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器樂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藝術實踐。小小樂器陶笛進課堂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全校學生都能在音樂課堂中學習小樂器的演奏,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心靈,提高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校園里形成濃厚的藝術氛圍。
關鍵詞:陶笛;初始教學;實踐探究
陶笛有固定音高、有助于學生掌握音值、節(jié)奏、視唱及樂理知識,有助于解決學生唱歌的音準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欣賞能力。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對小學低段陶笛初始教學進行了實踐與研究。教材是呈現(xiàn)學科體系,承載學科內容的重要載體。陶笛教學中選好適當的練習曲目進行系統(tǒng)、實效性的教學至關重要。選材需依據陶笛初始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并結合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興趣愛好,從實際情況、心理特點著手,融合新課程音樂教學文本的單元主題,編寫教學大綱。
一、 陶笛的介紹
陶笛(Ocarina),有人稱之為洋塤,它是一種開管式的樂器,因為多用陶土制作,也統(tǒng)稱為陶笛。在中國,常有人把陶笛和塤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之間存在有一定的借鑒與演變關系,在材料與形狀上也有類似的特點。和塤一樣,陶笛的雛形早在7000多年以前就已經出現(xiàn),經過數千年的演變,目前在中國、南美洲、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都發(fā)展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陶笛樂器。尤其在日本和中國等地,陶笛以其音色優(yōu)美、易學易吹、方便攜帶等優(yōu)點,風靡大眾,幾乎人手一只的普及率,已遠超鋼琴、小提琴及中國民樂古箏等主流樂器,成為專業(yè)人士與普通民眾享受音樂生活樂趣的貼身寶貝。陶笛一般有陶質、瓷質兩種材料,也有天然樹脂、砂石等礦物材料制作的,與前兩者相比,以天然礦物材料制作的陶笛,除了音色清亮,柔美外,其堅固不易碎的特點,彌補了陶質、瓷質易碎的不足,近年來廣受小朋友和家長的歡迎。陶笛造型多以英式6孔和日式12孔為主流,常見的可吹奏出低、中、高等不同音色調性的旋律,一般而言,空位越多,音域越廣。由于精美小巧的造型方便攜帶,可以掛在胸前成為裝飾,裝在背包和口袋里,讓人隨時隨地抒發(fā)音樂心情,因此,又有音樂“小精靈”“陶精靈”的美稱。
二、 陶笛校本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
(一) 邊“探”邊“研”
陶笛作為我國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它所具有的音色獨特,外觀典雅,小巧并且簡單易學等特點,培養(yǎng)學生學會欣賞與實踐的能力和對音樂學習的熱愛,很有幫助,而且它比其他樂器列易保養(yǎng),非常適合進入課堂進行教學。陶笛的教學課程主要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然后再根據陶笛教學的特點,在我校三年級開展陶笛的學習。
在教學中,我把每周的兩節(jié)音樂課分為兩部分,一節(jié)上陶笛實踐課,一節(jié)上義務教育教科書的《音樂》歌唱課。學生在剛開始的時候,主要是了解陶笛,和學習陶笛的基本特點。陶笛的品種有很多,有四孔、六孔、八孔、十孔、十二孔以及副管的陶笛,我用多媒體為孩子們出示這些照片,引起孩子們的求知欲望。再來就是介紹陶笛的構造,陶笛的體積小,便于攜帶,還可以掛在脖子上做裝飾品。我還展示了大量的圖片、視頻資料和名家介紹,用來吸引學生,讓學生對陶笛始終滿懷興致和熱情來學習陶笛。因此,在課堂器樂入門教學中,充分展示樂器的優(yōu)勢和特點,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我發(fā)現(xiàn)陶笛實踐課如果沒有設計好,教學沒有組織好,課堂上就會出現(xiàn)一片混亂。學生忘記帶陶笛來;學生不聽指揮,亂吹;學生回家練習了一些歌曲,但節(jié)奏不穩(wěn),按孔不實等。
(二) 多種形式進行陶笛課程教學
陶笛課程教學可運用多種形式,與其他音樂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達到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教學效果?;谶@一教學目標,在陶笛校本課程中,可將已經教唱過的曲譜作為陶笛教學的演奏曲譜,課程安排可先預習新學的歌曲,然后再指導學生用陶笛吹奏,在課后加以鞏固,最終達到不依賴曲譜而能夠正確演奏的熟練程度,這也能提高唱歌的音準水平。在陶笛輔助歌唱教學的基礎上,可對歌曲和其他樂器與陶笛進行整合,利用陶笛教學輔助二聲部歌曲學習,與其他樂器聯(lián)合演奏等,并在合唱、合奏中培養(yǎng)學生的多聲部聽覺習慣。再有,陶笛教學的第一節(jié)課開始就應訓練學生看手勢、辨別節(jié)奏指令的習慣,在自由練習時,如果看不到教師的手勢,則應選用節(jié)奏指令,與學生進行事先約定,從而提高器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三) 以好帶差的巧方法
學了一個學期的陶笛,發(fā)覺學生的吹奏水平兩極分化。學得好的同學拿著《陶笛入門》自己學會了很多首歌,有的學生則“1……7”的指法都不熟,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多次請教,通過自己的不斷實踐,我發(fā)現(xiàn)以好帶差的方法也適用。為了找出一些演奏水平比較高的孩子,我在每節(jié)課課前抽一些學生來吹奏,下課鼓勵學生主動吹給我聽,和平常同學提供的信息,在班找了十一位同學吹得比較好的,稱他們?yōu)樾±蠋?,然后把班?1位同學分為十個小組,這些小組就多數為三個人一個小組,把三個同學分為好中差,這樣分配,然后在每節(jié)陶笛課布置一定的作業(yè),要求小老師利用下課,課前課后指導組員吹奏,平常上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通過以上方法,經常在我們教室和走廊都看到了分組練習的情景。通過一學期的分組練習大部分同學都有很大進步,兩極分化的情況也減少了。
三、 總結
陶笛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在小學教學活動中的出現(xiàn),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樂器教學那么簡單,更是給予現(xiàn)代學生的一種文化傳承,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熟悉音律,同時還能夠滲透了解我國悠久的音韻歷史,但是陶笛的演奏形式和表現(xiàn)形式較為特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尤其注意教學方法的運用。專職教師要緊跟網絡信息技術的潮流,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利用現(xiàn)有信息化教學設備構建網絡信息平臺,應用諸如“顛倒課堂”“構建性教學”等教學方法真正將陶笛課程的積極作用落實好、發(fā)揮好。
參考文獻:
[1]李迪.初中課堂器樂入門教學的有效策略:以陶笛教學為例[J].遼寧教育,2012,15(4):50-51.
作者簡介:
李魯欣,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甌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