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盛
摘 要
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智能移動終端的大眾化,以“4A”模式(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為特征的移動教學迅速崛起?;谠朴嬎愕囊苿咏虒W平臺,分為物理層次和軟件層次,用戶能在手機終端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效果。
【關鍵詞】云計算 移動教學 ECS
1 云計算及主要云平臺現(xiàn)狀
云計算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計算資源統(tǒng)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服務,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用戶的手機、pc、筆記本統(tǒng)稱為端。云計算有三種模式:Iaas、paas、saas。Iaas(Infrastructure ass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是云服務里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塊,云計算、云存儲和CDN加速等等,都屬于這個領域,阿里云占有國內70%的市場份額。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可以提供軟件開發(fā)(包括APP)所需的基礎功能模塊,如Microsoft Azure、Force.com,Heroku、Engine Yard、AppFog, Mendix 和 Standing Cloud。SaaS(Software as aService)軟件即服務大多是通過網頁瀏覽器來接入。任何一個遠程服務器上的應用都可以通過網絡來運行,國內比較有名的比如做企業(yè)通訊的釘釘和企業(yè)銷售管理的紛享銷客等等。國內的云平臺主要有百度云、阿里云、騰訊云、新浪云等,四個平臺的對比如表1所示。阿里云提供云服務器,支持MySQL、SQL Server數(shù)據(jù)庫,可以使用PHP和Java的開發(fā)環(huán)境,相較于其它云平臺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因此本系統(tǒng)設計選用阿里云。
2 基于阿里云的移動教學平臺設計
移動教學平臺分為前臺和后臺,前臺基于騰訊微信在手機端實現(xiàn),后臺基于阿里云ECS在PC端實現(xiàn)。前臺分為學習資源、作業(yè)任務、在線測試三大功能模塊;后臺設有資源管理、消息管理、考試管理、作業(yè)管理、導入導出功能模塊。
移動教學前臺主要為學生用戶提供服務,學生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前端發(fā)送和接收消息,其三大模塊的功能分別為:學習資源由教師發(fā)布,包括課程簡介、課件PPT、教學視頻等,學生可隨時、隨地查看學習;作業(yè)任務主要由教師發(fā)布,學習委員可參與部分作業(yè)任務的發(fā)布,包括課后作業(yè)和課后任務兩部分,課后作業(yè)為必做,課后任務為選做,課后任務難度稍高,主要為分層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服務;在線測試是期末考試的輔助功能模塊,分為階段測試、期中測試、期末模擬測試,學生可隨時、隨地、隨著測試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考前模擬,提升學習效果。
移動教學后臺主要由教師用戶進行管理,教師用戶既可以在前端發(fā)送、接收消息,還可以登錄后臺服務器進行資源管理、消息管理、考試管理、作業(yè)管理、導入導出管理。資源管理模塊為教師提供教學資源的增、刪、改、查功能,教師可以通過導入功能將教學資源放入服務器,并對資源進行修改、刪除和查詢的功能;消息管理模塊提供給教師發(fā)布教學信息給學生,如作業(yè)信息、調課信息、停課信息等,也可以收集學生發(fā)布的消息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作業(yè)管理模塊用來布置、收集、反饋課后作業(yè)和課后任務,課后作業(yè)電子化可以提高學生做作業(yè)的效率,課后任務為翻轉課堂服務;考試管理用來進行測驗,階段測驗功能由各位老師根據(jù)課堂情況使用,期中測試和期末測試對學生進行集中測驗;導入導出功能為其它各模塊服務,如資源管理中上傳、下載課件、音頻、視頻,考試管理中上傳下載試卷等。
系統(tǒng)界面設計以簡介美觀為宗旨,前臺為學生使用的微信公眾號端,學生關注公眾號后就可以查看、下載學習資源,接收、上傳作業(yè),在線測試,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實現(xiàn)隨時、隨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效果。后臺后教師使用的PC服務器端,基于阿里云ECS實現(xiàn)。系統(tǒng)功能圖如圖1所示。
3 結束語
移動教學平臺是實現(xiàn)“4A”模式教學的基礎,能有效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提高教學效果,促進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猛.云計算概念以及六大云平臺對比[EB/OL].http://blog.csdn.net/hemeng1980/article/details/20815567.2014-03-09.
[2]呂開龍.基于微信服務的移動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吉林大學專業(yè)碩士論文,2016(05).
作者單位
湖南文理學院 湖南省常德市 41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