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林燕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牽、引、拉、定”四步教學方法。對于基礎教學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教學的初始階段,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如何循序漸進地積累并運用語言,正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所處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四步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178
小學語文教學并不同于高年級教學,它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很好的掌控語言的使用,把握語言的魅力。語文是一門語言,是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我們的母語,從最開始的一年級教學中的聲母韻母的學習掌握到后來唐詩宋詞的學習,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認識并且要融會貫通,自有體會。在小學教學中,我認為教師需要掌握“牽引拉定”四步方法來達到教學的目的和效果。
一、小學語文教學四步法之——牽
顧名思義,牽即認識,如何認識,來自興趣。關于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我有這樣的看法,興趣即為培養(yǎng),亦是學習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是任何學科教學的關鍵,但是如何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就是教學的關鍵所在。首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都說沒有笨學生只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我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平等對話的姿態(tài),走進孩子們的內(nèi)心世界,并和他們建立起友誼。小學教學有一個相當明確的觀點就是純真。因為更容易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了解他們更多,所以老師才更能讀懂他們的疑惑,以便對癥下藥的同時也找到他們的興趣點然后更好的牽著學生的興趣點往下延伸。對于孩子們來說,在他們的這個階段,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有很多摸不清的變數(shù),如何將他們的興趣變成他們持之以恒的習慣就尤為重要。此時也是培養(yǎng)他們堅定的毅力和為未來打下良好基礎的關鍵階段。
我認為可以通過很多方式牽領學生,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定下孩子們的目標,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方向,然后進入這樣一個持續(xù)的狀態(tài),語言的學習都需要每天的積累和循序漸進的學習,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迎難而上,在最初的時間里,興趣和習慣培養(yǎng)起來了,后面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初級教學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信心,希望老師們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只有自愿的學習才會長久,且其效果遠高于被迫學習。
二、小學語文教學四步法之——引
引即為引導學生。其實任何的學科它都需要教師的輔佐作用,現(xiàn)在的學校都十分倡導8+2教學,即課堂的百分之八十留給學生,百分之二十拿給老師點評補充。讓學生學會自主探討自主學習,其實這樣的過程就是自主思考的開放性階段。思維模式的形成是從小就開始有雛形的,其培養(yǎng)的因素不僅在于教師的引導形成大腦皮層的海馬區(qū)成為記憶,然后遇到問題就套模板,更有社會環(huán)境,家庭背景的各種成分摻和進其中。但是很大部分還是會取決于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在此,我們就避開小型因素,往大方向討論。讓學生學會學習很重要,就好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語文,雖然是文字性語言性學科,但是由于面對的學生的年齡的特殊性,其可塑性很強,在其過程中,可以順便培養(yǎng)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后面的成長也是相當有幫助的。
小學語文的引導,我認為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逐步積累經(jīng)驗,然后慢慢的歸納出自己的教學不足和改進機制,在適當是時候把這套機制融進課堂。
三、小學語文教學四步法之——拉
進入教學的第三個階段,也是最為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我認為也是教學時間的一半都需要注入的階段,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在上一步教會學生學習的這個過程中很好的承接,也要教學學生知識,知識的形成過程就是思維形成海馬區(qū)并且很好的記憶的過程。老師的思維模式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很好的傳達,讓學生明白并且收獲。語言的教學不同于其它學科,有公式可以套用,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部分天分因素在里面,這就在于對文字的敏感程度和平時生活學習中的積累。這樣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所以才會出現(xiàn)輕重緩急快慢不同的學生。老師需要把控每個學生的特點,然后找出癥狀,對癥下藥,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花2-3年的時間,的確十分不容易,但是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對這門學科的掌握程度的優(yōu)劣就已經(jīng)全部顯露,在后期的教學中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側重點。
我認為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做的不僅是對學生文字敏感性的把握,更要告知學生知識是如何形成的,形成一個合理并且規(guī)則的知識鏈條,學生們掌握了思考的方式,自然后期的學習就更會透徹明了。
四、小學語文教學四步法之——定
定,即為定心,雖然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文字學習的可塑性很高,但是它也有自己演變的規(guī)律和形成的歷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并不強調(diào)和推崇低年級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但是我們一定要在這六年的時間里,讓他們很好的學會語言,學好語言。這對他們進入中高年級學習都是相當重要的。其實這也不止于對學科的學習,更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這些觀點和習慣的形成都是潛移默化并且影響終生的,其意義和重要性都相得益彰,所以教學的必要性就十分明顯了。
孩子們?nèi)绾味ㄐ哪??什么是定心呢?定心即為教學課堂的最后一步,總結歸納,定下結論。任何課堂都免不了對課堂的整體把握,正如老師們要寫教案一樣,我們有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里面就有掌握的側重點。并不是不鼓勵學生往只需要理解即可的知識點自行拓展,而是適當?shù)碾A段教師有自行認為合適的掌握點,這樣的達到的效果會更好一點。教學的最后一定,定下結論,也就更方便接下來的課堂對前一節(jié)知識點的濃縮回顧。如此看來,教學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正如學生們的累積一樣,需要長久的學習。根據(jù)調(diào)查,人形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我們寒窗苦讀需要十二年,這里面有很多個21天,所以造就了很多個習慣的養(yǎng)成,無論是行為習慣還是學習習慣,而這些都是要從最初開始培養(yǎng)的。把握技巧,歸納出精華,反復探索,體會學習的快樂,教師和學生亦可以共同成長,彼此監(jiān)督進步。
最后,其實教學的過程并不止于我所歸納的四步,以上也只是個人的經(jīng)驗之談,個人認為小學教育的重要性是遠高于初高中年級的教學,因為在初級階段,就同于啟蒙教育,并不是家長和老師告訴孩子們孰對孰錯就是對錯,而是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更多的主觀能動性,在這個過程中取自行的成長和學習,不斷歸納總結出經(jīng)驗,活出自己不一樣的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