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艷
【摘 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和預防接種中的臨床護理價值。方法:在醫(yī)院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接受兒童保健與預防接種的兒童中選取92例作研究對象,并根據(jù)教育方式分組:對照組(n=46)進行常規(guī)指導,研究組(n=46)則進行健康教育,就2組兒童家長的兒童保健知識掌握度以及接種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①研究組兒童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2.17%,低于對照組的15.22%(P<0.05);② 研究組兒童家長對兒童保健知識的掌握率是95.65%,高于對照組的80.43%(P<0.05)。結論: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和預防接種中的臨床護理價值顯著,可提升兒童家長關于兒童保健知識的掌握率,并減少兒童接種不良反應。
【關鍵詞】健康教育;常規(guī)指導;兒童保健;預防接種;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1-03--01
本研究旨在明確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和預防接種中的臨床護理價值,對一組接受兒童保健與預防接種的兒童家長實施分組對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接受兒童保健與預防接種的兒童共92例,家長92名,均為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按護理方案不同分成對照組、研究組。其中,對照組兒童共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齡為4~9歲,平均年齡為(6.49±1.46)歲;研究組兒童共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齡為4~10歲,平均年齡為(6.79±1.22)歲;2組年齡以及性別分布等基線資料的統(tǒng)計學對比結果提示存在同質性(P>0.05),可作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兒童的相關資料完整,不影響結果準確性判定;②家長主動配合;
(2)排除標準:①對疫苗接種存在禁忌癥、過敏史;②本身存在高熱不退、體溫過高者;③家長因文化程度較低而無法完成問卷調(diào)查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在兒童保健與預防接種期間予以常規(guī)指導,包括局部皮膚衛(wèi)生、作息、飲食等方面基礎指導,告知其下次接種時間;
研究組在上述知識指導基礎上接受健康教育,護理操作如下:
接種前健康教育:根據(jù)兒童家長文化程度、年齡、生活習慣等,以個體化教育方式展開兒童保健知識宣教,使其明白兒童預防接種以及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強調(diào)家長應充分配合兒童預防接種工作,告知其接種前為兒童洗澡,保證衣物干凈,注射藥物前,應避免空腹狀態(tài),接種前后應停藥7d。同時,為兒童家長解釋預防接種工作,積極配合疫苗接種工作,達到更佳的預防效果;
接種時健康教育:應用重點突出、容易記憶、簡單明了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兒童家長快速了解預防接種作用機制、禁忌癥、不良反應等,并開設咨詢服務電話,或者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及時推送相關知識,并回答家長突出問題。
接種后健康教育:叮囑家長在接種后不可立即離開,應在休息室嚴密觀察兒童半小時,若兒童未發(fā)生不良反應,可自行離去。同時,告知家長兒童預防接種后相關自我護理知識,比如:如何保持注射部位皮膚清潔衛(wèi)生,提醒其預防兒童抓撓注射部位,并告知其發(fā)生不良反應后如何應對。
1.4 觀察指標
(1)統(tǒng)計2組兒童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其中,不良反應程度可分為三個級別,標準如下:①弱反應:兒童體溫為37.2~37.6℃,紅腫范圍不足2.6cm;②中反應:體溫在37.7~38.5℃、紅腫范圍在2.6~5.0cm范圍內(nèi);③強反應:體溫超過38.5℃、紅腫范圍在5.0cm以上。
(2)應用問卷調(diào)查方式,了解兒童家長對兒童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問卷調(diào)查項目包括預防接種時間、目的、注意事項、預防疾病、禁忌癥、不良反應極其處理方法7個,全部掌握者為掌握,有一項表示不知或者不清楚者為未掌握;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定量、定性資料行檢驗,統(tǒng)計學差異以P<0.05描述。
2 結果
2.1 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研究組兒童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2.17%,低于對照組的15.22%(P<0.05),詳見表1.
2.2 兒童家長對兒童保健知識的掌握率
研究組兒童家長對兒童保健知識的掌握率是95.65%,高于對照組的80.43%,其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現(xiàn)階段,人們對于醫(yī)療保健的意識日益增加,特別是對兒童保健、預防接種的關注度也隨之升高,但關于兒童保健相關知識的認知普遍不足,要求加強認知干預,以提升兒童家長的護理能力[1]。然而,當前兒童及其家長在兒童預防接種中多接受常規(guī)指導,僅簡單了解注意事項,導致兒童預防接種所致不良反應事件時有發(fā)生,建議實施健康教育,但具體應用效果如何,有待進一步驗證[2~3]。
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化護理服務模式中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增進患者對自身疾病以及治療護理知識的了解,使其對相關操作心中有數(shù),并提升其自我護理能力。對兒童家長展開兒童保健、預防接種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兒童的預防接種率、傳染病控制率,并改善醫(yī)患關系,改善家長配合行為,從而降低兒童在預防接種后的不良反應,保證兒童接種安全性。結果提示:研究組兒童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而該組兒童家長對兒童保健知識的掌握率高于對照組,印證了上述分析,證明了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和預防接種中的臨床護理價值。
參考文獻
劉芳, 李桂玉, 楊培東. 微信健康宣教對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的影響[J]. 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 2017, 28(3):139-141.
李蘭鳳, 張斯華, 呂麗格,等. 兒童家長在預防接種過程中的心理及護理需求調(diào)查[J]. 河北醫(yī)藥, 2016, 38(9):1415-1417.
楊芳, 張丹, 劉文峰,等. 湘潭市0~3歲兒童家長兒童保健知識現(xiàn)狀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6):1251-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