耳熟能詳?shù)母枨?,所以也稱為“時調”。在當代,它又被稱為“流行歌曲”。說明小調總在變化。當然現(xiàn)當代的流行歌曲,還不一定完全等于小調。它只能是小調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一個是歷史的內容,一個是當代的內容,只有在當代的這些歌曲經過歷史的陶洗、篩選之后,積淀下來,仍然為老百姓所唱的歌曲才能進入我們的傳統(tǒng)小調行列。

      (二)地域性

      一般而言,小調有一定的歷史內涵,如《月子彎彎照九州》宋代就已經有了,它反映的是夫妻團圓之人類的話題。《掛技兒》《打棗竿》之類屬明代,《放風箏》《茉莉花》之類清代多見。地理意識在小調中也能夠充分展示出來。如山西的《打酸棗》說明北方的“棗”是生活中比較多見的。我國的棗子主要產地在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qū)①,如棗莊、棗園類就是產棗之地,棗子的種類也非常之多,諸如冬棗、大棗、紅棗、藥棗、沙棗、金絲小棗等。再如“采茶”一類的歌曲在中國南方民歌中屢見不鮮,因為南方產茶,所以與茶有關的歌曲極為多見,如福建的《采茶撲蝶》和南方各省的《十二月采茶》;唱“采茶”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如“順采茶”、“倒采茶”等小曲; 歌舞中還有采茶舞曲,真可謂不勝枚舉;而與“采花”有關的小調則南北都有,俯拾皆是。如《十二月采花》,還有《對花》,并且可以“正對花”和“反對花”等。但總體而言,花在南方多于北方,所以與此相適應,南方還有花燈歌舞、花鼓燈、花鼓戲等小調藝術。[2](P175)如云南的花燈調《十大姐》,安徽的花鼓燈等都是鮮活的例子。

      在性格方面,小調也有南北風格的不同。北方的一般比較勁爆,南方的相對典雅。徐渭的《南詞敘錄》曰:“北曲使人神氣鷹揚,毛發(fā)灑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闭f明北方小曲比較豪邁、粗獷。王驥德《曲律雜論》曰:“北曲之沉雄,南曲之柔婉,可畫地而知也”。 又曰:“北人工篇章,南人工句字。工篇章,故以氣骨勝,工句字,故以色澤勝”。這說明了南方小調的細膩、柔婉風格。在節(jié)拍、節(jié)奏方面,南方小調板式變化比較少,多頂板,多切分,而北方的板式則多漏板。如東北的《梅花開得好》就有不少漏板和切分音,而南方的《茉莉花》《繡荷包》等都是頂板。

      三、常態(tài)化的內容與結構

      小調的內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為主要在城市流行,故反映城市人們的生活更為常見,因此,它對城市的影響似乎也更大一些、集中一些。在中國歷史上長期有“四季”、“五更”、“十二調”等都是小調的基本表現(xiàn)內容,如《子夜四時歌》《從軍五更轉》《鬧五更》《月節(jié)折楊柳歌》《十杯酒》《十二月觀燈》《十二月點兵》等 。而現(xiàn)當代小調流行歌曲是城市化、工業(yè)化后的產物,它直指人的內心,直接表達人的內心的瞬間感受。當代小調已經脫離了農業(yè)社會這個大的背景,而口耳相傳的手段也被錄、放機式的科技方式所代替。所以,20世紀末一直到現(xiàn)在人們在不斷申報“非遺”。小調中的“時調”現(xiàn)在已經成為傳統(tǒng)民歌,而新時代的“流行歌曲”也有向傳統(tǒng)靠近的傾向。

      隨著中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農村里的人也往城市走了,這種情況是我們民歌發(fā)展進程中的又一新現(xiàn)象。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藝術普及的程度也越來越高,普及的范圍越來越大,科技也仍然在為這種普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城市居民自發(fā)地組織秧歌隊,節(jié)日舉辦各種音樂活動,這些都有助于小調藝術的提高。

