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微課程教學手段的運用,對優(yōu)化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當緊密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將微課程用于課堂導入、案例講解等環(huán)節(jié),全面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地理;微課程;意義;對策
所謂微課程,即微型課程,主要是針對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利用視頻、動畫等進行突破,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興的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微課程教學在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對于豐富學生視野,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地理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自然科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而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針對教學的難點問題,教師可以緊密結合微課程教學方式,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全面提升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效率。
一、 “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微課程作為信息技術背景下新興的教學模式,如今已經(jīng)被廣泛運用到教育領域。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微課程教學手段的運用,具有很多積極的意義:
1. 有利于優(yōu)化高中地理教學
地理的應用性、區(qū)域性和專業(yè)性很強,需要學生具備充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識。如果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將會導致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以及理論產(chǎn)生很強的距離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緊密結合微課程教學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導入,知識原理展示、實例講解等,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抽象的地理知識,激發(fā)學生的高中地理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水循環(huán)和洋流”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對水循環(huán)和洋流的知識有更加全面的認知,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洋流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洋流運動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思考洋流對氣候、人民生活所產(chǎn)生的影響,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達到優(yōu)化高中地理教學的目的。
2. 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不能再將學生當成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應當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緊密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將所制作的微課程視頻和學生共享,讓學生在預習、復習的過程中有充分地參考資料,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預習和復習效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時,對于部分空間想象力不足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地球運動的視頻和學生共享,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反復觀看地球運動的視頻,有效地解決學生空間思維不足的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3. 有利于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學中,教師只需要認真?zhèn)湔n、多借鑒參考書,就能取得理想化的教學效果。而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之下,這種“帶著嘴巴去上課”的教學模式一去不復返。對于當今時代的教師而言,不僅要“帶著嘴巴”,還要“帶著電腦和U盤”,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業(yè)余時間,要認真學習信息技術,懂得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制作教學視頻、同時,教師還要善于運用網(wǎng)絡資源庫,搜集和篩選自己想要的教學資源,以彌補自身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對于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有效性對策
1. 微課程的設計與制作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要想有效地利用微課程進行教學,首先必須要設計與制作微課程,方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運用。在微課程設計與制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選題設計。對于微課程教學而言,選題的設計格外關鍵。一般而言,教師在選題的過程中,主要是針對某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微視頻這種具有沖擊力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在選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教學目的,制作不同的微課程視頻;其次,時間設計。從微課程的“微”我們可以看出,在視頻時間設計上,一般不宜過長,而應當本著短小、精煉的特點開展教學。微課程的時間設計一般以五分鐘為宜,以確保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在明確主題、內(nèi)容與時間之后,教師就可以錄制微視頻。在錄制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切入點必須迅速和有趣,這樣才能夠在短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實現(xiàn)好的教學效果;其次,結構清晰,內(nèi)容的講解要簡潔明了,避免拖沓式的講解方式,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相關的知識要點;第三,結尾也要簡潔。教師要本著“精煉”的原則,給學生總結知識點,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直觀的了解。
2. 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庫,搜集篩選適宜的微視頻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微課程教學可以作為課堂導入、可以作為課中案例講解,也可以作為課堂小結。因此,教師不可能針對所有的知識點設計和制作微課程,這是不現(xiàn)實的。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可以緊密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庫,搜集和篩選適宜的微視頻,用于課堂導入、案例教學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知和了解知識,提升學生的高中地理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篩選關于地球運動的視頻,將其用于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地球運動的整個過程。教師在附以語言文字的講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將會更加深刻,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3. 搭建校園共享平臺,為學生提供優(yōu)勢的教學資源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校園共享平臺,將這些優(yōu)勢的教育資源和學生共享,讓學生在自主預習、自主復習的過程中,有強大的知識資源庫作為支撐,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而言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微課程作為信息技術背景下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對優(yōu)化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當緊密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將微視頻用于課堂導入、案例講解等環(huán)節(jié),全面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朱學堯.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思考[J].中小學電教上,2016,12(4):18-21.
[2]周志明.色議“微課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文摘版,2016,8(9):00278-00278.
作者簡介:
施堯雄,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