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玉蘭
摘要:“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yī)學人文教育是醫(y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本文結合高職護生做人、做事等方面的特點,從德育課的教學目標、內容以及方法入手,有針對性地加強高職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以提高其人生境界,塑造其理想人格。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德育教學;高職護生
一、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
人文素質也稱文化素質,是一個人內在精神和外在氣質的綜合體現(xiàn)。人文素質教育是將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知識,通過知識傳授、環(huán)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和修養(yǎng),形成人的相對穩(wěn)定的內在品格。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一個擁有完美人格的人。
二、加強高職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yī)學人文教育是醫(y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學校的首要使命是培養(yǎng)學生的靈魂和思維,然后才是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對于醫(yī)學院校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他們服務于人的健康和生命。
1.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是做人的需要
人文素質是決定學生內在精神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學校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做人,而人文素質教育是基礎。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中指出:“從學校走出來的不應該只是一個專家,而應該首先是一個和諧的人?!倍岣吒呗氉o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高職護生關愛生命、關懷平民的醫(yī)學人文態(tài)度,才能使醫(yī)學職業(yè)的崇高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
2.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專業(yè)素質教育,是做事的需要
人生在世有兩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教學生如何“做人”,專業(yè)素質教育則是教學生如何“做事”。如果學校教出的學生只會“做事”,而不會“做人”,那將是學校教育的缺失。人文素質教育和專業(yè)素質教育并不沖突,是為了彌補對學生“做人”教育的不足。
3.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符合護士職業(yè)的特點,是護士職業(yè)的需要
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護士在臨床工作中重視整體護理以人為本,強調以病人為中心?,F(xiàn)代護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過硬的操作技能,還需要具有淵博的人文學科知識,能系統(tǒng)地運用護理學、心理學、美學、人際溝通、生物學等專業(yè)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符合整體護理的需要。
三、在德育課教學中加強高職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對策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識到德育課教學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1.利用德育學科優(yōu)勢,加強對高職護生世界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部分高職護生認為德育課是知識陳舊、語言僵化的代名詞。哲學不應因“有用”和“無用”而被人們有所取舍??v觀世界歷史,一個民族可以因為物質而獲得他人的羨慕,但是真正能夠令他人由衷尊重的,只有智慧。哲學“無用”,是因為它無法生產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財富;哲學又是“有用”的,是對生活的洞察,是世界觀的養(yǎng)成,是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利用德育學科教育,提高高職護生的人生境界
知識技能是“做事”所必備的,人格的培養(yǎng)、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礪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則是做一個“真正的人”所必需的。教師可以在德育課教學中向高職護生介紹優(yōu)秀歷史人物的精神與情懷,例如:范仲淹遭貶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姆瞰I精神等。教師可以組織高職護生走進醫(yī)院、養(yǎng)老院等,進行志愿者活動,使護生在活動中體驗生命的珍貴和為人服務的奉獻精神,把理想責任同護理實踐結合起來,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3.在德育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高職護生人文素質的切入點
(1)從知識、能力和情感出發(fā)設立教學目標,使人文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教學把知識學習、情感體驗和技能培養(yǎng)有機結合,引導高職護生體驗并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使其感悟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真諦,培養(yǎng)高職護生愛的能力。高職護生未來的服務對象是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對生命的珍重和熱愛,是其“做事”的前提。
(2)在教學內容上挖掘人文素質的因素、觀念,彰顯德育教育的意義。哲學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因素和觀念,這些人文因素既有顯性又有隱性,需要教師充分挖掘。例如:教師可以講解古代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把哲學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講到意識的本質時,教師可以引用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以及毛澤東的“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在講到矛盾時,讓高職護生欣賞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思考像世外桃源一樣的沒有矛盾的社會是否存在。教師將哲學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讓高職護生從詩詞欣賞的角度美化自己的情感世界,凈化自己的心靈。
(3)轉變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在教學方法上滲透人文素質。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學方法要設計得人性化、人格化、個性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第一,講授與自學提問法相結合。教師要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通過講授,展現(xiàn)知識結構,明確重點難點,在教學中注意不能以講授代替其他方法,也不能用其他方法代替講授。第二,運用討論、辯論和小組商談的方法。教師設計問題,護生發(fā)表個人看法,共同研究、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培養(yǎng)護生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哲學教學中,教師要抓住人類永恒的話題,如什么是人、你的理想是什么、如何對待金錢等問題,引發(fā)護生的討論,讓課堂成為師生交流思想的場所。在討論和交流中,鍛煉護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話的技巧。這是人際交往的必備要素,是護生做好護理工作、減少醫(yī)療糾紛的有效途徑之一。第三,利用音樂、影像等素材,采用情境教學法對理性的內容進行情感包裝。教師要營造出有一定感染力的氛圍,找到護生理性與情感的交融點,感染、凈化、豐富護生的心靈。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要關注護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思維特點和情感體驗,側重讓護生參與到情境中。教師在講到人性問題時,引導護生看電影《泰坦尼克號》,講述發(fā)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凄美故事,讓護生從文學藝術作品的情境中感受人性美;在講到人生價值時,以學生的心理和職業(yè)為核心,展示中國婦產科的奠基人林巧稚醫(yī)生七十年前的中英文手書、美得讓人驚嘆的病歷,使護生感受其醫(yī)術的高超和醫(yī)德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悟“大醫(yī)有魂”人生境界。第四,談體會,形成小論文、課件,并進行成果展示。教師要將學習成果在班內展示,給護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促使思想大碰撞、資源大交流。通過說、寫的形式,護生的思想得以升華,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得以提升,這是做好護理工作必備的能力。只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就能“做事”,但只有具備像醫(yī)學大家那樣的職業(yè)意識、工作責任心和敬業(yè)精神,高職護生才能“做好事”。
參考文獻:
[1]辛欣.淺析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內容及措施[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9).
[2]郭金龍,龔紹波.淺析高職院校的學生綜合素質教育[J].商,2014(41):291.
[3]耿秀雙,趙文慧,原天香.高職護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實踐與探索[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8(2):162-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