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在初中生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教師要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作為重要目標,通過提高自身綜合教學實力,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提高又能為學生將來的語文學習扎下地基,在新課改改革日漸深入之際,教師創(chuàng)新自我,實事求是地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能力非常重要。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能力;興趣激發(fā);自主學習
一、 引言
閱讀教學就像一棵大樹的根基,如果閱讀能力都無法保證,要想期望這棵大樹可以長得繁盛茂密顯得有些困難。我們的教師只有腳踏實地地落實閱讀教學,才能讓學生學習語文的時候研究更加細致入微,理解文章的意思時也能夠深入精髓。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導致教師在開展閱讀教育時處處碰壁,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閱讀的時候,后勁不足。筆者結合自己在初中教學的經驗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總結了下文中的相關觀點以及認識。
二、 啟迪學生思維,提升學生主人翁意識
老師是學習的引路者,而學生終究才是知識的領悟者。這句話將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展現(xiàn)得恰到好處,在新課改改革中,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閱讀教學的目的最終是要達到學生自己主動積極地去學習的高度。所以,在閱讀教學時,必須要讓學生富含意趣,飽含深情地進入狀態(tài),最終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新時代的教育不同于以前的模式,要求新時代的教師必須要甩掉之前傳統(tǒng)固化的思維,用新武器武裝自己,扔掉之前的“教師課堂教,學生麻木接受”的方式,將我們的教學課堂轉變成大家共同探究問題的研究中心,在這個研究中心,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還是知識再創(chuàng)造者,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還能夠不斷加強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最終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的能量。
舉個例子,我們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教師希望能夠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讓學生理解文章中的關于對比的寫法,理解當時社會環(huán)境對幼童心理的影響。結合這個教學目的,我們將全班分成了幾個小隊,分別設置不同的問題:(1) 文章的題目從第幾段到第幾段寫的是“百草園”的生活?(2) 其中具體描寫日常生活的段落有哪些?(3) 本文中述說了“一園一屋”兩處的生活,那這兩處的生活作者對他們有何不同的感情?等問題,然后讓大家以先快讀、再慢解讀的方式進行閱讀,然后讓大家開始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讀,先給時間大家討論,接著以小隊為單位在大家面前說出自己的答案。而學生在講臺上說出自己的答案時,就是將自己思考的過程以及結論展現(xiàn)出來的時刻,此時教師要做的就是恰到好處地進行引導,指導,如果有問題的時候就把大家往正確方向上引導。學生在這樣生動有趣的課堂中學習,不僅可以在開心愉悅的情境下學習,還能在學習本體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最終深刻地明白文章以及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深意。
三、 創(chuàng)設探究式閱讀模式,拓寬學生思路
依照新課改中提倡的啟發(fā)式教學原則,教師要貫徹實施發(fā)散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地位,上課前,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并將問題與文章教學結合起來,接著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文章再解決提出的相關問題。這樣的過程是大家思想迸發(fā)的精華,改變了單純地通過聽說看的方式來直接汲取現(xiàn)有知識的傳統(tǒng)模式。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富有激情地投入進去,同時學習的記憶也能更深刻。
比如說學習《紀念白求恩》時,我們主要是希望通過學習這篇文章,了解偉大的白求恩那種大無畏的崇高精神。在預習課文之前,先設置了幾個程度不同的問題,比如說淺顯易懂的“你能用一句話概括白求恩大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嗎?”以及“本篇文章屬于議論文類型,其中描寫故事的部分也不少,可以挑選出來學習一下嗎?”等問題,然后把班上的同學編成探究小隊,進行討論學習,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然后有規(guī)律地開展閱讀活動,最后解析問題。類似這樣的方法就讓學生們能夠有一個探究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目標細致化,并且每個人都能夠參與其中。
四、 進行開放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
學習的力量來源于思考,而思考的能量源于提出疑問,言簡意賅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時多舉手發(fā)問,然而我們的學生經常忘記表達自己的意見甚至喪失了主動提問的能力,所以教師要多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提出有效的問題。如果不提出質疑,可能會造成一種后果就是學生將書本作為神龕來供奉,對于自己思考與探究沒有興趣,從而大大降低了他們的探索興趣。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讓他們用自己的身心與這個世界擁抱。
教師要鼓勵學生面對權威,要勇敢地提出質疑,然后自己主動積極地思考,接著自己找出答案,這樣的一套流程就是一個良性的學習模式,學生各有所長,正好可以取長補短,共同合作。在學《再塑生命的人》時,教師指導時,提到學生們從外貌、動作、語言等進行人物特征的分析,從而抓住人物的個性進行細致解析。
當時就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凸顯人物個性特征最突出的不是簡單的外貌特征而是動態(tài)的人物語言和動作,尤其要注意主人翁心理描寫的細微特征。這樣的認知非常到位,這些結論都是通過思考研究探索得出的,所以說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建立開放、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能學而富,還能樂而學,最終在快樂學習中獲得真知,獲得閱讀語文的快樂。
五、 結束語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還能為學生將來學習語文知識扎下地基。所以教師還要注重課堂內外的閱讀培訓,引導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語文的理念,最終達到全面提高中學生閱讀意識的效果。閱讀教學是重點教學領域,教師要注意方式與技巧,鼓勵學生開動腦筋,主動探索問題,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對文字以及句子的解讀,提升學生情感價值意識以及文化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 林玲.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提高學生語文素質[J].成才之路,2007(21).
[2] 劉勝祥.淺談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水平考察及其訓練策略[J].現(xiàn)代閱讀,2017(7).
[3] 王甘華.如何讓學生的作文因文采而精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8).
作者簡介:
溫輝勤,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湖雷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