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活動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需合理運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學習狀態(tài)由被動的接受變?yōu)橹鲃拥乃魅。屗麄冋嬲蔀樽约簩W習的主人,進而提高其學習效率,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幽默;新穎;生活;學習效率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庇纱丝梢娕d趣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起著極強的引導作用,這一點在小學學習階段尤為明顯,小學生的年齡正處于對新鮮事物著迷的階段,他們對新奇的語言、影像、事物都有著無比強烈的探究心理,并會積極主動的為此付出大量的時間與耐心。當他們在感興趣的科目取得成績時,其信心便會受到更大的鼓舞,促使他們進一步的深入其中進行探索、研究,這便形成了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為培養(yǎng)其獨立學習的能力打下基礎。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我們在設計日常教學活動中不僅要緊密結合本學科的知識內容,還不能忽視小學生的生長發(fā)育特點,通過以上兩方面合理融合設計出多種教學方法,用以刺激學生對數(shù)學這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使其在一個享受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積累。
一、 通過教師幽默的教學語言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shù)學是一門嚴謹?shù)膶W科,學生常常需要運用邏輯思維能力來思考問題,如果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語言又過于生硬、沉悶,就很難使其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力,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可以嘗試在課堂中穿插使用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興奮點,使其減少緊張感和壓迫感,在歡笑聲中振奮精神繼續(xù)投入到學習中來。
例如:“退位減法”這一知識點對剛接觸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像“100-86=?”這樣的題目教師可以通過擬人化的語言來給學生講解:“‘0小弟一窮二白,啥也沒有,減6不夠,只能跑去前面找它‘十叔借,可是‘十叔也是兩手空空,沒得給,但也不能不管他啊,幫他去找‘百爺爺借”,‘百爺爺只有一百元,他沒猶豫慷慨地都給了‘十叔,‘十叔立刻把一百換成了10個10,留下9個,給了‘0小弟一個,這下‘0小弟馬上可以去減6了……”
學生們在聽教師講解時就像在聽故事,他們的精神達到高度集中,完全可以跟上老師的思路,而老師詼諧的語句也讓他們的疲憊感一掃而光,由此減少了學生走神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二、 通過微課的教學形式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微課作為近幾年來突起的一種新穎的教學形式正日漸被學生接受和喜愛,其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不僅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這種新型授課方式以其不受時間、地點局限的優(yōu)點深入到學生的家庭學習中去,提高了其寫作業(yè)的效率,也鍛煉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學生可以利用其能夠反復播放的特點對一些不能馬上理解的知識點進行重復觀看,并同父母一同進行討論,既可以鞏固其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夠點燃他們家庭學習的熱情,從而促使他們對學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節(jié)課時,教師就可以設計成微課的教學形式,通過幻燈片播放相應的圖片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結合《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讓學生計算出小姑娘最后采了多少個蘑菇,換到了多少根棒棒糖,教師以使用多彩的圖片、可愛的卡通人物、動聽的歌聲來全方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學生還可以回家和父母一同觀看微課,用所學知識考考父母,加強家庭學習中的互動性,創(chuàng)建充滿學習氛圍的家庭環(huán)境。
教師在基礎學科的教學活動中融入微課這一新鮮的血液,不僅能夠強有力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知識的鞏固與加深。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微課在我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作用可真的不容小覷。
三、 通過將所學知識融入生活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數(shù)學的影子,這就要求學生學習數(shù)學不單單是學習運用符號計算題目這么簡單,而是真正可以用數(shù)學方法去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重視數(shù)學的實際運用這一特點,讓它既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引領學生去生活中發(fā)掘數(shù)學,從而收獲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樂趣。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這節(jié)課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說出身邊都有哪些三角形和四邊形,并描述一下此物體的穩(wěn)定性如何,以此來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其次可以讓學生用木條分別做出三角形和四邊形兩種花架,使其親自動手感受到兩個圖形的結構穩(wěn)定性,教師還可以繼續(xù)知識的擴展提問,請學生說一說以上兩種圖形在日常使用方面的優(yōu)點和缺點各是什么,利用它們各自的結構特點我們可以用它們做什么,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答案,并能促使其發(fā)現(xiàn)知識就在自己身邊,進而養(yǎng)成仔細觀察生活的好習慣。
教師通過提問生活中我們遇到的一些難題,讓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融入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并作用于實際生活,促使其在身邊熟悉的環(huán)境里去發(fā)現(xiàn)知識、理解知識、鞏固知識。
數(shù)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思維性,并且學生學好數(shù)學對其另外的理科學習是有一定幫助的,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應以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興趣為主,讓他們能夠愛上課堂,愛上數(shù)學這門學科,進而引導其愛上學習,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加有效教學環(huán)節(jié),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愿,由此引領他們注意到學習的樂趣所在,并使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來。
參考文獻:
[1]王福.淺議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J].華夏教師,2017.
[2]李檢平.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導入方式的探索[J].現(xiàn)代交際,2017.
[3]霍凱.小學數(shù)學趣味教學與生活化的融合性探究[J].電子測試,2016.
作者簡介:
莊浩育,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縣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