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摘要】目的 研究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腔內隔絕術的介入手術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月所接收的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實施腔內隔絕術的患者50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分成兩組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主要將患者分成常規(guī)組與對照組,各25例,分別進行常規(guī)護理以及全面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各項指標的恢復情況。結果 患者在使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后,護理效果有顯著的變化,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手術完成時間、患者生存質量要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的患者。結論 在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進行腔內介入手術實施有效的護理方法,能夠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還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關鍵詞】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腔內隔絕術;介入手術;護理與配合;探討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1..01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指主動脈腔內高速高壓血流從動脈內膜撕裂處進入主動脈腔內,使主動脈中膜與外膜分離、外膜繼而擴張膨出,此病的治療比較復雜,主要依靠手術的方法來解決患者的痛苦。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患者的手術護理方法,將有效的護理干預應用到臨床上不僅能夠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還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護理方法?,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月所接收的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實施腔內隔絕術的患者50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將患者分成兩組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常規(guī)組的男12例、女13例,年齡40~72歲,平均(56.2±3.7)歲,對照組的男15例、女10例,年齡41~73歲,平均(56.3±3.8)歲?;颊叩馁Y料基本相同可以進行以下的對比。
1.2 方法
常規(guī)組的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予患者全面綜合護理方法。首先對患者進行入院后的術前準備工作,協助患者完成各項輔助檢查,幫助患者了解麻醉、手術的相關知識[1]。向患者說明術前、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及配合方法。做好術前一日的常規(guī)準備:如備皮、配血、藥物過敏試驗,通知術前禁飲食,對患者進行床上排泄訓練、呼吸訓練、體位訓練等。其次對患者進行術中的護理,配合患者擺放合適的體位,建立靜脈通路,暴露手術區(qū),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開始全程生命體征監(jiān)護。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發(fā)現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師,并及時處理。對患者進行術后的護理,將患者送往病房,繼續(xù)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密切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皮下血腫等,若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醫(yī)師,及早處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2.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2和t檢驗,P<0.05表示對比差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手術完成時間、患者生存質量,從具體的數據上可以看出,在使用綜合護理干預的小組護理質量要顯著提升
3 討 論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疾病類型比較復雜,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在治療上選擇介入手術的方式可為患者減輕痛苦。對手術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將全面的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到臨床上能不僅夠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和滿意度還能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在治療上是比較復雜的,護理人員需要將有效的方法應用到臨床上來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而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綜上所述,對于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腔內隔絕術的介入手術應重視臨床護理以及不同科室的配合工作,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為良好的治療效果奠定基礎,同時總結手術護理與配合要點,為后期的手術治療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吳泳鈞,李曉群,張 健,等.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腔內隔絕術的介入手術護理與配合[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08(13):1134-1135.
[2] 方曉芹,謝 輝,吳佩玲,等.對50例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22):1101-1104.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