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確立和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具有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作用,將給律師辯護在最新的刑事司法改革中帶來職能、作用、需求、空間等更大的機遇以及面臨重塑公檢法律四方關系、樹立依法裁判理念、制定庭審新標準新規(guī)范、出現(xiàn)辯護新風險等方面的挑戰(zhàn)。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律師刑事辯護應當堅持有效辯護、貫徹庭審實質化、辯護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等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 審判中心 律師 刑事辯護 機遇 挑戰(zhàn)
作者簡介:林建才,海南外經(jīng)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052
作為實現(xiàn)司法公正和人權保障的重要力量,律師刑事辯護在每一輪司法改革中都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1996年《刑事訴訟法》第一次修改,掀起了一輪刑事辯護小高潮。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帶來了律師偵查階段提前介入、法律援助范圍擴大、辯護人職責完善等等變化,律師刑事辯護制度日益完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2014年10月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做出了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在刑事審判中發(fā)揮庭審決定性作用的重大決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即審判中心主義,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偵查、審查起訴等審前程序圍繞審判展開,是審判程序的準備階段,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由審判階段最終確定。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2016年10月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改革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2月發(fā)布《關于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了具體改革和實施意見。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將給律師刑事辯護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一、審判中心主義導向下律師刑事辯護面臨的機遇
(一)律師刑事辯護的職能作用得到強化
審判中心主義強化律師辯護職能,要求其發(fā)揮更大作用?!陡母镆庖姟泛汀秾嵤┮庖姟窂娀q護律師的辯護職責。如,案件偵查終結前,偵查機關有義務核實辯護律師提出的犯罪嫌疑人無罪或依法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意見。如,辦案機關依法保障辯護律師會見、閱卷、調查取證,完善便利辯護律師參與訴訟的工作機制,促進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有利于促進控辯平衡,為辯護權有效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 。控辯平等理念的建立,將極大提高辯護律師的地位,其職能作用必將得到充分發(fā)揮。如:庭前會議中人民法院組織控辯雙方進行證據(jù)展示,聽取控辯雙方關于對在案證據(jù)發(fā)表的意見,依法保障控辯雙方提出管轄、回避、出庭證人名單等程序事項申請或異議的權利,依法保障控辯雙方在庭審中的發(fā)問、質證、辯論等訴訟權利,充分聽取控方的量刑建議和辯護方的量刑意見。
(二)刑事辯護對律師的需求更大
審判中心主義導向下的刑事辯護對律師的需求越來越大。首先,刑事辯護中建立律師準入制度勢在必行。以審判為中心,庭審貫徹直接言詞和集中審理原則,要求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等出庭接受控辯雙方交叉詢問,庭審實質化,對辯護提出了更高要求,非律師已經(jīng)不適應刑事辯護工作。其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值班律師制度加大了對律師的需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室2015年6月29日印發(fā)《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擴大了法律援助范圍,《改革意見》提出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即在看守所、人民法院派駐值班律師。這些制度的完善需要大量律師的參與。此外,審判中心主義導向下的刑事速裁程序和認罪認罰從寬程序改革也需要大量律師的參與。
(三)律師辯護職能發(fā)揮的空間擴大
審判中心主義將拓展律師刑事辯護的空間。辯護律師在刑事偵查階段可以發(fā)揮辯護職責,發(fā)表法律意見。以審判為中心,完善補充偵查制度、公訴機制、不起訴制度和撤回起訴制度,律師可以在審查起訴階段發(fā)揮更大作用。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的完善,律師可以在庭前會議、法庭調查、法庭辯論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以審判為中心,法庭之外也成了辯護律師發(fā)揮作用的空間,辯護律師可以和公訴人、偵查人員一起,在法庭的召集下在庭外對技術偵查證據(jù)進行核實。
二、審判中心主義導向下律師刑事辯護面對的挑戰(zhàn)
(一)律師刑事辯護作用的發(fā)揮受到現(xiàn)有公檢法律四方關系的限制
“在我國目前的刑事訴訟實務中,普遍存在著以偵查為中心的現(xiàn)象,偵查階段在實踐中成為了整個訴訟階段的重心。” 偵查中心主義的司法程序在司法實踐中表現(xiàn)為庭審形式化,被稱為流水作業(yè)式的訴訟結構,審判只是對偵查卷宗的重新確認,導致非法證據(jù)排除難、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難、質證難,疑罪從無原則無法落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無法切實得到保障。公檢法合作有余,制約不足,結果審判不獨立,控辯不平衡,辯護職能淪為形式化的表演,致使刑事辯護律師無法做到有效辯護。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jù)經(jīng)得起法律的檢驗,庭審形式化轉向庭審實質化,涉及到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能及相互關系的調整,要求建立新型的相互尊重、相融共贏基礎上的公檢法律四方關系。在新型的四方關系沒有重塑之前,律師刑事辯護將面對控辯不平等、審判不中立等方面的嚴重挑戰(zhàn),辯護律師將是有限辯護,而不是有效辯護。