      在我們看來,小調的起、承、轉、合之四句結構是一個精致的、雅俗共賞的藝術整體。也是雅與俗皆能接受的一個共同點,雅可包容,俗可以努力,尋找到這么一個點,也是歷史的機緣之合。音樂歷史已經證明,往往四句就夠了。這種模式化的展示,可謂短小之曲,精悍之調。人們有規(guī)律可尋,有規(guī)矩可依。雖然靜中有動,傳中有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四句的起、承、轉、合的結構和藝術手法,與中國詩詞的結構是同步的,它體現(xiàn)了一種“文”與“藝”之“融和”與“同構”(或者說是“同步”)。同時也體現(xiàn)了小調結構的“超穩(wěn)定”功能。四四方方,四平八穩(wěn),顯示了穩(wěn)定壓倒一切的思想內涵。有的時候四句變成兩個大句,有時四句可能發(fā)展成大的段落,但并不妨礙它的主體性特征。起、承、轉、合是有內在關聯(lián)的,不是東拼西湊雜合體。傳統(tǒng)小調的音階是中國式的五聲與七聲,不是西洋大小調的音階結構,沒有西洋大小調的強烈傾向感,它的線性結構被稱為線的形態(tài);而沒有尖銳的傾向性則被視“和的精神”,而歷史上,小調多與文人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尤其是古琴類的琴歌或詩詞的吟唱,則被視為“虛的意境”。另外,小調除結構簡練之外,在城市這個人口密集之地,環(huán)境不允許你大聲唱,小調表演具有一定的環(huán)保性質。人們的感情通過小小的調控就可以得到合理排泄、疏通,人們通過小調把長期壓抑的情感釋放出來,從而有利于身體健康。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小調的特點有三,第一是結構短小的歌曲,第二是小聲歌唱的曲調;第三是小層次,各色人等都喜歡且能夠參與的歌曲。如果說山歌是“天籟”的話,小調就是“人籟”和“情籟”。如果我們將民歌大類加以比較,我們會更清楚小調的特點,有比較才有鑒別。號子是重體力勞動之歌,節(jié)奏與勞動緊緊相聯(lián)。山歌,山野戶外的歌,山歌驅除寂寞、改變當下運動的狀態(tài)和個人感覺。山歌多是個人心靈的獨白,是情感激動的話語。只有小調的出發(fā)點是一種哲學意義的休閑,是一種休息、快樂:是“樂者,樂也”之觀念最充分的體現(xiàn)。

      四、產生與傳播

      小調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們在城市中生活,節(jié)奏比較快,勞動強度大(包括腦力勞動),生活壓力大,人們更需要娛樂,人們的情感需要發(fā)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抒情。當人受到外界啟發(fā)之后,他們就會自然地從內心表達出來,如果是口頭表達,則通常就是歌唱。所以《荀子》說:“樂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為文謂之音?!惫P者認為以下的內容是小調產生并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一)休閑娛樂

      城市里,人群密集,生活忙碌,所以需要歌曲娛樂休息,小調幫助人們實現(xiàn)了這一需求。城市有各種各樣的階層,有各行各業(yè)的工人和腰纏萬貫的商人等等,他們都需要休閑。

      (二)情感基礎

      城市里的各色人等都需要表情的歌曲,人們的感覺、感情、感受都與情感有關。情是與生俱來的,是生活中永恒的內容??梢允峭形镅灾尽⒔杈笆闱?,如《茉莉花》;也可以是寄情山水、托物言志,如《放風箏》《繡金匾》等;或直言不諱,脫口而出,如《瞧情郎》等。

      (三)經濟基礎

      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小調都發(fā)達,只有在經濟發(fā)達的地方才能有優(yōu)秀的小調傳播,如我國東北的小調就比較發(fā)達。上海、武漢、重慶、成都、西安、北京、天津等城市小調也很發(fā)達,也是城市經濟發(fā)達之因。

      (四)傳播基礎

      小調在城市中,在這種人群高度密集的情況下,是非常利于傳播的。無論是自然傳播,還是科技傳播,都相當有利。速度快、規(guī)模大、效果好。

      小調的傳播要靠共性,因為它反映的不僅是個人的感情,更多的是顯示社會的內容和社會階層的感情。我們看《孟姜女》、《茉莉花》、《繡荷包》、《情情郎》、《放風箏》等,都反映了中國農業(yè)文明。它反映的是愛情婚姻、家庭矛盾、相思別離、風土人情等。小調的唱詞無所不包,能夠以高度的概括力和批判眼光觸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而使小調的主題獲得了廣泛的社會意義。因此,小調不僅可以以小搏大,也可以管中窺豹。

      流行歌曲是小調領域中與時俱進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概念及其范圍還在不斷的變化。它與傳統(tǒng)概念之間的差異還在擴大。小調隨時代、經濟的發(fā)展發(fā)生變化是正常的,否則不足以體現(xiàn)小調在發(fā)展;工業(yè)革命使人群的分工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有工人、農民、軍人、科學家、學生等,職業(yè)各不相同,感情亦有差異;小調反映社會,隨時而變,非常自然。

