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摘要:一堂課的成功,必須注重導入新課的藝術。新課導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新課的導入,只有通過形式多樣的導入方法,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導入藝術;激發(fā)興趣;良好開端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080-02
導語,即開場白。精彩的導語,雖然僅占課端的幾分鐘,有時甚至只是幾句話,卻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蚣ぐl(fā)興趣,促使學生探密;或選準突破口,便于學生攻疑克難;或設置懸念,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語文課常用以下八種導語。
1.溫故引新法
溫習舊知識,不但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新知識,而且有利于使只是系統(tǒng)化。
此法有三類:一是由回顧知識要點導入新課。如學習和鑒賞小說,可以復習有關的知識點。二是由內(nèi)容對比導入新課。如《范進中舉》可與《孔乙己》一文對比,由“中舉”一詞引發(fā)思考:孔乙己終于沒有進學,更沒有中舉,最后悲慘死去,成了科舉制度的殉葬品,那么范進中舉后又會是什么境況呢?三是由寫作特點導入。由回顧文章在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篇章結構和語言表達等方面的某一特色,導入新課。
2.檢查預習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是如此。布置課前預習,能夠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預習的內(nèi)容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是直接使用課本中的預習題,如識記生字,解釋詞義,了解內(nèi)容,畫出疑難。二是布置與新科有關的內(nèi)容。如《藤野先生》一文寫“我”到了幾個地方》?寫了關于藤野先生的哪幾件事?寫作者哪幾次思想感情的變化?三是背誦有關段落或試譯文言文。讓學生在背誦中加深記憶和理解,在試譯中“學然后知困”。
檢查預習一般在教前進行,檢查對象應上中下學生兼顧。檢查方法也應靈活多變,可以讓學生讀答案給大家聽,可以扮演出來進行比較,也可以小組競賽搶答,還可以由老師抽查后給予簡要的評講。
3.解析課題法
應用此法一般是解決以下問題:探究課文體裁和立意;推究課文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對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行文的思路和培養(yǎng)寫作技巧,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教《懷疑與學問》一課可這樣提問:能通過文題判斷本文是什么體裁嗎?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要闡明哪些問題?要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如果自己寫這篇文章將從哪一角度選擇論據(jù)?應該運用哪些論證方式來闡明這個問題。
4.展示目標法
展示目標如同豎起靶子,使“教”和“學”的目的明確。展示目標一般用于課前。
用一小黑板寫好學習目標懸掛于黑板一角,也可以課前將學習目標寫于黑板的一角。
運用此法應注意:(1)目標要具體;(2)目標要集中、準確;(3)目標要突出重點,舍棄次要。一般一課時1-2個重點目標即可;(4)目標的敘述要簡明,要從學生應會的角度來敘述,如:“解和掌握書信行款格式”。
“目標”也可以在課中展示和課后小結歸納時展示,采取哪種方式,應視學生接受能力和教師教學方法靈活運用。
5.成語故事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恰當?shù)剡\用講故事的方法,可以勾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起學習的興趣。
如學習《天上的街市》可以將“牛郎織女”的故事梗概。
運用此法要注意兩點:一是注意把握教學目標,即不能把一堂課都變成講故事,講故事只是為了啟發(fā)學習的興趣而已。二是要掌握好時間,不得超過3分鐘,要舍得“割愛”。可以概括敘述主要情節(jié),也可以只將精彩的一段;可以強調(diào)某一個環(huán)境,也可以只描述一個人的言行。
6.圖畫實物法
有些課文介紹的內(nèi)容是學生少見甚至未見到的,給理解課文造成了困難。這時若用圖畫或實物增強直觀,會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等可以展示圖畫?!兜厍蚴菆A的嗎》、《愛蓮說》等,可以展示地球儀、荷花等實物和教具,也可以展示圖畫。
展示實物切忌過早,待到講該物時再撩開其神秘的面紗,可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
7.穿插吸引法
在教學中,空插一些文人的奇聞軼事,往往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如教王之渙的《涼州詞》時,一開始就穿插王之渙的一段經(jīng)歷。有一次,詩人王之渙、王昌齡和高適在一酒店飲酒,并聽幾名歌女唱歌。他們私下約定,如果誰的詩被歌女唱出,就證明誰的詩最愛歡迎,結果最好的一位歌女第一首就唱出了王之渙的一首詩,這首詩是千古佳作,同學們知道這是王之渙的哪首詩嗎?這樣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學生情緒立即高漲,產(chǎn)生了急于學新課的強烈欲望,并帶著濃厚的興趣去探索詩中的意境。
8.介紹作者法
讓學生通過了解作者的簡要生平、寫作背景、精神品質,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語文課導入法還有“設置懸念法”、“音樂導入法”、“喜劇導入法”等等。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運用“導入法”,應注意準、精、短、實。
“準”,即引用資料要準確;對導入的目的要準確;敘述表達要準確。
“精”,即導入的內(nèi)容要精彩;對導入的敘述要精彩;導入的內(nèi)容與所授新課的銜接要精彩。
“短”,即嚴格控制導入的時間,長話短說,一般以1-3分鐘為宜,不得影響了主要目標的落實。
“實”,即要實用,要合時、合人(學生)、合文(目的要求),能真正起到完成教學目標的作用。
總之,導入新課的方法還有很多,諸如簡介背景法,懸念設置法,比較引入法,釋題導入法等。它沒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都應力求省時,識性趣味性,啟發(f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