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圖形思維工具。應用思維導圖進行語篇閱讀教學與傳統(tǒng)的師生問答式教學不同,它體現(xiàn)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它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分析了思維導圖作為助手、支架、臺階在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并結(jié)合教學實踐,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探討了思維導圖在語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
1.學生理解語篇內(nèi)容的助手
首先,教師引導,搭建思維導圖。學生初次接觸語篇時,為了幫助其從整體上理解語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可以利用文章插圖進行提問、預測。為了引導學生搭建思維導圖,首先應先讓學生思考他們想從語篇中獲取哪些信息,即看到插圖可以提出“Who, Where, When, What, Why, How”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然后帶著任務去閱讀,在教師的引導下搭建思維導圖。
其次,自主體驗,形成思維導圖。在語篇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制作思維導圖,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增強他們的成就感,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獨自思考完畢后通過小組討論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有目的地進行課堂自主學習,還緩解了學困生對新知識的畏難情緒。
2.學生語言輸出的支架
思維導圖不僅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語篇內(nèi)容,還為學生語言的輸出搭建了支架。復述語篇內(nèi)容、轉(zhuǎn)述語篇信息將不再是學生畏懼、無從下手的難點。
以北京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中《What happened to your neck?》一課為例,學生通過閱讀構建出思維導圖,理解了語篇的內(nèi)容,學生根據(jù)已搭建出來的思維導圖,可以很清晰地理解文章大意,并借助思維導圖,學生明白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即“How, What, Why, Who”復述概括文章內(nèi)容。在鞏固操練環(huán)節(jié)還可以根據(jù)難易程度設置不同層次的任務,如小組表演或復述等,這樣可以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能在活動中學有所獲,促進語言材料的內(nèi)化。
3.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臺階
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構思,做到內(nèi)容充實而且條理清晰,為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搭建了臺階。如北京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中《How did you go to Hangzhou?》這一課,可以進行語言知識遷移,通過學習了解文章主人公Mike的旅行,借助思維導圖談談自己的旅行。學生通過思考,體驗構建了自己的思維導圖,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還開始樂于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大膽開口說英語了。
思維導圖可以更清晰地梳理文章的脈絡,可以為學生口頭表述或書面表達搭建一個又一個可以攀登的臺階,讓學生遇到話題有話可說,有內(nèi)容可寫。讓學習過的語篇不再塵封腦海,讓它學有所用,同時也能讓學生真正的學以致用。
編輯 _ 李剛剛endprint