      五、休閑與表演

      小調是一種模糊了身份的、作為人或人類的普適性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有高大上的內容,但更多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各種細膩情感的表達,對于個人而言有喜、怒、哀、樂之情,而對于社會而言有婚、喪、嫁、娶之事,小調都可以表達。

      從音量和表演場地來看,傳統(tǒng)小調是“室內樂”,是小聲哼哼不用東張西望的歌曲。因為音量小,所以不擔心影響別人生活或工作。同時又是在自己家里唱,別人也看不見。所以小調是一種隨性而致的小曲兒,是一種隨心之音,也是一種自己休閑也不影響別人的歌曲。它是“室內樂”,但不一定是“客廳歌曲”,它可能是“廚房歌曲”、“臥室歌曲”、“涼棚歌曲”等,甚至可能是“地下室歌曲”等;亦有可能是“沙龍歌曲”或“閨房之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一)休閑小調——脫掉制服后的人的歌唱

      休閑小調是脫掉制服之后所唱歌曲:是軍人脫掉軍裝之后所唱之曲,是工人脫掉工作服之后忘掉工作的歌曲,是學生脫掉校服后的歌唱,也是農民脫掉泥巴服后的歌唱。它是勞動之后的休閑,是工作之余的小曲,是享受生活的歌唱,是中庸之歌。簡言之,小調是人們脫掉了工作制服之后忘掉身份的小唱,它是人們去掉了一切外衣的作為真正的血肉之軀的人之真情實感的表達;在此時此地,人們不再區(qū)別為工人、農民、士兵、商人、學生、教授、科學家等行業(yè)或職業(yè),而是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極為普通的人,作為一個脫掉了衣衫的赤子之人,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或憂怨、悲傷,或竊喜、興奮,都通過哼唱小曲來完成。它還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其抒情性與山歌比較起來,更為清新委婉,有一定的修飾性,擁有最為廣泛的傳唱人群,也最能夠表現(xiàn)出“樂者,樂也”的哲學情感。

      在小調中,有一種被忽略的、并不輕松的情感,這類情感可以訴諸于大庭廣眾之下。如果說山歌是某一類人的情感,小調則是所有人的情感。山歌是干柴烈火,小調是小橋流水。山歌是鄉(xiāng)村之樂,小調是城鎮(zhèn)之曲。小調是人堆里的歌曲,所以它不可能像山歌那樣吼出來,喊出來,而是小聲地娓娓道來。小調也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理想和愿望,表達個人的意志與立場,同時也對有情感失落的人有一種心靈撫慰作用。山歌是地老天荒般的激情,小調是細水長流般的柔情。

      休閑小調悄悄地唱,不驚動別人。打發(fā)時光,表達愜意,沒事偷著樂。表演時不用擔心“擾民”而遭到投訴,也不用擔心別人不高興。這是一種真正的娛樂。所以小調是一種沒有行業(yè)限制,或者說是超越行業(yè)界限的歌曲,是一種沒有國界的歌曲,因而也就是全人類的歌曲。它表達的文明性更高,禮儀性更強,體現(xiàn)的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一種適度情感。即是適度表情的歌曲。

      小調在我國民歌中是流行最為廣泛的一類體裁。原因在于它結構規(guī)整、短小精悍,很有規(guī)律,易學易唱,所以深受城鄉(xiāng)居民的喜愛。在演唱上最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的演唱能力。從這點上而言,小調是肯定了人們的抒情權,允許人們歌唱,接納普通人的歌唱,無需別人來指點什么,隨性而發(fā)即可。除了歌唱“軍旗”、“祖國”、“黨和人民”之外,也需要將愛情來抒發(fā),這就是我們今天流行歌曲所反映的范圍。脫掉制服之后,他們不再作為一個軍人,而是作為一個有七情六欲的人來抒發(fā)出自己的情感,有朋友之情、親人之情、愛人之情等,表現(xiàn)自己內心的活動,這才是真正的抒情。故軍人也需要小調。商人也需要娛樂歌曲?,F(xiàn)在也有此類歌曲,但時代不一樣,人們的精神面貌不一樣,所以唱起來效果也不一樣。更加細節(jié)化、合理化。

