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悅
隨著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yè)的不斷成長,像伊利這樣的中國企業(yè)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哈佛的教學案例中。從沒有這樣一刻,全世界如此迫切地想要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
“先有哈佛,后有美國”。1636年立校的哈佛,比美國建國都要早百余年。甫入哈佛,校門上銘刻著的校訓“真理”(拉丁文:Veritas)令世人矚目。作為世界頂尖名校,哈佛在精神上和實踐中引導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今年1月8日,伊利集團掌門人潘剛受哈佛大學的盛情邀請,赴波士頓為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180多位企業(yè)高管授課。這已經是潘剛繼2007、2017年之后,第三次登上哈佛講臺。近年來,伊利不斷加速全球布局,從整合全球資源到打造“全球智慧鏈”,通過一系列舉措,“伊利旋風”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三次授課,潘剛每每都能贏得滿場掌聲和強烈共鳴,也用“中國智慧”征服了哈佛師生。
從0到1 伊利首入哈佛案例“金字塔”
正如伊利的第一份哈佛案例的撰寫者、哈佛大學麥偉略(F Warren McFarlan)教授所說:“一個沒有任何壟斷資源的企業(yè),在內蒙古這樣一個遠離一線市場的地區(qū),把牛奶這種營養(yǎng)、健康的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并在短時間內達到400%的增速,這是一個奇跡!”
時光倒轉20年,當時伊利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北方小企業(yè),潘剛憑借著堅定的信念、不懈的創(chuàng)新和勇于擔當的責任感,帶領伊利一步一步成長為中國乳業(yè)的領軍者。1999年,潘剛大力推動伊利的組織架構改革,構建了中國乳業(yè)第一個“事業(yè)部制”的組織模式,并迅速布局全國市場,形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產業(yè)結構,讓牛奶走進千家萬戶,開啟了中國的“液態(tài)奶時代”。隨后他又大力推動創(chuàng)新研發(fā),攻克了“乳糖不耐”的行業(yè)難題。
當時,哈佛大學已經開始關注伊利的發(fā)展,并成立了由哈佛大學著名教授麥偉略領銜的研究團隊,在2007年完成了《伊利:中國乳業(yè)的領軍者》這份案例,成為了哈佛大學的課堂教學案例,伊利也成為中國食品行業(yè)第一個進入哈佛案例庫的民族品牌。當時年僅37歲的潘剛受哈佛邀請為MBA學員授課,這也是他第一次站上哈佛的課堂。在被哈佛學生問到伊利成功背后的秘訣時,潘剛略作思考后回答道,“伊利的成功秘訣都藏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睙o論是業(yè)界津津樂道的質量管理“三條線”,讓外國供應商驚嘆的1000多項檢驗項目,還是“伊利即品質”的企業(yè)信條和“讓世界共享健康”的夢想,這些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恰恰是潘剛付出了最多心血的地方。
不懼風浪 在全球化浪潮下毅然前行
一別十年。2017年潘剛再次受邀步入哈佛課堂。這一次,他要分享的已經不僅是一家企業(yè)如何成長,更有對全球化的思考和實踐。
十載光陰,伊利已經從中國乳業(yè)的領軍者成長為全球乳業(yè)8強、亞洲乳業(yè)第一,增長趨勢和盈利能力均為業(yè)界翹楚,近十年平均增速達到30%左右。2016年,哈佛大學專門委托費正清教授的關門弟子柯偉林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完成了《伊利集團:打造全球化乳業(yè)公司》這份案例,并再次成為哈佛大學教學案例。
此次潘剛授課恰逢美國總統特朗普履新,中美經貿關系成為關注焦點。潘剛在授課中提出,“中國和美國在農業(yè)方面的合作交流是非常廣泛的,合作也是非常深入的,就像一杯牛奶,早就水乳交融,不可能再分成水是水、奶是奶?!闭n堂上潘剛風趣幽默的風格盡顯中國當代企業(yè)家風采。他說,一方面,全球問題要靠全球化來解決,商業(yè)的問題要用商業(yè)的力量來推動,大到國家,小到企業(yè),只有抱著一種開放的態(tài)度,通過合作,才能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fā)展;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原動力,也是解決全球問題、實現各方共贏的出路,因此要通過創(chuàng)新來推動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最終讓各方共同受益。
放眼未來 共建全球農業(yè)合伙人平臺
“伊利的潘剛來了!”僅僅時隔一年,第三度步入哈佛課堂的潘剛一露面,就收獲了滿場的歡呼與掌聲。與前兩次不同的是,這次授課的對象不再是MBA學生,而是來自40多個國家的180位全球企業(yè)的高管!
這一次,潘剛的眼光也拓展到了更遠的地方。對于“如何把握中國市場機遇”這個話題,潘剛表示,關鍵在于要深入洞察中國消費升級的趨勢。為此,他把中國消費升級總結為“ADD模式”。
在潘剛的“ADD模式”中,A指的是“品質至上”(All for Quality),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消費者已經從價格敏感型演變?yōu)槠焚|敏感型。第一個D指的是“多元需求”(Diversified demand),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第二個D指的是“深度體驗”(Deep experience),消費者的需求已經從過去的“買產品”逐步轉向“買服務”,在這個過程中,用戶體驗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潘剛的精彩授課得到了在場180位全球企業(yè)高管的熱烈掌聲,而他在授課結束前提出的搭建“全球農業(yè)合伙人平臺”的倡議,更是得到了眾人的高度認可。一位現場聆聽了潘剛授課的學員表示,這個倡議不僅有助于打造全球農業(yè)合作的“新生態(tài)圈”,也體現了潘剛作為一名中國企業(yè)家的責任與擔當。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對于潘剛而言,無論是伊利兩度入選哈佛案例,還是他三次走上哈佛課堂,都是他登高路上的一個個腳印和一次次新的起點。相信在潘剛這位掌舵人的帶領下,伊利將繼續(xù)揚帆遠航,征途仍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