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良武
語文教學中運用對比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在對課文的分析當中掌握重點、解決難點,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葉圣陶曾經(jīng)提出:“閱讀方法不是機械地解釋字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最要緊還是多比較,多歸納?!睂Ρ冉虒W就是在課文提供的各種材料的基礎(chǔ)上,運用比較語言學中對比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深入的思考,讓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和增強思維能力。
由語文學科本身的性質(zhì)決定,對比教學的內(nèi)容也是豐富而復雜的。有寫意的對比,也有寫實的對比;有多篇文章的對比,也有單一內(nèi)容的對比。對比教學,可以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修養(yǎng)。
一、通過人物不同語言的對比,深刻揭示人物內(nèi)心活動,提高學生對作品人物形象的認識
鮮明、突出的對比,更能感染讀者,更能尖銳地說明問題之所在。同一事物,同一時間,或?qū)Υ蝗?、同一事上發(fā)生的對比,比廣泛的對比更具有鮮明性、尖銳性。
比如,小說《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婦,得知于勒是一個暴發(fā)戶的時候,每到星期日,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父親總是要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此時的心情是急切地盼著于勒回來團聚,于勒也由一個“行為不正、糟蹋錢、花花公子、流氓、分文不值的人,變成口中的正直、有良心、有辦法”的人。當一家沉浸在于勒來拯救全家的命運、計劃新生話而終于動身去哲爾賽島游玩時,天空景色是那么的迷人,內(nèi)心也是快樂而驕傲的,途中發(fā)現(xiàn)于勒竟是“一個靠賣牡蠣為生、衣服襤褸的老水手”以后,口中卻總是“這家伙、這流氓”,心中也是嚇了一跳,感到四周景色也暗淡了,即使自己“拮據(jù)”,還是要破費改乘另外一條船,以避開“那個小子”回家去。從“盼望”到“躲避”,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于勒前后態(tài)度形成的強烈反差,而這是圍繞“錢“的變化而形成的。有錢是“好人”,可親!無錢是“小子”,快避!連兄弟都是這樣,由此可知,菲利普夫婦眼里只有錢,唯金錢獨尊,而整個社會呢,更是一切緣于錢,人與人之間是一鐘赤裸裸的金錢關(guān)系。由此,人物性格、作品主題便非常明了。
對待任何事,有些是隨著自己的利益而變化的,對同一人、同一事,常因情況變化而形成強烈反差。菲利普夫婦是這種人,警官奧楚蔑洛夫?qū)返膽B(tài)度變化,葛朗臺對女兒的態(tài)度變化,都表現(xiàn)出這種人骯臟的嘴臉。把這些人物對同一人、同一事的前后態(tài)度作鮮明對比,既認識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又挖掘了作品本身的藝術(shù)價值。
二、通過不同景物描寫的對比,拓展情節(jié),提高學生對作品藝術(shù)感染力的深入認識
小說矛盾沖突越激烈,情節(jié)越復雜,藝術(shù)感染力越強,作品常常通過景物描寫來表現(xiàn)。
比如,《祝?!肥囚斞笧橹袊兏锖托挛幕\動《吶喊》的力作,其首尾以凝重的筆調(diào)、深沉的情感竭力渲染了魯鎮(zhèn)除舊迎新的祝福氛圍,刻劃了封建時代的悲哀,以祝福的景象極力反襯出祥林嫂倒斃在風雪中的悲慘形象。在老爺家里,犧牲玉帛祭天地,鞭炮轟鳴賀新年,舉家歡樂共祝福,年年歲歲報平安;而在街頭,則是雪花紛飛漫天地,乞討凄凄一老嫗,街頭倒斃無人問,不由上帝淚滿襟。祥林嫂在這祝福聲中凄然倒下了,這比在一般情況下死去,更令人哀愁痛心。作者獨具匠心的藝術(shù)手法和藝術(shù)風格,便在景物描寫的對比中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了。
此外,還可運用同一人物的命運變化,不同人物的不同命運對比,不同性格卻同一命運的對比,揭示文章主題,提高學生對作品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
比如,閏土的少年到中年,由“紫色的圓臉,活潑”變成了“眼睛周圍都腫得通紅,麻木”;楊二嫂由“豆腐西施”到“圓規(guī)”的變化,深刻地揭示了當時農(nóng)村經(jīng)濟日益衰敗的狀況??滓壹?、丁舉人同是讀書人,一個被人當成笑柄,被“打折了腿”,一個卻受人推崇,任意打“同類人”,這一鮮明對比又可與迂腐的瘋子范進對比,更能使學生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實質(zhì)。而好打抱不平、脾氣暴躁的魯達與逆來順受、忠君的林沖,最終都被逼上梁山,更反映出當時深刻的社會矛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