      小調文人歌曲在歷史上曾經大量存在,如琴歌、詩詞吟唱。這類歌曲就是與知識分子有密切關系的歌曲。婦女做針線活時唱的歌曲絕大多數(shù)也屬于小調;部分中國的流行歌曲,剛開始被看成是“時調”,歷史上曾被視為“靡靡之音”,被看成是“頹廢歌曲”,被看成是“黃色歌曲”,被看成是“下流歌曲”,甚至被視為“亡國之音”。其實是關注層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在改革開放初期,又有許多人驚呼“黃色下流歌曲”、“亡國之音”又卷土重來。實際上是現(xiàn)代歷史的人們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些流行歌曲的印象特別不好,所以才導致建國后人們對這類歌曲深惡痛絕。改革開放后這種情形有所改變。

      小調的意義在于它的休閑與抒情,在于它表現(xiàn)了三百六十行人們的情感,各行各業(yè)在小調中都可以找到與它對應的歌曲。而且小調雅俗共賞,這種雅俗關系在《詩經》就可看出端倪來,當時“以雅以言”就是雅化,而十五“國風”更多偏向“俗”。這就是所謂的“國”與“野”的分別。小調可精致抒情,亦可宏大敘事,可以十分細膩地唱出人們的心聲。

      小調委婉地表達,更能夠發(fā)人深省。突出的是溫柔敦厚的儒家風范,表達的是休閑修德的文明情懷。文人的心酸、青年的愛情、學生的擔憂、婦女的哀愁在哪里表達?就在小調里面來表達!這像是一種自言自語的,或者是與旁邊的人耳語一樣的抒情。它既是個性的、內斂性的表達,又是尊重社會和諧契約的道德體現(xiàn)。

      (二)以和為美——小調表演美學

      小調是無數(shù)人無數(shù)次的創(chuàng)作、打磨,最后出成品、精品、妙品、神品;藝人在表演上也進行無數(shù)次的提高,這樣在歌詞創(chuàng)作、歌曲創(chuàng)作、音樂表演上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因它既可以是民間的休閑,亦可以是藝術化程度高度發(fā)達的表演。其中包括大量的“時調”、“新曲”和借鑒西洋手法創(chuàng)作的“曲調”;還有大量專業(yè)與業(yè)余創(chuàng)作者的精品。在小調的藝術海洋里,顯現(xiàn)了少有的“和”“合”之核心審美思想,體現(xiàn)了中華幾千年的“禮樂”文明程度,它也極大地表現(xiàn)和包容了“極限”與“中庸”的思想。

      首先,小調的演出群體更加龐大,可以說“演出”無極限。從娛樂的角度來說,演出分兩種情:第一是娛他,即通過演出使別人快樂,得到一種情緒的放松,這需要技術含量。因為你必須比大多數(shù)人表演得好,才可能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第二可以是自娛,自己表演,自我娛樂,無關他人之事,唱得五音不全也沒關系,故也不存在唱得過高、過低、過響、過快、過慢等諸多情況,只要自己喜歡就行,因為你不賣票,別人也就不會去評論你了,專業(yè)人員也不會按專業(yè)要求來衡量你的表演是否具備高超水平。

      其次,小調“娛樂”無極限。小調是一種最具哲學層次的娛樂概念。小調娛樂表現(xiàn)方式有以下幾方面:

      1、在工作中可以唱,尤其像現(xiàn)在是自動化辦公的時代,可以邊干活邊哼曲;非擾民,小聲行??梢匝娱L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也不影響他人的工作。2、小調是在自由的環(huán)境、自己的空間中完成的表演,許多情況下都是一個人自己哼哼的事情,逛商店、逛公園、溜灣散步都可以進行,正事娛樂兩不誤。3、下班后,每個人都可以哼哼小曲。也因為小調可以在家里演唱,所以它可以稱為“家曲”。從這個意義上說,小調具有私密性,具有非擾民性。4、小調既然在家里可以唱,在室外其實也未嘗不可。只不過它沒有山歌那樣高亢、遼遠,不像山歌的動靜那么大。小調表演以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或程度表達出來。小小的抱怨可以在這里抒發(fā)。一般的怨氣也可以用它來表達。它的結構靈活,既可以長篇大論,也可以短小精悍。既可以給你激動,也可以自我陶醉。山歌不能演唱的地方,小調也能夠運動自如。

      小調音調適中可大可小,可以調節(jié);調高可高可低,具有高度的彈性。它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參與性強,最大限度地抒發(fā)人們的感情,給與他們一個參與釋放的機會。

