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目的 探討生化檢驗在肝硬化患者的診斷中具有的重要意義。方法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同一時間段在我院接受體檢的健康者50例為本次研究對象,分別為患者組、健康組,入選患者都進行了相應的生化檢驗,對兩組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患者組無論是在TBL、DBL方面,還是TBA水平都比健康組高很多;患者組的TP、ALB水平都比健康組低很多;患者組的AST、ALP以及γ-GT等水平也大大高于健康組;患者組CHE、A/G指標明顯比健康組低。結論 生化檢驗對于肝硬化的確診具有重大意義,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以及應用。
【關鍵詞】:生化檢驗;肝硬化;診斷
【中圖分類號】R65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1-03--01
肝硬化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是因為肝臟受到損壞而導致硬化壞死的。肝硬化的癥狀主要是干細胞彌漫性壞死等,然后導致結節(jié)狀的產(chǎn)生,肝臟供血則不正常,最終導致患者肝臟硬化。肝硬化的診斷方法主要是影像檢查,此種檢查方法能夠幫助患者診斷肝硬化疾病,但是經(jīng)常會漏診,耽誤部分患者的后期治療【1】。最近,生化檢驗在肝硬化診斷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诖耍敬窝芯繉?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50例同一時間段在我院接受體檢的健康者50例進行了研究對比,詳情如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50例同一時間段在我院接受體檢的健康者50例為本次研究對象,分別為患者組、健康組。其中,患者組包括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7-76歲,平均(46.1±3.2)歲,其中有18例患者的患病原因不明確,21例患者為藥物性肝硬化,11例患者為病毒性肝硬化;健康組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7.3-74.5)歲,平均(37.3±1.6)歲,所有研究對象都是資源參與研究,且其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等都沒有明顯的區(qū)別,此次研究可行。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都進行了相應的生化檢驗,具體方法如下:在空腹狀態(tài)下,由靜脈采血5ml,置于真空管,并送檢,血液產(chǎn)生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代表血清分離成功,將上層血清取出,放在零下二十度的冰箱保存,備用,此次生化檢驗采用的儀器為雅培C16000,檢驗指標為:總膽紅素(TBL)、直接膽紅素(DBL)、總蛋白(TP)、白蛋白(ALB),檢測方法為兩點終點法,對于總膽汁酸采用的檢測方法為循環(huán)酶法;對于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酶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CHE(膽堿酯酶)等采用的方法為速率法【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采用的SPSS18.0軟件。組間差異調(diào)查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差異明顯。
2 結果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示,患者組的TBL、DBL、TBA水平比健康組高很多;患者組的TP、ALB指標水平都比健康組低,差異顯著,P<0.05。本次研究統(tǒng)計表示,患者組的TBL、DBL、TBA水平比健康組高很多;患者組的TP、ALB指標水平都比健康組低;患者組AST、ALP、γ-GT水平明顯高于健康組;患者組CHE、A/G水平都比健康組低,這就說明生化檢驗在肝硬化診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 討論
肝硬化是臨床中常見的肝臟疾病,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患者自身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有著直接的相關性。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不斷改變,生活習慣不斷改變,本病的發(fā)生率也不斷升高,患者早期可出現(xiàn)食欲不振、便秘、腹脹等胃腸道表現(xiàn),但并無特異性表現(xiàn)【3-5】。肝硬化診斷對于其后期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的肝硬化的診斷方法還不先進,一般都通過醫(yī)學影像方法來診斷,但是這種方法的漏診率很高,很容易耽誤患者的治療。因此,尋找一套高效、準確、便捷的診斷方法便是臨床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實現(xiàn)患者早診斷、早治療也有重要作用。最近幾年以來,生化檢驗在肝硬化的診斷過程中受到了廣泛歡迎,取得了不錯的診斷效果。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患者組TBL、DBL、TBA水平都明顯高于健康組;患者組的TP、ALB水平都比健康組低很多。
病人的肝臟如果長時間受到炎癥的刺激,肝臟內(nèi)部的組織細胞就比較容易受到損傷,導致患者的肝臟發(fā)生硬化。肝細胞內(nèi)存在很多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肝細胞壞死之后,就會大量分泌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這些酶就會分散到血液中,使得血液中的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水平快速提升。肝硬化患者的肝細胞受到損傷之后,膽紅素就會向血液流去,導致血液中的間接膽紅素水平升高,而直接膽紅素水平也會升高,導致患者血液中總膽紅素升高。所以,總膽紅素水平能夠直接反應肝損傷的程度。白蛋白與總蛋白水平能夠真實地反應處患者肝臟合成蛋白的功能高低,如果患者的肝硬化程度加重,肝臟合成蛋白的功能就會逐漸下降,白蛋白水平和總蛋白水平也會逐漸下降,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
綜上所述,生化檢驗在肝硬化患者的診斷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其能克服普通診斷方法漏檢率高的問題,值得醫(yī)學界借鑒。
參考文獻
劉曉雯.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價值探討[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3,22(19):133-134.
傅首偉.生化檢驗項目在診斷肝硬化疾病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19).
吳連杰,韓麗娟.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及價值探討[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03).
陳慈麗,鄭慈燕,余涌珠.生化檢驗項目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評估[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15):105-107.
梁月英,溫韻潔.生化檢驗項目在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29(7):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