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美
(福建省南安市醫(yī)院 福建 南安 362300)
艾滋病是人體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所導致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是影響人類社會和經濟發(fā)展最重要的難題之一。1981年美國首先報道了5例艾滋病病例[1],而后艾滋病以驚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傳播,國際醫(yī)學界目前尚無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藥物、疫苗和治療方法,病死率幾乎是100%,被稱為“超級癌癥”、“世紀殺手”、“全球第四大殺手”,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引起心理恐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
艾滋病是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被艾滋病病毒破壞使人體對威脅生命的各種病原體喪失了抵抗能力,最后導致死亡的一種嚴重傳染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皮膚黏膜破損或炎癥潰瘍的滲出液里、乳汁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因此,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其中性傳播是艾滋病全球性流行的首要傳播途徑[2]。預防艾滋病主要靠杜絕各種可能的傳播途徑,只要堵住這三大傳播途徑,艾滋病是可以預防的。綜合預防措施包括:禁止性亂濫交,提倡使用避孕套和避免肛交;禁止共用注射器、針頭;不注射未經HIV檢測的血液成份及血液制品;無償獻血、捐獻器官組織及精液者應做HIV檢測;艾滋病或HIV感染者應避免妊娠,出生嬰兒應避免母乳喂養(yǎng)。
動員全社會力量,營造預防、控制艾滋病健康促進的氛圍;大力開展各類人群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增強全民自我保護意識,采取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減少和改變高危行為;減緩艾滋病的蔓延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對個人、家庭、社會的影響與危害。
2.2.1 對艾滋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 因為艾滋病病人自身的痛苦,他們最關心和最需要的就是了解有關艾滋病方面的知識,這時醫(yī)務人員可以適時地,主動地給予指導。主要內容應包括:艾滋病的病因、進展及預后、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自我防護、消毒隔離的有關知識等,同時要注意病人的心理護理方面知識的教育。
2.2.2 對醫(yī)務人員實施健康教育 醫(yī)務人員由于其職業(yè)的特殊性,他們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及相關有高危行為人群的接診者,所以對他們進行艾滋病知識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他們又是很好的宣教人員,可以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去教育和指導人們積極預防艾滋病。通過教育,使醫(yī)務人員掌握艾滋病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治療規(guī)范、流行病學知識、醫(yī)療關懷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
2.2.3 對有高危行為人群實施健康教育 如賣淫嫖娼者、吸毒者、同性戀者、受勞教或教養(yǎng)中心的人以及性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親屬等;一些公共場所的性從業(yè)人員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他們對于艾滋病的知識水平、態(tài)度都會影響艾滋病在該人群中傳播和流行。對他們應加強包括性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臨床癥狀和體征以及社會主義道德教育。
2.2.4 對重點人群實施健康教育 如大中學生、青壯年、流動人員、賓館或服務行業(yè)人員等。特別是對大中學生,要把預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與學校的性生理、心理、思想倫理教育結合起來,教育青少年端正性觀念,避免婚前性行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科學知識保護自身的健康。對青少年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均應貫徹適時、適宜、適度的原則,注意符合青少年身心發(fā)育特點。
2.2.5 對母嬰傳播實施預防教育 預防和控制母嬰垂直傳播主要是勸告艾滋病病毒陽性婦女避免懷孕,一旦懷孕必須終止妊娠。在健康教育和咨詢服務中要提供各種有效的避孕方法,特別是優(yōu)質的避孕套的堅持使用,這不只是為避孕也是降低性伴侶感染的機會,有條件者應進行絕育手術。應結合計劃生育進行預防性病、艾滋病的教育。
主要采取群體交談和個別交談,交談內容要根據病情、患者的文化素質、心理狀態(tài)來確定。語言要通俗易懂、態(tài)度誠懇,使患者處于最佳接受狀態(tài)。
文字教育在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優(yōu)點為不受時間限制,以便患者隨時隨地閱讀,仔細體會,長時間保留??砂延嘘P艾滋病防治知識的科普手冊發(fā)給目標人群。
醫(yī)生向患者講解艾滋病的治療原則及治療策略和應對措施,同時給予醫(yī)生以適當的激勵機制,消除醫(yī)生的抵抗和擔心心態(tài),使醫(yī)生樂于指導和監(jiān)督患者服藥。
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發(fā)揮大眾傳播在傳播知識,創(chuàng)造社會支持環(huán)境中的特殊效應,亦可采用開通咨詢熱線電話、舉辦學習培訓班等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健康教育。
艾滋病的本質是一種“行為病”。對待行為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持續(xù)的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3]。因此要大力開展宣傳和教育,喚起全社會的參與意識,使全社會各階層人群提高對艾滋病病因、病理、預防、尤其是傳播方式的知識水平,教育廣大人民群眾繼承和發(fā)揚我們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規(guī)范,采用保持安全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這才是根本性的措施。
[1]孫洪濤,愛滋病與健康教育[J],健康必讀旬刊,2012年11期.
[2]王麗艷等,2008-2014年中國艾滋病經異性性途徑傳播的流行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5年36期.
[3]黃怡紅,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的行為干預[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