      專業(yè)的歌唱有明確的目的,為了營生將小調的藝術性提高,成為能夠娛人的藝術歌曲,其影響不可小視。正如荀子《樂論》說:“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鄉(xiāng)里族長之中,長少同聽之,則莫不和順。故樂者審一以定和者也……”。這里強調“和”,而小調的表演往往體現(xiàn)出“和”的思想。對小調演出的欣賞,就是人們對音樂的審美作用之體現(xiàn)。小調的專業(yè)表演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小調在專業(yè)樂人或職業(yè)藝人的表演中不斷被提升,達到“高臺教化”的效果。而在個體的自娛性的表演中,也體現(xiàn)了一種“合”、“和”與“和諧”的作用?!稑酚洝氛摗吩唬骸皹氛?,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群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明清時的《繡荷包》《放風箏》《瞧情郎》等歌曲,都是五聲或六聲,都是和諧的。

      小調不僅不受場地的限制,也不受職業(yè)的限制,不受身份的限制,也不受制于年齡,所有的人們都愿意接受它。小調是現(xiàn)代社會中民歌領域的精華之所在,不僅適合獨唱、合唱,也適合歌舞;不僅適合說唱曲藝,也適合戲曲表演;不僅適合成人,也適合小孩;不僅適合口頭創(chuàng)作表演,也適合筆頭創(chuàng)作表演。小調可以在舞臺上表演,也可以在沙龍中交流。可以“群”、可以“怨”,十分自由。但小調也同時實現(xiàn)了歷史與現(xiàn)時的“無縫對接”,中國與外國的“零差別”表達。這也是“和”的體現(xiàn),中外合璧,歷史與現(xiàn)實融和表達互為一體。

      小調創(chuàng)作在發(fā)展,在流行歌曲領域,許多作品出自專業(yè)歌手的筆頭創(chuàng)作,出自于搖滾歌手的舞臺表演,出自后工業(yè)社會的媒體傳播。小調與農業(yè)社會已經漸行漸遠,并且也還會越來越遠,因為中國正在城市化。歷史與現(xiàn)實既在“對接”、“對話”同時也在“裂變”、“分軌”,但無論如何,有一個基本的出發(fā)點是始終沒有變化的——那就是情,就是抒情功能之永恒性沒有變。小調表演在發(fā)展,小調以情帶聲,以氣韻動人,以中庸取勝。小調內涵在發(fā)展,它講究“禮”與“樂”之合用;小調表現(xiàn)形式在發(fā)展,大多從以前室內的“坐唱”改成現(xiàn)在舞臺上的“站唱”。小調的感覺在發(fā)展,它不僅從以前的“閑適”、“舒適”發(fā)展到今天的“普適”,服務階層不斷下移,而且表演方式也在日益大眾化。

      小調永遠在發(fā)展,它一頭穿越古代,一頭系著當今,永在路途之中。小調不小,可以表達大的社會主題;小調中庸,是強弱快慢、高低輕生的綜合;小調文質彬彬,是雅與俗的結合。有文人與樂人的參與使得這個音樂品種被迅速提升,被更多的人關注,從而能夠產生出藝術精品。小調是專職樂人的努力,與詩詞文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一個專司音樂旋律系統(tǒng),一個專司語言符號系統(tǒng),成就了小調的不斷發(fā)展,終成“大器”。

      注釋:

      ①棗子除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之外,新疆亦是一個重要產區(qū)。

      [1]劉復,李家瑞.中國俗曲總目稿[Z].北京:國家圖書出版社,2012;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江明惇.漢族民歌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小調山歌
      山歌還要妹起頭
      我的嫁妝是山歌
      沂蒙山小調
      山歌
      黃河之聲(2021年7期)2021-06-21 13:59:22
      甜酒小調
      四 季 相 思
      青年歌聲(2019年6期)2019-06-26 09:17:18
      三百山山歌
      心聲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2
      思 夫
      青年歌聲(2019年1期)2019-01-24 07:53:08
      苗山歌
      民族音樂(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4
      五河小調
      北方音樂(2017年21期)2018-01-25 02:22:25
      遵化市| 卢氏县| 兴山县| 崇义县| 天柱县| 迁西县| 贡山| 枣强县| 英德市| 连南| 巴彦淖尔市| 榆树市| 渝北区| 常山县| 临汾市| 公安县| 杂多县| 临江市| 西林县| 衢州市| 阜新| 湖南省| 什邡市| 乌海市| 渝中区| 收藏| 宁武县| 南丹县| 金门县| 绥化市| 邻水| 毕节市| 马关县| 乾安县| 巴楚县| 长武县| 雷波县| 连平县| 南康市| 东乌珠穆沁旗|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