(二)律師刑事辯護受到依法裁判理念未能全面樹立的制約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求堅持嚴格司法原則,樹立依法裁判理念,具體表現(xiàn)為在刑事訴訟中堅持證據(jù)裁判、非法證據(jù)排除、疑罪從無、程序公正等原則,收集證據(jù)全面客觀及時,確立無罪推定原則,認定事實以證據(jù)為根據(jù),不能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建立程序性制裁措施。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發(fā)布《關于建立健全防范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了要堅持證據(jù)裁判原則,但樹立依法裁判理念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依法裁判理念尚未成為刑事審判的核心原則之前,律師刑事辯護將受到嚴重挑戰(zhàn)。endprint
(三)律師刑事辯護受到庭審實質化各種規(guī)范、標準缺失的影響
“完善正式審判程序的技術設計,是刑事庭審實質化改革的重點任務” 。以審判為中心,需要完善庭前會議等庭前準備程序,落實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制度、建立交叉詢問程序等法庭調查程序,健全法庭評議和裁判程序,確?!霸V訟證據(jù)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實查明在法庭”,保障法庭辯論充分展開,控辯雙方主張、證據(jù)、觀點、意見得到充分討論展示和反駁。這些改革和完善需要制定庭前會議制度規(guī)范、交叉詢問規(guī)范、舉證質證規(guī)范,認證采證標準等等。如今,這些標準和規(guī)范要么空白,要么不完善,導致律師刑事辯護無所適從。庭審實質化,審理程序規(guī)范化、標準化對律師的專業(yè)背景、從業(yè)風險、技術操作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刑事辯護向專業(yè)化、精細化發(fā)展,必然提高刑事辯護的專業(yè)門檻。
(四)律師刑事辯護面臨新的執(zhí)業(yè)風險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決懲治司法掮客行為,防止利益輸送,對因違法違紀被吊銷執(zhí)業(yè)證書的律師,終身禁止從事法律職業(yè),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以審判為中心,辯護律師需要調查取證、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證據(jù),稍有不慎就會因涉嫌泄露國家秘密罪、包庇罪等犯罪被指控。因涉嫌偽證罪而被調查的辯護律師居多,《刑法》第三百零六條猶如達摩克斯之劍,懸在每一個刑事辯護律師的頭上,律師刑事辯護謹小慎微,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今,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使法庭成為刑事辯護決勝的空間,個別辯護律師急于求成,在庭審活動中難免會出現(xiàn)違反法庭紀律、擾亂法庭秩序、危及法庭安全等違法行為,較為嚴重的行為在《刑法修正案九》明確規(guī)定為刑事犯罪,無形中給律師刑事辯護帶來了新的執(zhí)業(yè)風險。
三、審判中心主義導向下律師刑事辯護機遇和挑戰(zhàn)的對策
(一)辯護律師應以有效辯護作為最高原則,進行刑事辯護的各項工作
有效辯護是刑事辯護律師追求的最高境界。律師刑事辯護工作進入實質化,從有形到有效,應當以庭審的裁判為標準和實質化為要求,圍繞事實證據(jù)認定和法律適用標準來展開,發(fā)揮交叉詢問技巧、提高舉證質證能力、發(fā)表充分辯護意見,改變質證低效、舉證無力,辯論不著邊際的情況,做積極、有效辯護,影響事實認定、證據(jù)審查和法律適用,對案件最終裁判結果產(chǎn)生實質性影響。律師辯護要重視庭前會議,也要在偵查、審查批捕環(huán)節(jié)、審查起訴階段發(fā)表辯護意見,積極辯護。審判中心主義導向下,律師辯護只有以有效辯護為最高原則,積極在偵查、審查起訴階段發(fā)揮影響,圍繞證據(jù)展示在法庭、質證發(fā)問在法庭、辯護意見發(fā)表在法庭,才能應對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二)辯護律師應將庭審實質化作為刑事辯護的通常原則
隨著審查實質化,法官的庭審認證率將大大提高,律師只有適應庭審實質化,才能跟上庭審的步驟。庭審過程由靜態(tài)向動態(tài)發(fā)展,影響案件的因素從庭外回到庭內,“控辯雙方向法庭提出訴訟意見,所有證據(jù)應當在法庭上以直接言詞的形式接受質證”。 庭審實質化的結果是審判中立、控辯平等,法庭擁有獨立審判權,有權獨立認證、宣判、駕馭及法庭秩序維護。辯護律師將庭審實質化作為辯護的通常原則,遵照直接言詞原則舉證質證,對出庭的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交叉詢問,對非法證據(jù)提出排除意見,進而影響法官做出有利被告人的判決。
(三)律師刑事辯護要以技術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為發(fā)展方向
以審判為中心,需要逐步建立、完善、豐富庭審規(guī)則及出庭行為規(guī)范,逐漸規(guī)范、完善回避、管轄、舉證質證規(guī)則、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等,逐步完善交叉詢問等技術性操作層面的標準化。刑事辯護技術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需要。刑事辯護是一門藝術或一門技術活,辯護律師要堅持技術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方向。如,質證客觀、完整,發(fā)問言簡意賅、一針見血,辯論實質化。
綜上,審判中心主義導向下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給律師刑事辯護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只要辯護律師堅持有效辯護原則,貫徹庭審實質化,熟練運用庭審規(guī)則,刑事辯護的機遇始終大于挑戰(zhàn),律師在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改革中將大有作為!
注釋:
謝登科.論“審判中心主義”下辯護制度改革.知與行.2016(1).
姚華、強媛.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路徑與方法.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
孫長永、王彪.論刑事庭審實質化的理念、制度和技術.現(xiàn)代法學.2017(2).
劉玫.論直接言詞原則與我國刑事訴訟——兼論審判中心主義的實現(xiàn)路徑.法學雜志.2017(4).
參考文獻:
[1]陳光中主編.刑事訴訟法(第六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刑事訴訟法學》編寫組.刑事訴訟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俞秋紅.以念斌案為標本推動審判中心式訴訟制度改革.中國法律評論.2015(1).
[4]王敏遠.刑事訴訟法學(第1版).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3.
[5]王敏遠.刑事訴訟法修改后的司法解釋研究(第1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
[6]顧永忠.以審判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訴訟辯護突出問題研究.中國法學.2016(2).
[7]陳瑞華.刑事訴訟法的前沿問題(第4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8]田文昌、陳瑞華.刑事辯護的中國經(jīng)驗(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